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现在的诗歌没什么人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00:42: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为何现在的诗歌没什么人读?                                    

            

        2020-01-27 18:45                    

                          当代诗遭遇了一个不好的时代,也遭遇了被遗弃甚至忘记的命运。大家都忙着挣钱,几乎没什么人读诗了。为何当代诗会有如此遭遇?

古代的诗歌曾经辉煌一时,唐代就是一个诗歌灿烂的年代,涌现了很多的大诗人,也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无论初唐、中唐还是晚唐,无论兴盛还是衰落,诗歌始终都伴随着国运而生,伴随着人们的命运,也伴随着文化、历史的脚步。当时人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没有什么科学精神,对文人有很高的待遇,无论庙堂还是草野都对诗歌比较重视,于是诗歌大兴。不仅出现了很多诗派,而且诗的题材、格律、炼字、美感等都得到了创新和完善,也可能是唐诗体系太过于完备,很多后人作诗明显步其后尘,虽然也有比唐诗水平高的诗作出现,但是不成系统,不能形成唐诗那样蔚为大观的文化现象,有的还出现同质化现象,不免被人诟病为拾人牙慧,剽窃抄袭。

再看看当代诗,简直是丢尽了老祖宗的脸。古体诗根本不能看,几乎都是打油诗,意思浅显明白,诗律不对,炼字更谈不上,至于意境美几乎没有。很多古体诗都是倚老卖老之作,成了那个圈子里互相捧场,互相吹嘘,自恋自慰的东西,根本就不叫诗。这种不好的倾向好像来源于某位伟人的诗,他的诗连放屁都能写进里面去,还有什么不敢写?用一句歇后语叫做“光着屁股撵狼————显着大胆,却不要脸了。”

其他的白话诗,浅显的没味道,深奥的晦涩难懂。民间诗人不被发现,高雅的学院派到处讲座,招摇过市,只是也没多少人读他们的诗。新文化运动之后,胡适的新诗有摧枯拉朽之势,但也给新诗带了一个不好的头,浅白空洞是大病,走向极端就是晦涩难懂。

少有人问津的诗坛被学院派牢牢把持着,什么神性写作、后现代派等流派故弄玄虚,诗论高深莫测,都写成了论文,积攒起来汗牛充栋,不过,仍然没人看。如果有人看,也是越看越糊涂,如坠五里雾中。

按理说,经济发达了,社会开化了,文化也向前发展了,人们应该更加包容,对诗歌的态度也更好起来,为什么却大不如前呢?很多人认为诗歌只是显示了诗人的才气,并不算什么真正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格式以及篇幅明显不如小说来得完备,所以,诗歌不能算文学作品。就是文学界也有一部分人这样认为,重视小说而忽视诗歌。其实,诗歌是小说的祖宗,但并不是说诗人是小说家的祖宗。

诗歌本身没有功利化的企图,一切具有功利化企图的诗歌都不是好的诗歌。被借来搞宣传的诗歌也不是真正的诗歌,以至于宣传来宣传去,误导了读诗的人,影响很坏。

人们都忙着挣钱,整天追着钱跑,哪里有闲暇时间品诗?人们社会压力大,宁可旅游也不读诗。于是,诗歌失宠,成了小圈子里的文化,也成了诗人们自怨自艾的小东西。加上政治方面不提倡,好像诗歌具有鼓动性,不利于稳定,文学界不重视诗歌,诗人自身又比较颓废,有的玩世不恭,有的甚至自杀离世,诗歌于是就败落了。

一个具有包容度的时代应该能欣赏诗歌,而不是相反;自诩为盛世,就应该有盛世的胸怀,而不是相反;诗人们应该走出狭小的学院和自我,获得更大的创作自由,而不是相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7:34 , Processed in 0.00841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