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村宅基地继承新规出台,三类子女无法继承,户口迁回需满足条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2 08:19: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农村宅基地继承新规出台,三类子女无法继承,户口迁回需满足条件                                                                     2025-04-11 12:06                                        

发布于:浙江省
   
导语  
房价在城市中持续攀升,许多人开始考虑返回故乡的农村建造房屋以便养老。然而,2025年即将全面实施的土地确权政策可能会使这一愿景变得更加困难。最近,山东的老张家就遭遇了一桩棘手的麻烦:随着儿子分户自立门户,村子竟拒绝承认他们对老宅的继承权。在全国范围内,类似的案例日益增多,宅基地的继承规则发生了重大变动。那么,哪些人将失去继承权?如果户口迁出后还有可能进行补救吗?

一、失去继承权的三类子女!看看你是否也在其中  
近期,随着土地确权的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愈加规范。根据新政策,以下三类子女将无法继承父母的宅基地:  
1. 已分户的子女:一户一宅新规  
河南周口的李大姐满含泪水地诉说道:“与弟弟分别户口已有二十年,父母去世后,村里告知我们各自已经领取了一块宅基地,老宅只能继承房屋,土地不能继承。”这样的情况正在成为普遍现象。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农村严格实施“一户一宅”政策。如果子女分户后已有自己的宅基地,他们只能继承父母房屋的使用权,若房屋倒塌,宅基地也将被村集体收回。  
2. 迁出户口的城市子女:房子继承但土地留不住  
在上海工作的程序员小王,十年前将户口迁到城里,现在对这个决定感到悔恨:“老家房子漏雨,我都不敢修,生怕一旦房倒了,土地就再也没了。”政策明确规定,城镇户口的子女虽可继承房屋的所有权,但不得进行翻建或扩建。根据2024年安徽省的数据显示,有23%城镇子女因无法维修而导致继承的农房失去了土地的使用权。  
3. 房屋属违建的子女:双失风险  
浙江台州的老陈家近日接到通知,因父亲三十年前在自留地上建造的房屋被认定为违建,不仅无法确权,还要限期拆除。这类历史遗留问题在土地确权过程中暴露出来,使得子女既无法继承房屋,也与宅基地无缘。
二、别急,迁出户口的这三类人仍可回乡  
尽管政策日益收紧,仍有以下三类人可重新获得农村户口,以申请宅基地:  
1. 退伍军人:为国服务者的特权通道  
河北邯郸的退伍兵小张,近期刚将户口迁回原籍。依照《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军人复员后可申请恢复农村户籍,对于符合条件者,也可申请新的宅基地。  
2. 大学毕业生返乡:知识青年的回归机会  
湖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小刘,去年将户口从长沙迁回湘西老家。“如今村里专门为返乡的大学生预留宅基地指标,只要求承诺在五年内不转卖。”多地纷纷出台政策以吸引人才回流,学历已成为新的敲门砖。  
3. 直系亲属投靠:亲情打破政策限制  
来自江苏徐州的王女士通过夫妻投靠的方式,将城镇户口迁回丈夫所在的农村。“现在不仅可以种自家承包地,明年还计划申请宅基地来建房。”直系投靠已成为城市人口返乡的重要途径。
三、小心这些细节,继承权可能化为泡影  
若想捍卫祖宅,则必须牢记以下关键点:  
- 及时办理确权登记:根据政策要求,2025年年底前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确权,未登记的宅基地或将被评定为集体建设用地。  
- 房屋维护要留心:浙江已有案例显示,由于子女十年未回乡进行房屋维修,最终被认定为“事实放弃继承权”。  
- 警惕隐形交易陷阱:四川某村出现以“永久租赁”的名义变相买卖宅基地的现象,造成13户家庭失去土地权益。
四、政策背后的深层考虑:如何保障农民权益  
政策调整引起广泛讨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 遏制空心村现象的蔓延:过去十年,全国自然村减少了23万个,新规旨在防止宅基地的闲置与浪费。  
- 保障新生代农民的权益:00后农村青年逐渐成家,需释放新的宅基地资源。  
- 均衡城乡发展:防止城市资本过度侵蚀农村土地资源,守护18亿亩耕地的红线。
结语  
宅基地不仅是风雨中的庇护所,更承载着乡土文化的根脉。在新规之下,有人感受到限制,而有人则发现了机会。正如网友@归园田居所言:“守护老宅需要智慧,创造新生活更需要远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1 20:58 , Processed in 0.00796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