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宋画的审美,千年难以超越?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1 07:31: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为什么宋画的审美,千年难以超越?                                                         2021-04-30 09:03                    

                          

《出水芙蓉图》 宋 旧题吴炳

大概,在这样一幅荷花面前,我们已经忘记去评价它有多“像”。

看它丰腴又轻盈的姿态,花瓣上的细细红丝,蕊端点点腻粉,我们不再愿说它很像,而几乎有点愿意相信,它是真的。

一千多年前,宋朝的宫廷画家便说,画在那儿的,就是一朵荷花,一只麻雀,深信不疑,没有人怀疑他。

如果你也愿意暂时带着一点天真的相信,去观照,去惊叹,那么很高兴,你已经进入宋画的世界了😊

它低调素朴,

却是雅的极致

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费多大的气力,去辨认出一幅画,是宋画。

正如我们也可以识得,这是宋瓷,那是宋雕,一种素朴的气韵流淌其中,默默,不喧夺,却让人过目不忘。

龙泉窑青釉盘口瓶 宋 故宫博物院藏

安岳石刻的水月观音

宋人让简单与含蓄,成为一种美学;而宋画,尤其是宋画小品,不大的团扇和图页,已将雅致的美,发挥到了极致。

“绢保八百,纸寿千年”,就连纸绢因岁月而晕染上的昏黄色调,都成为了宋画美学基因的一部分。

在静气雅致这件事上,后面的历朝历代,再也没有能超越过它。

《青枫巨蝶图》 宋 佚名

《桃花山鸟图》 宋 佚名

我们喜欢它,因为我们也很向往这种“雅”。

它很低调,不声张,和热情大方的唐比起来,宋更像是寡言的君子,很安静,很谦和,做事一丝不苟,却不显露。

我们很容易理解一个人的意气风发,却往往会在某种谦卑面前,感到不知所措。

因为不知道,他见到了一个何等广阔的世界。

《溪山行旅图》 宋 范宽 | 本以为自己站在高处,抬头却看到横亘在眼前的巍峨巨嶂,这是范宽发现的世界

所以在气质脾性上,宋不同于唐,自在 奔放是唐人的天性,他们在自性的天空下无拘地高歌,不在乎肉眼所见背后,世界本来的面貌。

是宋人第一次意识到了它。

于是画巨嶂的山水,画花鸟,画折枝与叶脉,都带着一份探究的恳切。恰好是知道宇宙到底多大,才能画出最为谦卑与诚恳的画。

宋画的雅致,也来源于他们知道如何去看;面对自然,他们敬畏,他们惊叹。

《水仙图》 宋 佚名

宋人说你想看,

就要静静地看

宋代的画家不知道,什么是透视法。

他们生活在比西方文艺复兴早了三四百年的时代,他们没有“像”的概念,也没听说过什么叫写实。

但他们知道写生。

《写生紫薇图》 宋 卫昇

写生的“生”,是生命的“生”,生机的“生”,而那种生生不息的意思,叫“生意”。

宋代的理学家周敦颐曾说,自己喜欢“绿满窗前草不除”。别人问他为何不除,他说,“与自己意思一般”,又说“观天地生物气象”。

窗前绿草的蓬勃生机令我欣喜,同我自己的生长一般,这种生意最可观,为何要除它呀。

《花篮图》 宋 李嵩

据说,宋人沿袭前人的习俗,无论男女,都喜欢戴花,而且是鲜花。所以看李嵩《花篮图》里的满篮鲜花,很可能是要准备拿来佩戴的,再没准儿,是刚摘的。

和西方绘画的花卉不一样,在宋人眼里,一朵花就是一朵花,花不是静物,花也是世界

想要真正进入这个世界,需要你,静静地看。

《柳阴高士图》 宋 佚名

理学家程颢说:“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不带成见,不带欲望, 只用清澈的性灵去照见,会发现天地造物的精华,四时韶光的风采,都在这枝花里。而花与我,是同一的

想要窥见这个奇妙世界的些许真相,或许不必寻找宏伟的造物,让宇宙运转,万化生生的答案,就在花朵,绿叶和小鸟之中了。

《秋花图》 宋 佚名

直到我的笔下,

成为我的真实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花鸟画本不是一个专门的类别,是宋徽宗这位帝王的偏爱,让微不足道的花鸟草虫,能够荣膺宫廷的纸绢工笔。

宋代的花鸟画家,知道鸽子与鹌鹑的羽毛有何不同,知道竹子如何抽枝生叶,他们也必须要知道这些,因为宋徽宗是一位严格的把控者。

而他自己,就是一位出色的花鸟画家。

《桃鸠图》 宋 赵佶

据说,这位皇帝曾赞赏一位少年画的斜枝月季,是因为他把这株月季在春天正午时的花叶花蕊,画得分毫不差。

《东斋记事》里记载,宋代画家赵昌为了画一朵花,会“每晨朝露下时,绕栏槛谛玩,手中调采色写之”。他有一个美名,“写生赵昌”。

《花篮图》 宋 赵昌

格物致知的精神,一直在中国的绘画传统中延续着,所谓“ 格物”,是去探究万物背后的一理,无论是画山水花鸟,还是一草一木,都不在于画物事本身,而在其所蕴含的理趣。

宋人的格物,并非把花朵草木与飞鸟鱼虫视作外在于自我的对象,因为自己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当我画这个世界,便也是在画我自己。我与物,是一体的。

自我的表达,与格物的精神并不相悖,即便是文人画的首倡者苏轼,也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他自己画的枯木怪石,虽枯虽怪,却也没有背离自然的法则。

《枯木怪石图》 宋 苏轼

所以在冷静细密的工笔绘画中,也蕴藏着写意的精神,只不过很含蓄,很克制,也很柔缓。

或许不难理解,敏感的笔触与敏感的心灵本就互通,在一笔一笔的认真摹状中,本然兼备了诗画一律的天工与清新

好比宋人独爱画折枝,并一丝不苟地描摹枝条横截的断面,他们 何尝不是知道,缺憾也是一种美。而缺憾,本来就是世界的一种真实。

《花卉四段图》局部 宋 (传)赵昌

于是 毫发不爽、深信不疑地画下,直到我的笔下,成为我心中的真实。以近乎虔诚的谦卑姿态,在一枝一叶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宋人的鲜花和浪漫,并没有随着纸绢而泛黄暗淡,在小鸟的眼睛里,花朵的 蕊端上,依然闪烁着,生命的灵光😊

《戴胜图》局部 宋 (传)赵佶

和它对视一会儿,也会感到一丝俏皮

有人说,我们再也画不出宋人那样的画,也有人说,我们离宋人的传统越来越远了。

或许,正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宇宙有多大,了解自然与万物的尺度,所以缺少了宋人的那份,仿佛第一次接触到自然的敬畏与惊叹。

无名的宋代画家们不知道,后代会感叹自己的画,是雅的极致。

《瓦雀栖枝图》 宋 佚名

就像他们心中,也并没有像与不像的概念分别,只是诚心正意,通过画笔,抵达自己心中和谐理想的完美世界。

对宋代的花鸟画家来说,深厚的技法驾驭本领,探究事物理趣的格致精神,并不妨碍他们清新的视界,与天真的性灵

《蜀葵》 宋 佚名

恰好精密细致,所以更好看;躬下身去,也有广阔的世界。

如果我们可以从花鸟中,习得宋画的几分精髓,想必,也是那份谦卑的探究姿态,体察万物的严谨视角,和一份不滥情的单纯浪漫

所以,依然如开头所说, 如果你愿意暂时带着一点天真的相信,去观照,去惊叹,那么你已经进入宋画的世界了。

愿与你一起,在工笔花鸟中,领略宋画的雅致与生机之美。

《鸡雏待饲图》局部 宋 李迪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1:37 , Processed in 0.00924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