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郭沫若小时候去偷桃被发现,僧人写了个上联讽刺,郭沫若机智应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2 08:17: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郭沫若小时候去偷桃被发现,僧人写了个上联讽刺,郭沫若机智应对                                                         2020-10-11 13:20                    
         若要盘点近代以来被黑得最惨的文人,郭沫若在其中一定榜上有名,想必名次还不会低。诸如“渣男”“见风使舵”之类的恶名一直以来都使他为人诟病,然而,论起文史界的贡献来,郭老还真的是无人能出其右。诸如《女神》《屈原》之类的名篇都是近代史以来文坛不可多得的佳作。而其考古学领域的贡献同样卓越,对于殷商甲骨文与青铜器的研究都是近代我国该领域的奠基人。

我们常说“从小看大”,从一件小事就能看出这个人的能耐如何,郭沫若自幼天资聪慧,从小时候起便比同龄人多一分灵气。年仅四岁,就进入私塾开始学习,到了七岁的时候便已经可以熟背诗文。可以说其后来的成就,与他从小养成的好学聪慧之气不无关系。
当然,不论再怎么早慧,年幼的他也还是顽童心性,与其他孩子一样,年幼的郭沫若也是极爱玩闹,好奇心极重。再加上心智早开,点子多方法灵,比起普通的孩子来讲,郭沫若做起“坏事”来,更是花样百出,让长辈们都头疼。诸如偷鸡摸狗,上房翻墙之类的事情,他自然也是做过的。

说起郭沫若幼时念的私塾,其附近有一古寺,寺内植满桃树。每逢花开时节,桃花满园,美不胜收。可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讲,树上甜美多汁的蜜桃才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时常进去摘下一解口腹之欲。小郭沫若也不例外,对于树上的桃子一直是垂涎三尺。这不,一天傍晚,郭沫若便伙同几个伙伴一起,由院墙的漏洞钻入,爬上桃树一顿大快朵颐,将树上熟透的桃子吃了个精光,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到家中。
桃子少了这么多,寺内僧人再宅心仁厚也会有所察觉,作为寺院主事的老方丈不需多想便能猜出这桃子必定是旁边私塾内的那群顽皮的孩子。虽说并非大事,可也不能纵容偷盗之事一再发生。于是便将此事告知了私塾先生。要知道,那个年代的私塾先生大都是非常清高的读书人,是终年读着孔圣人“不饮盗泉水”典故的旧派文人,对于学生偷吃的事情自然也是火冒三丈,感觉面上无光。当即在学生中调查是哪些人偷吃了桃子。可这些顽童那会承认。一来二去,也没有结果。

先生也是多年教书育人过来的,知道强问不行,便思考了另一个办法。先生称要给学生们出一道对联,如果能够对上先生的上联,便可一律免除责罚。他也不会再继续追究此事。学生一听,也来了兴趣,都等着先生出题。可这题一处,众学生便傻了眼,原来先生出了一道侮辱的对子,上联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这一下诸顽童自是面面相觑,进退两难,者若是答了联中的问题,岂不是出卖朋友,还辱骂了自己。可是若是不对又要接受先生责罚,一时间竟然无人出声。

这时候,郭沫若又引起了先生的注意,他知道,这小子平日里鬼点子最多,又顽皮爱玩,这件事情他肯定也难以脱清干系。便让他起来作答,顺便考一考这个聪明的少年。
众人本以为郭沫若这次必定要吃瘪了,可是谁知道他还真的对了上来——他年蟾宫折桂枝,必定有我!先生一听,着实是字句相应,还巧妙的避开了他的问题,一时间竟然也消了气,因为自己学生的聪慧而惊叹。原来,郭沫若用躲避的方式,对上对子之余还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实在是聪慧之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0 19:33 , Processed in 0.00794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