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师从李可染,一生专注画太行山:用一滴墨,画出中国极致山水之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3 05:15: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他师从李可染,一生专注画太行山:用一滴墨,画出中国极致山水之美!                                                         2021-03-12 08:17                    

一滴墨,滴在一件衣服上,
就是污渍,
但滴在一张白纸上,
就可以幻化成各种景象。
可以变山,可以变水,
甚至可以变出整个世外桃源。

让古人吟诵的,
“归山深浅去,丘壑雄壮美。
前枝衬远山,不见桃源路。”
变成现实中的美景。
让巍峨壮阔的太行山脉,
跃然于眼前。
让讲究气韵的江南之美,
形神兼备地浮现在纸上。

扶摇直上万里风 210cm×120cm 1983 年
释文:观吾笔下山岳,汝当思 鹏之举。不华堂上又福造
倘若如佛所说,
一花一世界,
一木一浮生。
那一滴墨里,
就藏着整个中国。

无题 34cm×35cm 1993年
在中国,喜欢画山水画的人很多,
但画出独特风格的不多,
贾又福就是其中最独特的人之一。
别人用水墨画画,都画江南,
描摹那清秀温婉,
他用水墨画画,
偏画那巍峨太行山,
一滴下去,
磅礴的气势就扑面而来。

天涯芳草 50cm×120cm 1993年
在他笔下,
中国之美是写意的,
同时也是肆意的,
酣畅淋漓的。
不仅让你觉得像,
更让你觉得神似,
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契合之感。
这是《山野清气》,
一只鹿静静矗立在山的对岸,
庞大与微小的对比,
让人深深地感觉到自然的浩瀚。

山野清气,35cm×50cm,1997年
这是《雨过斜阳》,
大片的黑色中透露出金色的光芒,
像是雨后太阳慢慢在云层中浮现的场景,
彷佛下一秒,
阳光就会挣破云层而来。

雨过斜阳
72cm×41cm
2003年
这是《太行风情》,
放牧人在山间放牧,
落日已经映红了山峦,
太行山的巍峨在光的映衬下,
显得更加神秘难测。

太行风情
70cm×50cm
2004年
他的画作磅礴大气,
却又简约明了,
有一种现实与梦幻对撞的感觉。

霞光,44cm×54 cm,1996年
说起来,
或许很多人都认得他,
因为他是著名画家李可染的学生,
还是中央美术学院的一名老师。
不仅爱画,还不拘泥教学形式,
对自己的学生倾囊相授的同时,
也会为素不相识的爱画之人指导一二,
甚至在工作室的微博上直接写明,
自己位于中央美院的高研班教室所在,
为前来拜访的人提供了便利,
由此看来出了他做人的大气。

深山云影图,68cm×68cm,1997年
他从小就喜欢画画,
小时候上美术课,
他曾无师自通画了一匹骏马,
恰当的比例让老师都惊讶。

大岳浑成图(局部)170cm×250cm 1986 年
后来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科,
专攻山水画。
跟从李可染老师,
系统地学习了中国书画中,
笔、墨、气韵、构图等基本功底,
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作画风格。

大岳呼声(局部) 160cm×240cm 1987 年
他画画的素材很广泛,
但其中最常见的是太行山。
第一次去太行山是1964年,
之后又去了40多次:
“太行山我对它有感情是可以理解的,
我就是在大自然中长大的,
看到太行山下的农民就感到特别亲切,
这些农民跟我父母的岁数差不多,
到了村边一闻那个烧高粱秆的烟火味,
非常熟悉,
就好象到家的感觉,
这种感情是我永远割舍不掉的。”

大岳呼声(局部) 160cm×240cm 1987 年
很多人作画,
讲究形像,
但如果要的只是逼真的效果,
那没有任何画作,
能比相机更逼真。
真正高级的画作,
能表达出相机表达不出的东西,
那就是感情。

净化的世界 170cm×180cm 1988 年

玉宇乘风图(局部) 65cm×102cm 1987 年
对太行山深厚的感情,
让贾又福创作出了许多经典名作。
太行山对他来说,
不止是一座山,
更是春夏秋冬,酷暑寒冬。

雨后斜阳好看山
74.5cm×66cm
2001年
是朝阳普照大地时候的灿烂,
也是霞光云影共徘徊时的唯美。

霞光云影共徘徊
45cm×68cm
2002年
是桃李满天下的缤纷,
也是枫林尽染,
上下天光一色的浪漫。

秋光图
54cm×68.5cm
2003年
他在画作中,
记载下了他对于太行山的感情。
壮哉太行山,铮铮有金声,破荒跋地起,莽莽浑横空,极尽磅礴处,可击吾豪情。近十年来,余多次深入太行山区,穷偏僻远跋涉,每与牧者樵父为伍,穷山之高多有壮怀。”
“农历新年,深人太行山区,于寒风凛冽中野炊,因山太高路太险,不能从原路而归,只得就近于林场投宿。夜大雪,喜不能眠,次日踏雪绕十八盘下山,日行八十余里,四百群峰壁立,不胜畅怀。”

秋光烂漫
40cm×40cm
2002年
他多用金色和黑色描绘太行山,
其实正是自己的真实见闻。
“盛夏八月,爬到太行绝顶......烈日下但得见群山金光灿灿,刚风中振衣万仞大冈或觉翱翔蓝天,得与大朵白云比肩有时又得狂风暴雨,黑云压城,雷剑击顶,令人惊倒。此二次太行之行终生难忘,情怀奔驰,永不能收。”

翘首太行惹梦思
68cm×134cm
2003年
在他笔下,
太行如同一位智者,
隐居在无人之境,
外观天地,内观自我。

秋到太行
98cm×59cm
2003年
其实在中国名山中,
太行恐怕是最单调无趣的山脉之一,
没有黄山的奇峰异石,
也没有泰山的郁郁葱葱,
只有挺拔的石壁与光秃秃的山头,
实在是说不上有多么秀美。

太行秋
68cm×68cm
2003年
但在贾又福看来,
如此“贫瘠”的太行山脉,
恰好就是其磅礴大气气质的来源。
像是武侠小说中孤傲冷峻的长者,
往往不发一言,
却能在关键时候,
一出手就制霸全场。

诗乎歌耶
34cm×34cm
2004年

乡山牧趣
45cm×66.5cm
2004年
因为喜爱太行山脉,
有人说他傻,
他做诗歌反讽:
“世人笑我傻,瓢者我自夸;
世人谓我迂,我便迂到底;
世人嫌我板,机巧不足羡;
世人说我土,泥土亦开花。”

雨过斜阳图
73cm×41cm
2003年
有人劝他画画别的山脉,
他却说:
“决心已定,择一而从,
许之终生......”

霜晨 30cm×32cm 1978年
几十年来,
他不止将画遍了太行山脉,
也将心交给了太行山脉。
看起来,
有一种愚者的感觉,
颇为固执,但实际上,
谁又敢说不是一位慧者,
愚笨的正是自诩聪明之人呢?

朝晖 36cm×34cm 2002年
画太行,只是画的内容,
但是相比内容,
他更注意画的独创性。
“独创性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跟任何人不一样。正因为不一样,才为世界增添了一份美好,增添了一份新的艺术,这份艺术哪怕只是一点点的不同,或仅仅是一朵小小的艺术花朵,那也是新鲜的,否则就没有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归牧图趣 37.5cm×34.5cm 2008年
他对待每一幅画作,
哪怕只是小作,
态度也极其认真。
“我从没有一挥而就的本事。
差不多都是画过五六遍
(个别的画过三十遍),
最后才比较满意。”

风雨过后 68cm×64cm 2002年
画第一遍,讲究的是技巧。
“在画第一遍之前,
作过较周密的酝酿和素材的准备,
如会感受的深化,
形式的推敲,
速写的综合,
笔墨的运用等等,
即使如此,
第一遍还是平冗的很。”

金色的诗 50cm×40cm 1986年
画第二遍,
讲究的是思考、摸索、实验,
“搞多次局部练习,
对意、艺、技反复推敲。”
在一次次实践中,
不断进行增改,
以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

大野交响曲 59.5cm×96.5cm 1989年
第三遍才是正式动手作画,
这时候对画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
再画出来便得心应手。

雨过云开 68.5cm×45.5cm 1986年
中国山水画虽美,
但在他看来,
缺陷还是很明显,
就是太拘泥了。
“我后期的作品更注重对哲学的借鉴,
不拘泥某一座山,
是每个人心中的山,
甚至山和海、和云都可以合观。
我们对抽象和具象的认识本身就很肤浅,
外界看来完全不同的物质,
在精神上是可以相通的,
而中国山水画的缺陷,
往往就是太拘泥了。”

深山云影图,68cm×68cm,1997年
他要是一种野气
而不是一种市气,
是一种真实的情感的抒发,
而不是对社会审美刻意的逢迎。
“欲索得客观对象的生命,
须投入作者主观的生命。”

梦思(局部) 60cm×74.5cm 2009年
善用古者能变古,
在他的山水中,
既继承了中国山水画的精髓,
却又不拘泥于其中,
开创了独特的作画风格。
看他的画,
感觉苍山似海,
一泄万里,
又感觉苍山似云,
漂浮不定。

梦思(局部) 60cm×74.5cm 2009年
说不清也道不明,
但就是觉得至美至纯,
浑然天成。

太行秋色图 97cm×51cm 2007年
中国一滴墨,
世上一座峰。
一滴墨虽小,
却包含无数山与峰,
轻描淡写,浓墨重彩,
皆透露出万种风情。

太行梦思图 97cm×51cm 2007年
美不胜收,
不仅因为绘画,
更因为绘画的人,
坚守几十年画太行山,
认真对待每一幅作品,
正应了那句话: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图片来源:
微博@贾又福工作室,
公众号:贾又福工作室
经工作室授权发布,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 阅读原文 ,更多省钱好物,尽在寻美商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0-7 07:34 , Processed in 0.01111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