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7岁吕正操和90岁张学良重逢,掰指头算,原来分别已有54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6 22:46: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清梦 于 2021-3-16 22:47 编辑

87岁吕正操和90岁张学良重逢,掰指头算,原来分别已有54年                                                         

2021-03-16 21:31                    
                          

1991年5月29日上午,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两位耄耋老人双手紧握,对视良久未发一语。
他们曾是师生、是亲友、是战友、是敌人。光阴如梭,白驹过隙,曾经的热血少年、英武将军,早已成为两个垂垂老矣的老人。两人掰着手指头算,原来分别已有54年之久。

87岁的吕正操和90岁的张学良交谈甚欢,张学良回忆往事,种种遗憾涌上心头,他不由的愧叹道:“我最遗憾的是没能直接参加抗日, 你带的部队坚持打日本, 对我也是个慰藉。”
吕正操后面宽慰他说:“您这一生做‘西安事变’这一件事就行了, 打日本别人替您打了嘛, 东北军替您打了嘛。”
在后面几日的谈话中,吕正操补充道:“东北军都参加了抗战, 跟着蒋介石的大部分壮烈牺牲了, 53军在辽沈战役中, 先后放下武器, 最后在沈阳解放时起义了。”又说“东北军在抗战时期,整个都是很英勇的,牺牲很惨。蒋介石见哪里危险, 就派东北军去哪里。上海作战, 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撤退了,让咱东北军的吴克仁当后卫。他们渡江时淹死了好多,很惨。蒋介石不仅不加褒、抚恤,还就地取消了这个部队番号,剩下的部队都给遣散了。”
吕正操将军在谈话中略有遗漏的,是他带领东北军余部在冀中根据地进行过的顽强抵抗。东北男儿的热血曾经泼洒在华北平原的沃野上,铁一样的证明东北人不是孬种,也证明了吕正操将军坚毅的抗日意志。

2009年10月13日,吕正操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他是中国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也是最长寿的一位。或许,他带着对无法和老友再度重逢的遗憾和对未来中国无限的期许离开的人世;或许,他像他生前愿望的那样成了一捧沃土,滋润这片他曾舍命坚守的大地。
吕正操,这个镌刻在青史上的名字却早成为不少新一代年轻人耳中,未曾知晓的人物。“不信青史化成灰”,笔者聊以自慰此文能有些许作用,只希望读者能耐心阅读这个传奇将领,或许对你能有所帮助。

  “讲武堂时的照片真帅!”——吕正操晚年看年轻时照片时感叹
今天,隶属辽宁鞍山代管的海城市是一座美丽的东北都市。她素以“辽南粮仓”闻名,又有了“2020年全国百强县”的美称。但一百多年前,此地虽然算得上沃野千里,却剥削重重、国难接踵而至,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1905年1月,吕正操出生在海城县唐王山后村,家门口就是象征着屈辱的南满铁路,日本人的侵略和对父老乡亲的凌辱,像噩梦一样伴随着吕正操的童年。这个在山野中出生又被马上塞进柴草垛避难的少年,经历了那个时代人们共同经历的粗粝苦难。在后来的回忆录里,吕正操说道:“眼看着父老乡亲被日本人凌辱、屠杀,我恨透了日本人,总想长大了可以当兵打日本,报仇雪恨。”
吕正操讲武堂时期照片

家庭贫穷的他在长辈的省吃俭用下,断断续续的进行着学业,但最后生计所迫,只能进入缫丝厂当学徒,每日起早贪黑、劳累过度,小小年纪的吕正操竟然还因此患肺病,口吐鲜血。1922年,17岁的吕正操入伍参军,在张学良的卫队旅一团三营九连当兵,他将原名中的“超”改为“操”,就是希望操练好了打日本。不过按照吕老的说法,他说自己小时候也逃过学,打过群架。
因为吕正操本就识字,1年后他被选拔进入东北讲武堂学习,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半个多世纪后,吕正操一边翻着翻回忆录中自己的照片,一边跟女儿聊着:“讲武堂时的照片真帅!”18岁的少年吕正操意气风发,可能那时候他梦想着有睡狮千年终有苏醒日,但深谙历史的我们,却知晓那波澜曲折的过程。

1931年,身为东北军第116师16旅参谋处处长的吕正操早已经是张学良的嫡系。而在当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吕正操跟着东北军撤回了关内。“背井离乡、家破人亡”的痛苦氛围弥漫在整个东北军内,此时蒋介石对东北军又减发军饷,他的嫡系部队能发百分之百,对东北军的军饷却只有嫡系的20%-30%,待遇很不平等,东北军对蒋介石心生不满,而对东北抗联的英勇抗战行为则倍感钦佩,东北军将士中声称要打回东北老家去的,比比皆是。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仍能保持建制。但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了削弱张学良部决定把东北军打散改编。1937年4月,吕正操团长所率领的六四七团被要求分编到一一六师和一三〇师,全团官兵义愤填膺,不少人决议西渡黄河投靠坚决抗战的红军,吕正操也深以为然。

1个月后,吕正操带1个营到石家庄和其他两个营合编为一三〇师六九一团。5月4日,吕正操在一个行军帐篷中秘密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吕正操个人的命运齿轮连带着整个时代开始转动。

  “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毛泽东
没过多久,七七事变爆发了。
九一八的耻辱历历在目,从沈阳到热河、从热河到北平,再从北平到冀中……东北军,再也不能退了。
1937年9月15日到10月11日,吕正操所部和日军进行了三次激烈的战斗。其中梅花镇战斗中,691团一营官兵300人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以20余名官兵的代价,杀伤敌军八百多人(日军总数2000人左右),是日军在“七七事变”后遭遇的首创。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在10月12日到15日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共杀死1547人,藁城县“第一名镇”从此衰落,史称梅花惨案。

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并没有完全冲刷清吕正操的沮丧。他所带领的部队,尝尽了“嫡系先撤、杂牌殿后”的痛苦。而根据晚年的吕正操所讲:“梅花镇战斗就应该算是咱们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作战。”可以看出,这时的他对国民党的好感跌至冰点。
1937年10月14日,吕正操在一所小学校的大教室里,召开了有士兵代表参加的官兵代表会议。他严肃的和代表们说:“今天不是普通的会议,而是商讨决定我们大家的前途命运。近来时局变化很快,还不到半个月,日军侵略军就占领了华北大片土地,可是中央军还是一味撤退。如果我们继续跟着跑下去,不但打不了日本,而且还有断送部队的危险。我们每一个爱国军人,都负有保卫国土,收复失地的责任。”
吕正操带着大家回忆起九一八后的耻辱、东北军被打散当炮灰的悲痛……
东北军一路败退、他们离故乡越来越远,活下来的战友也越来越少……
希望,究竟在哪儿呢?

吕正操对着大家说了他的决定:“五十三军(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既然把我们甩下,不要我们了,形势已经不允许我们有任何别的选择,面前只有一条路:回师北上,像红军那样,到敌后打游击去。不知大家的意见怎么样?"
正如吕正操晚年描述的一样,他的讲话,像是在干柴上加了一把烈火,引爆了官兵们的情绪。
  “天天唱打回老家去,往南跑干什么?”
  “宁愿北走一千,不愿南下一竿!”
  “原当亡国奴的让他们自己走,我们要北上!”
  ……
带上民族的耻辱与尊严、带着东北军的遗志,国民党军第五十三军一三〇师六九一团团长吕正操在冀中小樵镇正式脱离国民党军、誓师抗日,宣布改编为“人民自卫军”,竖起了冀中抗日的大旗,此事便是改变华北抗战命运的“小樵改编”。
他们决定在几乎无险可守的平原上和日寇死战。
  神圣的自卫战争,
  是民族的最后生路。
  大家向前!
  倭奴逞强权夺我东北,
  更无厌蹈进长城关
  寇已深,国将亡,家已破,
  我们要起来,
  誓收复旧河山!
  遵守党的铁纪律,
  团结成就亡血战线,
  统一意志冲破一切艰难。
  为争生存而战!
  为复失土而战!
  勇敢!前进!到东北去!
  这是人民自卫军!
  《人民自卫军军歌》——胡乃超
从这首在“人民自卫军”中传唱的军歌中,我们还能体悟出人民抗战的坚强意志。“人民自卫军”后来发展成三个团,三个团的团长分别是赵承金(辽宁海城人)、于权伸(吉林辽源人)和沙克(辽宁丹东人),在1955年授勋时三人均为开国少将。幽禁中的张学良通过张学思的转告了解了此事,高兴地说:“这条路走对了!”
聂荣臻(左) 吕正操(右)

在我党地方组织的支援下,这支部队很快发展到了5000多人的规模,并为中共在平原地区的第一个根据地:冀中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不久后,人民抗日自卫军被纳入了晋察冀军区领导,吕正操被任命为冀中军区司令员、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公署主任,冀中抗日根据地也发展到了几十个县、人口约700万的规模。
吕正操和东北军,再也不退了。
著名电影《平原游击队》故事背景就在华北平原

我们已经很难真切的想象在平原地区打游击战是有多困难了。
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没有多少险地、没有多少山区,这种自然环境按照理论上来分析,很难进行长时间的游击战争。
从1938年11月到1939年4月,华北日军先后调集2.6万余人次,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试图彻底歼灭冀中抗日根据地,然而在吕正操一次次的灵活指挥、红军的顽强战斗意志和当地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日军的计划并没有得逞。在这五次战役中,日军伤亡4264名,我军伤亡1581名。1939年4月到1939年7月,战斗更加频繁,三个多月时间就打了165次大小战斗,日军伤亡3370名,我军伤亡1290名。

1939年10月到12月,华北日军调集了更大规模的军队对根据地进行“扫荡”作战,在这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吕正操制定的反击策略是:“避免在敌人的分进合击点上、构成的“扫荡”面上,或形成的包围圈内作战,而把主力跳到点、面、圈以外,向敌人的侧背或运输线上突击,并择机袭击铁路线上敌人的据点。”在这其中,冀中人民创造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术。
1939年一整年的反“扫荡”战斗中,冀中根据地和敌军进行了383次大小战斗,敌军伤亡9414名,我军伤亡3851名,吕正操出色的军事作战能力得到了当时党内外人士的一致认可。毛泽东曾亲笔题词,称赞冀中抗日根据地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

最能认可吕正操“战绩”的,莫过于敌人的重视。1940年,日军在冀中又再次开展了新的围剿,是为“囚笼政策”,意图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把冀中抗日根据地分割成许多孤立的小块。为打破困境,八路军奋起反击,发动了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吕正操率领的第三纵队表现出色,成为了“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骁勇善战的八路军正规军,威震冀中”。
吕正操,这个从九一八以来一退再退的“败军之将”,在冀中平原中谱写了一部壮丽的史诗。

然而,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冀中根据地也曾一度受挫。1942年5月到7月,日军调动5万余人,进行了一次空前猛烈的大“扫荡”,史称“五一大扫荡”。冀中根据地军民杀伤1万余人,但自身部队减员将近一半,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10余个团被迫转移,游击队化整为零,冀中区的抗日力量一度陷入困境。
1943年8月,冀中党委、冀中行署、冀中军区撤销,所辖部分由晋察冀分局直接领导,吕正操则改任晋绥军区司令员,八路军第三纵队番号也就此撤销。 吕正操带领晋绥军区军民坚持抗战,直到抗战胜利。吕正操回忆抗战14年,他自己一个人就打出过30多万发子弹,也是因为这赫赫战功,在1955年的授勋仪式中,吕正操被授予上将军衔。

  “我一辈子,就是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三件事。”——吕正操
和那个时代所有的革命将领一样,吕正操的行囊随革命需要脱缰而走,装下了远方却忘装故乡。但故土的温润,永远没有办法消失在这位东北汉子的心中。
解放战争中后期,这位为抗战泼洒了多年热血的中年人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眼前的东北大地满目疮痍,但希望就在田野上。吕正操在东北就开始负责铁路修复和运输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长期在铁道系统工作,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工地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铁道兵第一政治委员、铁道部部长等职位。直接参与了新中国建立后的一系列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如成渝、天兰、湘贵、兰新、宝成、丰沙、鹰厦等一系列干线、支线铁路工程建设任务。

而对于网球事业,吕正操有着相当大的热情。“在东北军跟着张学良先生时,我就打网球了。就在冀中抗战中,战况一缓,就要跟人打两局。一直打到90岁。”90岁以后,老将军的身子骨也耐不住岁月的流沙,在家人和医生的劝阻下只好服老“网球我实在打不动了,现在只能给人家去发奖了。”吕正操一直担任中国网球协会主席职务,他曾说:“我不能光挂个名字,我这个主席要一直当下去!”

1991年5月29日上午,纽约贝太太家中。
87岁的吕正操刚一走出电梯,就见到西装笔挺的张学良站在公寓门口等候。
两位老人双手紧紧握住,四目相对,过了好一会儿才互相问候,两人寒暄好一会儿才坐下来聊天。

张学良问起了吕正操当年为什么“跑到周恩来那边去了?”,吕正操说:“当年你送蒋介石回南京时,我就不相信他能放你回来。你走后东北军就乱了。我赶回部队,接受共产党的指示,趁国民党军队南撤之际,脱离53军,留在敌后打日本”。张学良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最遗憾的是没能直接参加抗日,你带的部队坚持打日本,对我也是个慰藉。”
晚年的张学良说自己是“顶天立地男子汉,光明磊落过晚年”,但他内心中的自贬情绪,却仍然是被老友吕正操捕捉到。当他们后来在聊起东北军抗战的事迹中,张学良无奈地喟叹:“我要抗日,蒋先生不让。”

吕正操说:“您这一生做‘西安事变’这一件事就行了, 打日本别人替您打了嘛, 东北军替您打了嘛。”还说“老师(东北讲武堂时期,张学良是吕正操老师),我给你提个意见行不行?”
吕正操随后说道:“老师,你不要把自己贬得太厉害,不要老说自己是罪人,其实你是有功于国家的。”
两人还聊到祖国的统一事业,张学良说:“我虽然90多岁了,但是天假之年,还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很愿意尽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愿为中国处理……假使哪天用得着我,我愿意尽力。”

纽约三次会晤,每次谈话都持续了数个小时。
两个老友叙旧,本就是世间一大美事。
不过,天不假年。张学良最终还是没有“履行承诺”,再次回到他那思念多年的大陆。
而他的老友吕正操,则在2009年离开了人世,享年106岁,是中国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09:54 , Processed in 0.00952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