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绩溪磡头村——美景与文化并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26 01:01: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绩溪磡头村——美景与文化并存                                                         2020-05-25 06:57                    
                          

绩溪磡头村——美景与文化并存

宗 禾

微信版第458期

绩溪雄居古徽州的北大门,素有“宣歙之脊”之称,是黄山与天目山的接合带,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徽州府知事成履恒在给嘉庆《绩溪县志》的《序》中说:绩溪,“度其地势,广轮百里,非若雄州剧邑为大都会。然势居宣歙之脊,为入徽之冲。”武陵人蒋信说:绩溪“大山长谷薄霄汉、蟠百里,环抱襟带乎外,而风气之蓄乎中者,有博大悠远之势。”巴郡人刘彭年也说:“彼绩溪者,山川之秀,市里之弘,又何以异于天下之山川市里也哉。”(《遵义胡氏宗谱》卷十三《文艺二》)剔除褒美之词意不论,上述史料有一点是相同的,即绩溪多山。

在皖南徽州山区众多的古村落中,绩溪的磡头村应该算得上最具特色的了。该村山环水抱,村子里三屏鼎立、五墩散布、六山环峙,势若擎天,美景与文化并存。村中有文笔墩、狮子墩、塔岭墩、八卦亭墩、东山营墩,五墩散布。 村边有寿山屏、阳和屏、平顶山屏,三屏鼎立;村外围有饭甑尖(海拔1349米)、黄茅尖(海拔1278米)、门前岩、山云尖、台炮尖、磨刀石尖,六山环峙,势若擎天。发源于荆(州)磡(头)岭的云川溪蜿蜒曲折奔腾而来,由南向北呈“S”形穿村而过。

磡头村云川溪两岸是长长的水街,溪两岸的两条街道,名为“水街”,用花岗岩条石铺成,是典型的徽州古道。磡头“水街”长约一公里,村头村尾落差约30米,用花岗岩条石铺成,街道随溪流落差而设台阶,10座桥(其中六座石拱桥)将村两岸融为一体,两岸相对应的28处取水的石磡,不仅方便了村人的取水和洗涤,也形成磡头村的一大特色。沿河而建的老村区约一公里长,500米宽,中间大两头小,形似金龟。

沿街而上,即可看到六座山峰环峙着村落,民居沿溪谷两岸依山而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两边的街道有许多巷弄,深邃幽长,行走其间真是三步一道坎,五步一石阶,据说在有的居民家中,即便上床也得拾阶而至,所以村名又俗称"磡头"。俗语道:磡头磡,上床三档磡。将磡头村跌宕起伏的地形地貌描绘得淋漓尽致。

磡头村,古名“云川”“涧洲”,建村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新安许氏”始祖许儒(居歙县许村)第二十二世孙许泰来相中了这块“云山拱秀,川水潆洄”的“风水宝地”。便从离这里五里之地的云川大桥头杏梅园下(即“下许村”谐音“霞水村“)迁来,开基建祠。为了不忘其本,沿用“云川”村名。又因为村中有溪流两穿过,故又称“涧洲”。后来,宗支<繁衍,村域拓展,沿云川溪两岸依山筑舍,就势造房,石阶奇多,所以村名俗称“磡头”。

磡头村,是以许姓聚居为主的大村,许氏占全村人口90%以上。数百年村里许姓、章姓、殷姓、周姓等20余姓和睦相处。村风淳朴,文风昌盛。自开基600多年来,勋贤硕儒,达官循吏,人才辈出。据1962年台湾版《绩溪县志》记载:明代,许金经营银矿石获富甲一方;许时润官居“广西都司正断事”,百粤司平,功勋卓著;许桂任“湖广长沙府同知茶陵州事”(前广东按察使司经历),泽被群黎。清代许在文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誉满京师;许会昌承乏溧阳教授桃李满门,著书传世、佑启后人。民国期间,留学日本明治大学的许怡荪,是胡适“平生最得力的两位朋友之一”。

这里和龙川一样,也有一座古老的祠堂——许氏宗祠,它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汉族祠堂,古韵浓郁。宗祠从来都是一种凝聚家族血缘与情感关系的纽带,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许氏宗祠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所以在1998年5月就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磡头村内的古建筑百分之九十以上为明、清和民初所建,由于保护得力,如今鳞次栉比的民宅均粉墙黛瓦,古貌依旧。村里的水街全部用花岗岩石条铺就,共有14古巷、10古桥、10古祠、5古庙、5古碾(即旧时舂米用的水碓)、4古坊、2古第、1古楼。沿水街的溪中还筑有28处取水石磡,进村但见道道跌水似浅瀑,满耳但闻流水声。

如今村里最具人气的景点之一,当属位于许氏宗祠旁的听泉楼。清咸丰年间仲夏县令王峻题赠的匾额至今依然挂在楼上。楼角悬有四串风铃,随不同风向发出不同的音响,可以听铃声而知天气变化。夜晚登楼,能听到楼底溪边泉水汩汩而出,有如击珮之声,仿佛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述说着古徽州曾经的风光和繁华。

磡头村有不少仁人志士为历史谱写过动人的篇章,其中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许家朋烈士最为典型。1953年月6日,许家朋在抗美援朝战场朝鲜涟川西北的石砚洞北山反击战的紧急关头,纵身扑向敌军暗堡,用胸膛堵住机枪口,为夺取战斗的胜利捐躯异国沙场。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授予级战斗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授予“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烈士的故乡以“家朋”为乡的名称,并在村郊建立烈士陵园。该陵园属于“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附近学校师生和机关单位及外地游客都前来凭吊英雄,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5 08:24 , Processed in 0.00771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