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俗语“寡妇门前是非多”,其实还有下半句,下一句更让人深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 10:0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俗语“寡妇门前是非多”,其实还有下半句,下一句更让人深思                                                       

2024-01-02 08:48                                            

发布于:山东省
   
引言
《诗·小雅·大田》中有言:“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这便是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寡妇一词的由来。而这句古语的意思其实就是告诫人们在自家田间地头若是有遗留下来的谷穗之类,便不要再计较了,让附近的寡妇来拾取。用这种方式来照顾寡妇群体。
01
寡妇的意思其实我们应该都了解了,也就是丧夫的女人。这种女子一般都生活得比较可怜,因为家中的顶梁柱丈夫早逝。因此丧失了劳动力,生活便十分的清贫。所以说古人们这种做法也是对于寡妇的照顾。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时期的民间是诞生了一种俗语文化的。这种文化不同于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也不同于庙堂之上的国学经典。这种出自民间的俗语文化是实实在在的老祖宗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而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影视剧中的寡妇形象
例如二十四节气之流便是流传到了我们现代社会,也同样是被无数农民奉为经典的农耕经验。而这俗语文化可不单单是体现在农耕方面,它在我们百姓的生活各处都有所涉猎,真可谓包罗万象了。我们今天要说的,其实就是这万千俗语当中的一条。“寡妇门前是非多”,这句俗语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说过。但其实它并非完整的一句俗语,它还存在着下半句,这下半句便更加值得大家深思。

▲影视剧中丧夫情节
为何会有“寡妇门前是非多”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有据可依的。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时期,女子的社会地位其实并不算很高,甚至可以说是极其的低下。因此社会对于女子的限制是极其之多的。而对于寡妇这类丧夫的女子,古人的要求便更加的苛刻了。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丈夫之后,便被要求不能与其他男性过多的接触 并且还需要一辈子为自己的亡夫守寡。
02
而之所以有“寡妇门前是非多”这样的话语出现,其实就是因为这些寡妇被禁止与男性有过多的交流。但是总会有很多的纨绔子弟在寡妇家门口打探,这就让独居守寡的寡妇十分的恼火。这种现象只会被人认为是这名寡妇不守妇道。因此寡妇在看到这种情况之后,一般都会与这些纨绔子弟产生争执。其实这争执便有是非的意味。《礼记·曲礼上》有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是非一词便出自于此。

▲房顶的炊烟
所以才有了“寡妇门前是非多”这样的俗语应运而生。同样这样的俗语也是存在着一定的依据。上文曾提到过,“寡妇门前是非多”并不是一句完整的俗语,它其实还存在着下半句。而这下半句便是“鳏夫房顶炊烟少”。可能大家对于鳏夫这个词了解并不多,但其实它就是与寡妇相对应行一个词。寡妇是指丧夫的女子,那鳏夫自然就是丧妻的男子。而这鳏夫一词是出自儒学经典《孟子》当中的一句:“老而无妻曰鳏。”所以说,它才与寡妇一词形成了对应的关系。

▲古代男耕女织相关画作
那么这“鳏夫房顶炊烟少”究竟是何意,又为何说它比上半句更加值得深思?其实我们可以进行一番分析。这炊烟是很容易理解的,也就是在房中烧火做饭而升起的烟雾。所以说这丧妻的男子所居住的房屋上炊烟升起的次数十分的少,也就是说明家中做饭很少。而在我国古代时期,其实男主外女主内的情况便是常态。男耕女织,男子在外劳作,当兵,女子照顾家中,这样的生活才是古代时期最为完美的生活状态。

▲古代从军的男子
但是像鳏夫这种丧妻的男子,自然便无法享受这幸福的生活了。所以说他们家中的炊烟才不会时常升起,他们的生活也就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着实是十分的苦闷。但是话虽如此,鳏夫的生活与寡妇还是不可比拟的。因为古代时期对于女子的限制极其之多,对于男子反而没有特别多的限制。因此鳏夫在妻子死后重新娶妻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说他们的生活其实比起寡妇而言要好很多。
结语
其实从这上半句与下半句的俗语当中,我们便可以看得出来女子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女子社会地位有多么低下了。男尊女卑的情况让很多的可怜女子都郁郁寡欢地度过的一生。但幸好我们出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的时代,不用再体会古代女子那种鳏寡孤独的生活了。
参考资料:
《诗·小雅·大田》
《孟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03:48 , Processed in 0.0077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