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贺龙:天子山上一条龙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30 15:19: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贺龙:天子山上一条龙                                                         2025-04-30 15:00                                        

发布于:天津市
   
        离桑植县城不远一个叫做洪家关的地方,是贺龙元帅的故乡。过一条小河不远处坐落的一栋四柱三扇的土家木房,是贺龙元帅的故居。当年,就是从这里,从这栋古老低矮的旧屋,走出了共和国一位顶天立地的开国元勋。

小地方出了大人物,一时轰动乡里,名震天下。其实也有它的必然性。不说自古惟楚有材,看看中国革命史,那时共产党就是从农村拉队伍,领导泥腿子穷人闹革命起的家。28年后取得胜利夺得天下时,簇拥着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领袖功臣,大都出自寒门。何况湘西山恶水险,藏龙卧虎,从来就是英雄辈出之地。桑植的家乡人至今还有这样的说法,说一百多年前在轰轰隆隆的雷声雨声中,澧水的水龙投胎,降临这栋木房。果然,这条天赐水龙后来变成了活龙,翻江倒海,呼风唤雨,刚健有为。以至于今天一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就会让人想到8月1日,想到共产党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总指挥贺龙。其实打响这第一枪的总指挥,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周恩来对贺龙说,共产党对你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党的前委任命你为起义军的总指挥。于是,就在那天划破漫漫长夜清脆的枪声里,共产党新生了一支崭新的红色武装。起义前,国民党翻脸,革命处于低潮,先驱们血洒南北,尸陈东西。危急紧要关头,许多人选择投靠了蒋介石。唯有贺龙无所畏惧,脱下皮鞋穿草鞋,将自己和一个军全部交给了共产党。也是从这时起,贺龙铁心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山里水里,南方北方,蹄声,嘶声悠悠,一辈子不改此衷。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虽说后来对“八一”起义的宣传,贺龙的名字排在最后面,但稍微知道中国革命历史的人都心中有数。贺龙呢,对此更是深明大义,坦荡如海,虚怀若谷。

贺龙是一条龙。这条龙确有不同常人的地方。他是不下雨不打仗,下小雨打小仗,下大雨打大仗。如今在他的故居一旁,修建了贺龙纪念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诞于雷雨中的元帅,初来人世就显出不凡。4岁学拳,5岁读书,6岁下田,7岁被父亲从家门前的一座桥上一脚踢下澧水,扑通几下居然自由自在游上了岸。现在贺龙落水的这座桥就叫“贺龙桥”。走过这座青瓦盖顶、木栏翘檐的廊桥,眼前便是孤零零的那座元帅故居了。

这栋老屋一如它的主人,上百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生世多灾多难,祸不单行。1929年11月,房屋被反动团防拆毁,仅剩下朝门的残墙。贺家80多号人被杀,只剩下一条拿枪的“活龙”。这件事发生在解放前,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好理解。让人匪夷所思,料想不到的是,在打下江山立国十几年后,这件原该倍加保护的珍贵革命文物又罹灾患难,而且这次干得更完全、更彻底,是灭顶之灾。整个屋基被夷为平地,改作稻田。老远望去,复原的房舍门楣正中悬挂一块“贺龙故居”的黑底金字牌匾。堂屋连门都没有,就这样黑黝黝敞开着,依稀能看到屋内木座上安放的贺龙半身塑像。不知何故,我第一眼就感到这栋老屋饱经沧桑,总显得有些阴暗阴冷,将军的座像亦显得有些沉闷忧郁。往事本不堪,睹今偏追昔。此情此景不可阻断地勾起了我的万千思绪,想起了贺龙生平本不该发生却偏偏发生了的那一幕幕凄惨晚景。再一看,贺龙还是那样安详地端坐着,目光更加深沉深远。他是不解,不服,冤大如山啊!许多来这里瞻仰的后来人,面对这位落难的元帅,都难以接受曾经发生过的事实,无不扼腕慨叹天道不公,世事不平。那个年月,宵小当道,佞人得志,搞得党将不党,国将不国。说来可悲又可笑。60年代那场“大革命”伊始,政治局委员就倒了一大片,老将老帅纷纷落马。荒唐连一国之主毛泽东都不知道紧随他生里死里一路打江山过来的那些辅国大臣、骁勇战将们都到哪里去了。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问到贺龙。他说:邓小平、贺龙、乌兰夫都要当中央委员……他们在哪里?在哪里呢?此时的贺龙被充军在京郊西山一个叫做象鼻子山的地方。他是在1967年1月20日凌晨3时被秘密送到这个三面环山,只有一条路可以出入的“鬼地方”来的。那天,吉普车载着贺龙和薛明向坡上艰难地爬去,路面崎岖,车身颠簸得厉害,贺龙的身体随车颤动。路不平,贺龙喃喃,不平啊……不平!在这段小路上,薛明记得贺龙反复说的就是这一句话:路不平,不平啊……不平!戎马一生,英雄一世。无论为官为人,贺龙都是清清白白,堂堂正正,什么时候都是一条硬汉。他是潜龙在渊,飞龙在天啊!连蒋介石都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又说,湘西有条活龙。为了得到这条龙,他不惜脸面先后三次派人游说,企望用高官厚禄把贺龙拉到自己这边来。贺龙呢,握烟斗的大手一划,划出一条分道扬镳的界线,大气磅礴,正气凛然,大丈夫不可欺亦不可诱。现在按说他是功成名就,不想还是成了一块被人甩出去的石头,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丢到西山,弃于荒野。悲就悲在此一去,竟成了元帅的不归路。还有一次,毛泽东长长地吐出一口烟,用手拂拂烟雾,又想到了贺龙。毛泽东和贺龙,一帅一将,一个吸纸烟,一个抽烟斗,都是吞云吐雾的人物。此时,毛泽东记起了他的战友,记起了他“守四方”的爱将,加重语气:我还是要作贺龙的保皇派。我在陕北就讲了,贺龙是二方面军的一面旗帜。“九大”贺龙要当中央委员。以后在南巡路上,他也多次讲过,“九大”要让贺龙进中央委员会。当时凭毛泽东的威望,一言九鼎。但谗言嫉害,祸起奸臣。最终还是没能改变贺龙的悲惨境遇。谁能想得到谁肯信啊,功勋卓著的赫赫元帅,在60年代末的北京,居然连杯白开水都喝不上。已70多的老人这时想到了他的家乡洪家关,脸上漾起童稚般的笑意和向往。他还孩子气地和薛明斗起嘴来,争说自己家乡的糍粑如何好吃,西瓜如何又沙又甜。美不美,家乡水。桑植的洪家关十步一塘,百步一水,随时都可以开怀畅饮。可眼下这日子怎么过啊!面对静寂难熬的岁月,曾经旗帜一挥,应者云集,似蛟龙出海任腾跃的贺龙,伤心伤神伤身,忧患成疾,病郁日重,徘徊在生死的边缘。终于,一代英豪,经不住身心的双重袭击,凄惨惨孤愤而去。至死,他都没有弄明白,自己究竟因何获咎,又何罪之有!在囚他的西山小屋,颤巍的老人曾经把千百个“冤”字写满了整整一个笔记本。

贺龙忠心耿耿,他是一个有血有肉、人情味十足的人。在他的戎马生涯中,也曾多次失败,队伍被打散打光。但这都不要紧,神就神在只要有贺龙这个人在,登高一呼,马上就能再聚齐千军万马。这样的人物,生就带兵打仗的命,诚如毛泽东所言,他的名字就是旗帜。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如今编入了中学课本。其实小试菜刀不算,贺龙靠菜刀发起的大的起义活动,从1915年到1917年的三年间就有三次。每次都是贺龙菜刀一挥,十位、几十位义士一拥而上,干净利落地拖枪捉人,从而在湘西龙舞水啸,拉起队伍,渐渐带出了一个军。这个军后来就成为“八一”南昌起义的主力军。在简陋的陈列馆入门第一个展柜,我们凝视着作了革命文物保存的两把菜刀,一面红二、六军团的军旗,沉思,驻足。菜刀是普通的腰形,刻了纹路的木头刀把,已见锈斑。军旗小心折叠,也见褪色,但依然能想见它当年曾经如何招兵纳将,威风八面。自从认定了共产党,贺龙几十年扛着这面红旗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出生入死,传檄而定。或许是因为贺龙那传奇式的经历,或许是因为贺龙那方脸阔腮,粗眉毛黑胡子,不怒自有三分威的猛男形象,许多人都把贺龙想象成了小说中举鼎的项羽、舞刀的许褚这一类勇将悍帅,一提起贺龙元帅,脑海便有猛张飞怒吼长坂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影子。原来这实在是一种误会。1959年彭德怀庐山折翼,毛泽东在考虑替代的国防部长人选时,曾经一笔一画带着滞重的沉思,写出三个占满了半页纸的大字:岳鹏举。岳飞字鹏举。毛泽东心里的这个岳鹏举,指的就是爱兵爱马的“兵马大元帅”贺龙。今天我流连在贺龙的故乡故居,静静地看一河澧水滔滔而去,两边青山依依,才真切悟到了贺龙的骨子里确实是岳飞而不是张飞。他精忠报国,舍生取义,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无私无欲。解放战争时期,贺龙的晋察冀吃穿用都比陕北强。毛泽东经常说,晋绥边区是陕北的大后方。一次为迎接毛泽东,贺龙特意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毛泽东说,让给了我,你住哪里?贺龙在大院随便找了一间,亲自带警卫战士为主席站岗放哨。还有一次,贺龙过河来看望留在陕北的毛泽东。毛泽东的警卫员看着贺老总警卫员身上的枪眼热眼馋,贺龙也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中央机关会这么艰苦,赶快对警卫说:换一下。他的经历本性,原来与一代名将岳飞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连他儿子的名字都是从岳飞岳鹏举中各取一字,叫贺鹏飞。贺龙文武双全,不是蛮武夫,他是真儒将,大儒将。十大元帅,数他最会吃,最会玩,琴棋书画,门门都有一手。满脸笑容长驻,通身雅气流溢。政治元帅罗荣桓说贺龙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到心的人。在他身上,有一股强烈吸引人的魅力,元帅将军们都喜欢跟他扎堆,甚至穿衣戴帽都步其后尘。贺龙本来生得威武,在战争年代,就讲究仪表,穿得精神,说穿也要穿出八路军的威风来。他往人群里一站,潇洒过人。将帅们称其为“国家的脸面”,“中国军人的代表”。狼烟烽火,冲锋陷阵,都知道贺龙怀揣三件宝:球队、报社、文工团。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邓小平点将,毛泽东下令,贺帅众望所归,当上了国家第一任体委主任。他发誓三大球不翻身,死不瞑目。著名京剧演员程砚秋在拜会贺龙后,大发感慨:原以为贺龙是花脸将军,真是天大误会。将来京剧演贺龙,应该是靠背武生。贺老总还很会骂人,但被他骂的人心舒口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文艺座谈会讲话之前,亲自找了贺龙。说,老总啊,我来请你这尊神。咱们两个分分工,你唱红脸,我唱白脸。贺龙说,我听主席的。丁玲事隔多年提起贺老总便说,共产党的领导数贺老总会骂人。骂你一身汗,还不得不服。贺龙唱完红脸,毛泽东再去唱白脸,留下一个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纪要。唱红脸的贺龙呢,后来龙困沙滩,虎落平阳,他成了一头关在笼子里的雄狮,整日坐卧不宁。传说曾几何时,北方草原上一匹最好的骏马,被送入皇宫马厂养起来。骏马向北嘶鸣,不饮不食,终于郁郁而亡。贺龙囚禁在西山半山腰一所与世隔绝的平房院落里,面徒四壁。纵横一生,叱咤风云,能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贺龙,不是隐遁佛门的人啊!对手是政治杀手,从来不讲游戏规则。贺龙想怒吼,想骂人,痛骂那些误国误民的奸臣。但没有谁听,那些人知道他铮铮铁骨,不好对付,便把他孤立起来,犹如古时候的发配,把你遣送天边,叫你有话没有地方说,说了也被空寂的长风吸收得干干净净。龙马相通,他只能像那匹圈住的骏马仰天长叹,都搞成这个样子了,党怎么办,国家怎么办啊!拐杖敲得墙响,地响,山也响。杀人不用刀啊!年迈的老总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又无奈地摇摇头。他们是要用痛苦和寂寞来慢慢地剜他的心,割他的肉,用无声的折磨来吞噬他有限的时间,屠杀他壮实的生命,泯灭他人格的力量,消灭掉他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一天又一天,贺龙的身体彻底垮了,但即便昏迷,他也是不可思议地挺直军人的脊背,坚持不让最后的信念垮下来。流连在老总的故居,一步沉似一步。我想,一定是来之前周总理的一句话,给了他唯一的期盼和支撑。周总理紧紧握住昔日共举义旗战友的双手,悄声说:等秋后我就去接你。于是,还在早春时节,贺龙就开始掰着手指计算:三月、四月、五月……总理说秋天来接我,八月、九月、十月都可以算秋天。他不无感伤,我们还得在这里住六七个月哟!一天早晨,当薛明将贺龙身上的白衬衣换成灰制服时,贺龙触电似的一颤:哦……秋凉,到秋天了!蛰伏已久身心俱惫的老帅迈步就奔窗前:熬到头了!秋天,总理讲过,秋天来接我们出去……薛明告诉他,总理说的是秋天,现在是秋天,树叶黄了也是秋天。这段日子也不短呢。是啊,秋天不是一天,是一秋呢。老人怅然,有些失望,又有了一些安慰。从这天起,贺龙大部分时间都是站在窗前,遥望院外。他是望穿秋水,望眼欲穿啊!无奈这以后连续两年的秋天,终于在贺龙的眼里心中,绵长得没有尽头……他的生命已不再有秋天。1975年6月9日,是贺龙逝世6周年的祭日。下午在八宝山公墓举行了“贺龙同志骨灰安放仪式”。周恩来总理抱着病躯来了。他蹒跚几步,一把握住薛明的手,哭着说:我没有保护好老总啊……念完悼词,总理没有按惯例鞠三个躬,而是一连不停地鞠了七八个躬。

76年前,贺龙回过一次桑植,那时他才29岁。家乡父老列队5里,抬着长联迎接:云程万里名贯九州自湘西开辟以来越古超今惟老贺/青史千年芳留百世当锦城转战之际歼旗斩俘似生龙。上下联巧妙嵌进去贺龙鼎鼎大名。1935年长征北上后,贺老总再也不曾踏上家乡的热土。受困西山,老人曾憧憬回来扶锄种菜,终未遂愿。现在,离他故居不远的天子山上,耸立有一座重9吨多的贺龙戎马塑像。将军魁梧的身躯被艺术家打造成武陵岩峰,一匹战马相依相偎。这是我看到的贺龙雕像中最逼真最传神的一座。抬头仰视,久久凝望天穹勾勒出的那一抹浓胡、一只烟斗,我就想,将军已然是山是崖,壁立千仞,与天地同在了。
萧瑟秋风今又是。数风流,还看天子山上一巨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6 22:38 , Processed in 0.00719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