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空巢,中国家庭最大的焦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7 05:01: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7-11-26 21:34                                                                                                                            
                  

「孤独和无助是空巢的常态。」

from十点君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素年锦时朗读音频

◆◆

文 | 炉叔

上个周末,隔壁年轻夫妇的小儿子晨晨跑来家里玩,不知怎么,突然哭了起来,把我吓得不轻。
“爸爸妈妈好忙,我好想他们陪我去动物园。”晨晨抽抽搭搭地说。
那天晚上,这句话和孩子的眼泪在我脑海盘旋好久。
空巢,似乎成了这个时代所有人最真实的写照。

什么是空巢?
从字义上讲,空巢是指小鸟离巢后,巢中无鸟。后来延伸为子女离开后,父母独自在家的寂寞状态。
但近些年来,空巢已不仅仅针对于老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陷入空巢,甚至一些外表阳光看起来无忧无虑的孩子,都处于空巢——他们不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就在身边,但他们依旧孤独。
课业繁重、竞争激烈以及未来的迷茫,他们的困难并不少,他们的生活也不轻松。
但家长都太忙碌,每天要面对数不清的工作和应酬,仅有的时间又大多被用来关心孩子是否吃饱穿暖,作业是否完成。
极少数人会意识到自己的孩子,需要精神关怀。
“孩子还小,能懂什么?”这是为人父母最常说的话。
甜甜原本和其他孩子一样,是个普通的初中生,唯一不同的是她有着关系紧张的父母。
她的家长争吵时从不避讳“年幼无知”的女儿,甚至会把糟糕的婚姻怪罪在甜甜身上。
久而久之,小女孩的精神状态越发糟糕,老师打来电话询问,父母竟说一切正常,没有提及婚变。
2017年2月15日早上,她的父母决定离婚,并且责骂了成绩严重下滑的甜甜。
当天晚上年仅14岁的甜甜从小区高层跳下,当场身亡。
“爸爸妈妈没有了我,肯定能幸福。”这是甜甜留在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话。
看起来孩子成长的花园甘霖不断,实际上一片荒芜。而我们所认为的年幼无知,其实也只是自欺欺人。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报告里说中国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联合也曾发布公告,身处变迁速度加快的社会,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大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生养之恩,生与养同样重要。在关心孩子的时候,更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和情绪,耐心交流。
诚然孩子所遇到的困难和我们的经历相比,只能算是小事。
但正是这种年岁所给予的优越感,使我们都忘记了单纯稚嫩的孩子还不足以独自处理好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既躁动不安又极度的脆弱敏感,有时候父母一句无心的话,对他们来讲就是毁天灭地的灾难。
对孩子加强心理上的陪伴和引导沟通,避免精神空巢,才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福气。
如今90后秃顶了,油腻了,已经到该成家立业的年纪,却依旧奋斗在外,空巢一人。
有读者曾跟我说起过自己的故事,她刚毕业就独自来到广东,在制造业做海外销售,走南闯北。
上个月她跳槽转行,新公司催着她尽快入职,但老东家一直拖着不肯放人。
一直到报到截至前一天所有手续才办妥,她上午离职,下午就带着家当颠簸3个小时从广州奔赴深圳,在出租车上睡着又惊醒,独自将2个大行李箱搬上6楼的合租房里。
等收拾好东西,她听到隔壁有夫妻正在做饭,热闹得不亦乐乎,在外打拼五年没有流过一滴泪的她竟埋在被子里失声痛哭。
“出门在外对家庭的渴望和焦虑空前强烈,但没有人会白白养着你,只能自己艰难走下去。”她用这样一句话做了总结。
还有一位读者,28岁的年轻小伙,一米八的个头,跟我聊起自己最崩溃的瞬间。
当时他为了公司项目连续加班2个月,因为长期熬夜抵抗力下降,整个人昏昏沉沉,到家已是凌晨一点。
洗澡时热水器出了问题,只能用冷水将就,打开冰箱想吃点东西,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于是半夜里他发着烧,跑出去买面包,回去时蹲在路边独自哭了起来。
“我很想有个家。”他语气平淡地说,“但现在还没房没车,拿什么结婚?人生真难啊。”
离开了家,没有了依靠,孤独和无助是空巢奋斗者的常态。
想要弥补这种空洞,只有不断的努力,用更快的学习速度和持之以恒的积累打磨自己,找到自己无可替代足以立足的那一点。
学会独处,习惯焦虑,是仍旧空巢却不愿放弃的“80、90一代”唯一的出路。
空巢父母,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据全国老龄办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有一半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空巢和独居老人已经接近一个亿,到2030年,将会达到惊人的2个亿。
忘记了是哪个周末,我去看望住在几条街外的母亲。
碰到了邻居张阿姨,才知道我母亲几天前在楼下散步的时候不慎摔倒,躺在地上迟迟动不了身,直到有人路过才把她掺回家。后来母亲挨个叮嘱身边的朋友,千万别把她摔倒的事情告诉我。

我总自认为理性、很有自控力,那天却在邻居面前潸然泪下。
我总自认为母亲身体健康,自然会长命百岁。
但做人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意外永远是突如其来,今天她在你面前无恙,或许明天就从你的生命里抽身而去。

“独居之殇”已不再是一家之悲,而是一个现实和沉重的社会难题。
子女们,请你们教会父母使用现代科技,比如微信和智能手机,已经老去的家长必然很难一次学会,请像当年他们教你识字那样认真耐心。
在家人面前,多重复几次,多打几个电话,多听他们唠叨几句,总是件好事。
而父母们,既然子女纷纷前往大城市,或者出国留学,那么试着主动走出去吧,与这个时代融合,不要一味依靠儿女。
如今的独生子女肩负重担,如此的压力之下,只有社会、子女、父母三方努力,才能逐步解决空巢父母的难题。
空巢父母需要的不只是经常问候,还需要我们所有人与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这是一个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也是一个精神极易空虚的时代。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曾说:“对世间的一切事物报以虚无的态度其实是轻松的,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勇敢地介入其中。”
所有人终究是孤独的,如何才能摆脱?
首先得学会正视它,孤独并不可耻,惧怕孤独也不可耻,可耻的是那些刻意嘲笑孤独的人。
其次,就是努力给身边的人,多一些关爱。
孩子的精神空巢,需要的是家长的耐心和时间。
外出奋斗者的空巢,需要的是学会独处和直面生活的勇气。
而父母老人的空巢,需要的是来自社会各方的包容和关怀。
如果说空巢是这个时代的趋势,那生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更要拥有坚定的英雄主义,适应所有的改变。
不论如何,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定会的!
十点读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01:24 , Processed in 0.00886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