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帝王乾隆皇帝的日常和心路历程 2021-04-23 14:08
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盛世之君,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盛极一时。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他的研究数不胜数。他是家喻户晓的清代帝王——乾隆皇帝。
展览海报 2021年4月23日, “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将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拉开序幕。
前:乾隆御制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硃稿及墨稿硃批;后: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祝寿颂词册页 特展以首现的私人珍藏最大宗《乾隆御制诗文稿》和“缂丝之王”乾隆时期《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两组重磅展品为轴线,涵盖玺印、书法、缂丝、瓷器、玉器、文房砚墨、宗教法器与工艺陈设等诸多品类,百余件宫廷艺术珍品,全面呈现乾隆宫廷艺术的成就,还原弘历“十全老人”的帝王理想,并以此探析乾隆皇帝对18世纪的盛清及后世的深刻影响。
《乾隆御制诗文稿》的发现,意义重大 这组御制诗文稿内容、文体都非常丰富,有各种体例的诗歌、说、颂、记、经筵御论、砚铭、题赞等各种文体,是近年来发现的最大宗私人收藏的乾隆御稿。在展览现场,此次特展的策展人、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艺术总监李移舟表示:“很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方面的事情都被乾隆写在了他的诗里。通过他的原稿,我们可以感受到乾隆的心路历程以及在创作时不断深入推敲思索的过程,这些都是很鲜活的历史信息。”
乾隆御制诗文稿(局部) 一、打破了乾隆诗文词臣代笔的说法。
原来我们认为乾隆皇帝的诗作量那么大,有人说是大臣代笔、润色成分很多,但通过这些亲笔原稿,应该可以把这个说法推翻了。乾隆皇帝的御制诗确实都是他亲笔创作并反复修改,若有词臣,作用可能也是辅助性的,比如帮着查阅典故、校对语病等。
展览现场 《乾隆御制诗文稿》都是他亲笔所写,是乾隆皇帝真情实感的表露,发乎内心、行诸书法,实现了“文”与“质”的统一。由于他有严格的书法训练功底,这些稿本的书写流畅自如、出乎自然。
这些在笺稿竹纸书写的、很私密的御制诗文硃稿,有的行笔十分流畅、潇洒自如,有的字形看着感觉有点丑,他不断地涂涂改改、加注,又形成一种章法上的美或丑。
二、弥补故宫收藏之缺,并可按照乾隆御制诗文集的年代一一对应。
我们看到的这一批64页诗文稿和其他少部分私人收藏的诗文稿,正好可以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几万页乾隆御稿组成一个整体。
展览现场 三、传奇帝王心路历程的再现。
通过乾隆皇帝的亲笔文稿,能感受到乾隆皇帝本人在书写时的思索,在这些文字一笔一划间感觉很亲切。同时,通过他对诗文稿不断地修改和补充,仿佛与这位传奇、伟大帝王共同经历了心路历程,好像乾隆皇帝就站在我们面前,这一点是这批文献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乾隆御制诗《题黄鼎岁朝图》硃稿 这次展出的乾隆“御笔硃稿”,不论是在书法风格上,还是透过书法展现出的乾隆的精神风貌,都透露出乾隆内心世界中,鲜为人知的“魏晋风度”。在这组御稿中,作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正月初一的《题黄鼎岁朝图》硃稿,便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当夜,在参加完一天的新年庆典活动后,乾隆收到了所谓“清朝耗资最巨战争”——金川之战的捷报,喜悦之际欣然提笔书写下此作。此硃稿字迹率真随性饱含洒脱之气,更有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统帅风范。这与公元383年,指挥著名“淝水之战”的东晋谢安有异曲同工之妙,是魏晋风度的一种极致体现。
四、与清宫内阁大库档案相互补充。
清末至民国初期,曾有部分清宫内阁大库档案不慎散佚民间,该事件引发20世纪初学界震动,当时的学术界将其与同期发现的“殷墟甲骨”“敦煌经卷”“战国秦汉竹简”誉为“四大学术发现”。
展览现场 清宫内阁大库档案,主要为行政类档案,内容涉及行政指令,官员相互往来和皇帝的批复等。“内阁大库”档案,是皇家档案的代表。而作为帝王的私人行为,尤其是御制诗文书稿,无论在其品级或是价值上,均可比肩于内阁大库档案。
这组《乾隆御制诗文稿》是对“内阁档案”的延续,它们之间有相互补充之处,所以这对清史研究会有重要意义。
“缂丝之王”实至名归 故宫博物院现藏最长的缂丝手卷是乾隆时期仇英的《后赤壁图》,长5米。而这卷 乾隆时期《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整体长度超过17米,是目前缂丝手卷之最,也是唯一一件已知的以缂丝织法描绘碑帖内容的作品。
清乾隆 《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局部) 此缂丝全卷,字数9162个字,是天下第一缂丝,因为缂文字是非常有难度的,又要把不同书法的笔意风格缂织出来。南宋的缂丝以绘画为主,文字比较少,这是乾隆晚期在缂丝织造上新的创造,这个卷子体现了这一点,尤其缂印章更不容易。印章竖边缂织极为不易,光是前面的“乾隆御览之宝”就有很多技法。
《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收录了历史上最负盛名版本的《兰亭集序》,有三本定武本、还有虞世南、褚遂良、唐模赐诸多版本。
清乾隆 《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 卷首的别子,青玉材质、尺寸大、虎头的螭龙纹,其雕工不同于通常见的乾隆的手卷,那些多是雕工细致的白玉,有“乾隆工”的特点,而这件更加粗犷朴拙,后面刻“大明万历年制”。这是一件宫里旧藏带万历款的玉别子,可见是为了配合这个主题乾隆特意为之。
绦带为落花流水,既有宫廷的特色,又符合兰亭的主题,包括包首是宋锦的卐字小花、万寿纹,很素雅。这种装帧样式和暮春时节兰亭的节令相互辉映。
《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的内容
第一部分以文字为主,主要讲述乾隆皇帝得到14块端石残石后,如何让内阁翰林调出内府珍藏的拓本,包括益王图帖拓本进行资料的补全、绘画的摹补之类信息。最开始有两方印:“乾隆御览之宝”和“嘉庆御览之宝”,显示是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亲眼鉴赏过的。
清乾隆 《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局部) 第二段文字是乾隆御笔的御题诗,讲述了“兰亭文化工程”的完成过程。
乾隆四十四年,先刻了“兰亭八柱”。乾隆四十五年,又得到明代端石残石。再行补刻,一年多补刻端石图帖成功后,又开始进行缂丝织造,乾隆晚期的“兰亭文化工程”一步步得以完成。
乾隆皇帝在《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中所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他命宫廷画家贾全重新补绘图画,并以彩色缂丝重现李公麟的《曲水流觞图》。在《曲水流觞图》中,写了42位高士雅集作诗的成果:11人作了两首诗,15人成诗一首,16人没有作诗。此图的人物肢体语言生动丰富,用缂丝的技法完美呈现了疏密有致的山石皴感,人物、动物局部刺绣立体感很强。
第三部分,为题跋,有孙绰兰亭后序,柳公权札和宋高宗御札,以及米芾等人的跋文和宋高宗的两方御札。最后,还有赵孟頫十八跋、藩王朱有燉、朱翊鈏、梁国治、董诰等人跋文。
此长卷无论是就其长度还是其所容纳的主题和信息含量,确实是当之无愧的“缂丝之王”。
展览现场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作者一气呵成的稿本,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件“发乎于心、形之于书”的作品,成为他一生都无法复制的高峰。清代皇帝都很推崇“二王”书法,乾隆皇帝也不例外。
而“兰亭”对于乾隆皇帝又更为特别。除了他极为崇尚其书风之外,乾隆皇帝还在执政期间建设了“兰亭文化工程”,而正是凭借这套工程,乾隆皇帝在汉族文人圈,建立了高层的文化认同,从而在“道统”上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局部) 《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不仅是乾隆皇帝“兰亭文化工程”的压轴力作,也是有着纪念碑意义的一个巅峰作品。
该卷一直秘藏于紫禁城建福宫延春阁,当时宣统皇帝溥仪的苏格兰人师傅庄士敦建议他留学英国,所以他要为自己留英筹措留洋经费,在后面半年的时间里,溥仪把这些手卷秘密赏给他弟弟溥杰,其中就有这件《兰亭图帖缂丝卷》。建福宫花园大火,所幸《兰亭图帖缂丝卷》因此躲过一劫。后该卷被转移到了天津英租界,伪满洲国成立后被带到了长春,伪满洲国覆灭后又流散在了东北,经白俄之手再由国民党外交官家族秘藏逾半世纪。在2003年的时候又重新回到国内,今年恰逢《兰亭图帖缂丝卷》出宫的第99个年头,随经历曲折,宝物自有天佑,至今品相完好。
展览还可以关注什么? 除了《乾隆御制诗文稿》和《兰亭图帖缂丝卷》两件重磅展品之外,还有众多乾隆朝珍品展出。
展览现场 展览荟萃了近年来在私人收藏领域,数量最多的一组乾隆玺印。玺印是天子宸章,皇权的象征,乾隆皇帝一生对玺印非常讲究,有1800多方,如今这些玺印大部分依然藏在故宫博物院,仅有一少部分藏于民间。
展览现场 清乾隆 御制铜点金异兽钮“乾隆御览之宝”宝玺,是北京保利拍卖曾经创造了拍卖纪录的一件拍品。其材质为铜点金,重约3.8公斤,仿佛汇聚了国家政权的重量,是乾隆唯一铜制玺印。这种合金仿古铜又鎏金的工艺,象征着金石永年、江山永固。此玺刻制于乾隆三年,印文是“乾隆御览之宝”。
清乾隆御制铜点金异兽钮“乾隆御览之宝”宝玺 清乾隆 寿山芙蓉苍龙教子钮“古希天子之宝”是首次露面、非常重要的私人收藏,它的材质是福建寿山石里面的白芙蓉,内容是“古希天子之宝”。“古希(稀)”来源于杜甫的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乾隆皇帝列举了六位皇帝,也说自己是多福之人,但是要犹日孜孜,还要继续勤政。
清乾隆寿山芙蓉苍龙教子钮“古希天子之宝” 这方印以苍龙教子为题材,从侧面看主龙造形为抬头仰视,以此体现乾隆皇帝在《古稀说》和多个场合提到的“仰蒙天眷”。而幼龙的呼应,则一个是乾隆皇帝的象征,一个是嘉庆皇帝的象征。
双龙钮的宝玺“太上皇帝之宝”,正是雕刻于乾隆皇帝85岁退位这一年。在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后的第二年,改元嘉庆把大位传给了儿子,他自己做了这方“太上皇帝之宝”。这方宝玺字刻的非常深,四壁题刻一首诗,最后一句是:“窗明几净西铭读,恰合随时爱景光”,取义于宋代大儒张载的名文《西铭》。这是他要体味天道、安度晚年的最后一方玺印。
这次瓷器部分有几件乾隆御题诗的御窑瓷器非常重要。
展览现场 清乾隆 御制霁红釉火焰青描金御题诗胆式瓶,诗前有"乾隆御制"四字,并绘"乾""隆"二字篆书方章。这首诗收录于《乐善堂全集》卷三七,这件题写《乐善堂全集》收录诗文的瓷器,做于乾隆十七年及以前,就是厥功至伟的唐英督陶期间。乾隆曾在《咏瓷挂瓶》一诗中提到,"胆瓶、纸槌瓶,皆瓶式最佳者"。可想而知,这个瓶子当时一定颇得帝王喜爱。
清乾隆 御制霁红釉火焰青描金御题诗胆式瓶 乾隆皇帝好茶事,据说他写了有二百多首茶诗,内容包含了从采茶、制茶到煮茶。每年正月,他会召内廷大学士、大臣、翰林等至紫禁城重华宫,御赐茶宴,品茗联句,君臣同乐。 这件清乾隆 洋彩轧道描金松石绿地开光御制诗“惠山煮泉观卷图”茶壶,以茶为题,绮丽致美,壶身开光,正面以松庵为题,绘一清洒高仕,案前赏卷,伴有童子二人,一人奉茶,一人烹茶。背面开光内题墨书乾隆十六年(1751年)作〈汲惠泉烹竹垆歌〉御制诗一首,收录在《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御制诗二集》中。
清乾隆 洋彩轧道描金松石绿地开光御题诗茶壶 清乾隆 洋彩胭脂紫地轧道蕃莲开光御制诗“雨中书室烹茶图”盖碗 还有一件清乾隆 洋彩胭脂紫地轧道蕃莲开光御制诗“雨中书室烹茶图”盖碗,它的器身和盖面都是以胭脂红轧道洋彩西洋蕃莲花卉为地,碗身腹部正、背面各有一开光。正面描金倭角开光内以“雨中烹茶”为题,绘庭院烹茶图。背面为描金彩倭角开光内题墨书御制诗一首,为清乾隆七年(1742年)御制《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出自《御制诗初集卷九》,句末钤“乾”(圆)、“隆”(方)篆书印章款。这件是乾隆御瓷风格的典范,深获他的青睐,珍藏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及圆明园之中。
展览信息 - 展览名称: “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
- 展览时间: 2021年4月23日—5月10日(每日9:30-17:30,周末、节假日正常开放)
- 展览地点: 保利艺术博物馆(新保利大厦云楼10层)
4月23日至24日还将举办“弘历的世界”学术研讨会,我们将全程为您直播。戳文末阅读原文,一键直达直播列表页面
- 乾隆皇帝与中国18世纪的宫廷 | 弘历的世界·学术研讨会①
- 直播时间4月23日9:30
- 乾隆御制诗文的清宫档案价值和文化价值 | 弘历的世界·学术研讨会②
- 直播时间4月23日13:30
- 乾隆御制诗文在各个艺术领域的延伸 | 弘历的世界·学术研讨会③
- 直播时间4月23日15:30
- 兰亭图帖-从碑帖、书法、绘画、缂丝看中国文人母题 | 弘历的世界·学术研讨会④
- 直播时间4月24日9:30
- 兰亭园林-乾隆流杯亭与清宫园林建筑美学 | 弘历的世界·学术研讨会⑤
- 直播时间4月24日13:30
- 缂丝之王-乾隆皇帝与宫廷缂丝工艺的繁盛 | 弘历的世界·学术研讨会⑥
- 直播时间4月24日15:30
原文来源于艺术头条APP,移动端的雅昌艺术网,更多内容就在艺术头条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