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副“鬼画符”居然价值千万?专家称我是“棒槌” 一代草圣林散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14 04:40: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副“鬼画符”居然价值千万?专家称我是“棒槌” 一代草圣林散之                                                         2021-04-13 10:29                    
                          

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常常因对一件事物或者一个行业,不知甚解或一知半解,经常严重低估它应有的价值。比如,现代艺术品、绘画或中国书法等。

或许您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您参观美术馆时,尤其是现代艺术展,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这有什么?画得还不如我呢!凡是懂得欣赏的人,听到此话后,无疑会为其冠以“棒槌”的称号,或许很多南方的朋友不知甚解,“棒槌”是啥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头脑简单、愚蠢等,反正不是好词。而今天我给大家说的,就是我这个“棒槌”在南京浦口林散之纪念馆的事。

林散之纪念馆,就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秋雨山上。或许很多不关注书法,尤其是书法中草书的朋友会问,林散之到底是何许人也?又是什么原因让我当了回“棒槌”?看官别急啊!听我慢慢给您道来。

林散之祖籍安徽,1898年生于南京市浦口区林山乡,名霖,字散之,他一生都在潜心钻研中国诗、书、画,因此号“三痴”。尤其是他的草书,在书法界有“一代宗师”和“当代草圣”之称。

林散之纪念馆掩映在一片山林之间,与其说是纪念馆,不如说是一片,带有浓郁书香的园林更为恰当,都说文人爱竹,因为竹子象征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格和不畏冰霜雨雪的风骨,因此在整个园林中,随处可见茂密的竹林。漫步园中给人一种恬淡脱俗、尘襟尽涤、俗虑俱消的感觉。

步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汪碧水,名为墨池。

继续石板路前行不足百步,便是园中的碑廊,数十方黑色黄岗岩碑刻镶嵌在碑廊之中。碑刻展示了林散之众多的书法作品,除了他出类拔萃的草书外,还有楷书、隶书和行书。

通过碑廊,拾阶而上便是林散之纪念馆的核心位置,纪念馆展示厅。展示厅分为两层,展示林散之作品几十幅有余,这些都是林散之一生创作中的精品。一层最中央的位置,陈放着林散之的汉白玉半身像。

而就在纪念馆的二楼,我着着实实地当了一回“棒槌”。说实话,我自身艺术修养有限,对书法知之甚少,其它书法字体好歹能看出写的是什么,但对于草书,我是完全看不出来,更别提价值几何了。我在一副林散之的草书前驻足观看,随口小声地嘟囔一句,写的这是什么呀!还不如我闺女写的好看呢。没想到这本是自言自语的一句话,恰巧被一位同为游客的人听到。

这个人搭茬道,你闺女的字也值一千万?什么?一千万?就这?当然!或许很多林散之的巨幅作品还不止这个价格,这位游客说道,林散之被称为“草圣”并非浪得虚名,他的草书气势奔放,跌宕疏狂,独步当今,就连日本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先生都赞为“草圣遗法在此翁”。听到这位游客的话,深感自己的无知。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在网上找到了很多林老的资料,林老除了在书法上卓越的成就外,在诗歌和绘画上,也绝对称得上是大师。比如这副林老在1953年创作的《峨眉游记》,就绝对称得上是上乘之作。

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都超过十余万人,在众多的游客中,不乏见到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人身影。或许,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无论他们看懂与否,但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他们是一定感触到了。

如果您觉得在林散之纪念馆还没过瘾,您还可以去林散之故居的江上草堂看看。到哪里,您可以“持笔挥墨”,在纸上凤舞龙飞的来个“鬼画符”,不!应该是“狂草”,写得好不好,不重要!关键是体验不是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2 02:37 , Processed in 0.00727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