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梦》里刘姥姥进荣国府时引发的“三笑”,到底暗示了什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5 09:02: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楼梦》里刘姥姥进荣国府时引发的“三笑”,到底暗示了什么                                                         2019-02-04 16:43                                                   
                  

刘姥姥绝对是老江湖,但此人既不虚伪,也不油腻。身在贾府一群身份高贵的女眷之中,她从来没有失去善良、诚恳、纯真的本性。

1.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刘姥姥第一次见到贾母。两位老人家拉起了家常。

贾母问:老亲家多大了?

刘姥姥回:75了。

贾母又问:眼睛牙齿如何?

刘姥姥回:还都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

这段话,有看懂的没有?来,往前站站。

75岁的人,牙齿基本完好无损,实属难得。这代表了什么呢?

牙齿的好坏,其实代表了一个人的“言品”。

通常我们看人看两个“品”:一是“言品”,二是“行品”。

看牙识“言品”,闻香知“行品”。

牙齿的质量与说话的品德有密切的关系。通常说,有四种“恶语”是不能说的。包括:妄语、绮语、两舌、恶口。经常说四“恶语”之人,牙齿一定会早衰、内损、先脱。

所以说,识人先识牙。嘴里的牙齿,基本就暴露了你的“言品”。那么经常恶语相加的人,能是一个好人吗?

于是我们回到《红楼梦》再看,发现,贾母也是一个真正深藏不露的老江湖呀。她第一个问题就是问老亲家的眼睛和牙齿如何?牙齿好,代表你说话善良;眼睛好,代表你心地善良。

当刘姥姥一说,自己75岁了,才只有一颗牙齿松动的时候,贾母就很感慨。她说: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话,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玩笑会子就完了。

其实贾母是有些谦虚了。最起码她的耳朵一点都不背,因为刘姥姥说得话她都听得很清楚。他的牙齿、眼睛应该也没有问题,只是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可能不如刘姥姥那么阳光。

虽然刘姥姥第一次见面穿得很寒酸,但贾母一点都没有嫌弃她。这里有一个潜台词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刘姥姥衣衫虽然穿得褴褛,但她身上应该没有味道。因为前面刚刚说了“闻香知行品”。

这样,贾母对刘姥姥已经有了百分百好感了。于是才提议让刘姥姥住两天,顺便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既然贾母下令了,下面,就该所有人都忙活起来了。

面对这样一个突然乱入了贾母法眼的刘姥姥,许多人都悄悄打起来了自己的小算盘。

2.

第一个动起来的当然是凤姐啦。要知道,凤姐的标签可是“满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呀。

凤姐对贾母的心思非常清楚。她留下刘姥姥来,是想听刘姥姥能说出什么新鲜事。于是,王熙凤就跟刘姥姥说:“你住两天,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给我们老太太听听”。

这时候,贾母马上对王熙凤进行了提醒。“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他是屯里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

其实,王熙凤是恰好说到了贾母心里。贾母怕得是,王熙凤为了讨自己欢心,而过度“消费”刘姥姥。

当然,戏马上就要开始了。开戏之前,先要给刘姥姥换上一身行头。

鸳鸯忙命老婆子带了刘姥姥去洗了澡,自己去挑了两件随常的衣裳叫给刘姥姥换上。

澡也洗了,衣服也换了。接下来,大家都陪着贾母听刘姥姥讲那村里的故事了。

其实,刘姥姥第一个故事就讲砸了。她讲得这个故事本身很有意境。雪里抽柴,意境深远。结果呢,突然之间就着火了。

贾母站在外边,一直等火彻底扑灭了才进屋。宝玉还不知趣催着刘姥姥继续说“雪里抽柴”的下文呢。结果贾母说:都是才说抽柴火,惹出事来了,你还问呢!别说这个了,说别的罢。

通常说,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贾母对刘姥姥有一种特殊的好感,她早就回屋歇着了。然后刘姥姥次日也就被打发回家了。可是贾母虽然惊魂未定,但并未就此迁怒于刘姥姥,只是告诉她换个别的故事。由此可见,贾母还是很有容人之量的。

那么做为刘姥姥来说,第一出戏就演砸了。要是换做别人,可能早就不知所措了。可刘姥姥没有。她很快就想到了另外一个故事,一个很高寿的老太太吃斋念佛得孙子的故事,顿时暗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

大家看,刘姥姥果然是一个高手。她很快就让两个最主要的人物忘记了刚才的不快,于是气氛瞬间就又暖融融了。

这才有了次日的游园。在这里,因为有了刘姥姥的加入,大家都难得地放肆起来。

3.

第一个出来拿刘姥姥打趣的,自然还是王熙凤。

因为贾母让刘姥姥过来戴花,王熙凤马上说:让我来打扮你。

结果呢,把一盘子的花,横三竖四的给刘姥姥插了一头。

贾母和众人笑得了不得。这是刘姥姥给贾府女眷们带来的“第一笑”。

但我们看刘姥姥说的话,很有智慧。她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瞬间就把面子给足了王熙凤,还把一件本来尴尬的事儿,变得十分有趣起来。

但是大家不要以为王熙凤没轻没重,其实她是拿捏分寸的第一高手。她的玩笑出发点是为了讨好贾母,同时心里对刘姥姥并没有心存半分轻视。

大家试想,刘姥姥在自己家里平时也应该是这种很随意的样子,不会像贾府这么多规矩。所以说,王熙凤的玩笑其实并不太过分。

接下来,就是让刘姥姥转转大观园了。

第一个去的就是黛玉的潇湘馆。

在这里,刘姥姥居然摔了一跤。众人都拍手呵呵的大笑。这是刘姥姥带来的“第二笑”。

且慢,大家别只顾笑,刘姥姥为什么会在潇湘馆摔了一跤呀?

哎,其实,潇湘馆这条小甬路很有问题啊。这条甬路一定很窄,所以刘姥姥才会到甬路下边去走。这么窄的甬路,直通潇湘馆的门口,像什么呢?就像一支暗箭直射潇湘馆。那么,住在潇湘馆里的主人,一定是“多愁多病身”了。

贾母和刘姥姥都看出了潇湘馆的毛病来。但侧重点不一样,贾母就是觉得颜色太素气了。所以才要给黛玉换“软烟罗”的纱窗。其实是为了给潇湘馆增添一些喜气。

但刘姥姥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呢?她说,这里像是一位哥儿的书房。这句话轻描淡写,也有一层暗示。是说黛玉阴阳颠倒,必然会经常心情郁闷。

关于黛玉的病,除了大家认为她可能是肺结核之外,其实应该还有一种现代医学都没有特效根治的病症,那就是抑郁症。

黛玉平时喜静不喜动,但不代表她不会笑。这次刘姥姥来,就让黛玉笑了个够。这就是刘姥姥引发的“第三笑”。

始作俑者是凤姐与鸳鸯。

准备开饭了。贾母刚说了一句: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这一笑,达到了高潮。黛玉是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

其实,凤姐与鸳鸯给刘姥姥下套,刘姥姥是心知肚明的。这跟前面一样,都是为了逗贾母开心,所以刘姥姥表演得非常敬业到位、惟妙惟肖。

刘姥姥配合表演,凤姐也是心知肚明。那么谁不知道这是在做戏呢?就是鸳鸯与黛玉。

鸳鸯这个人有时候总是太自以为是。因为她始终在贾母身边,基本没有深入基层的经验,所以她骨子里就总有些脱离实际的心高气傲了。这点,她同贾母身边另一个同样身份的大丫鬟有一个对比。

这个丫环就是琥珀。琥珀的身份其实跟鸳鸯是一样的,但性格中就没有鸳鸯那么张扬,而且在一件小事上,还凸显了她的善良。

就是在刘姥姥摔跤的时候,刘姥姥执意到甬路下边去走。琥珀拉她道:“姥姥你上来走,看青苔滑倒了。”这一拉一提醒,让琥珀善良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那么再看鸳鸯呢,借着给贾母逗乐,大耍刘姥姥,这就有些过了。本是善良人,但却不能始终把善念放在心中,终究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那么黛玉呢,她更是一个善良之人。可悲催的是,她也是取笑刘姥姥的主力。并且还给刘姥姥“勾勒”了一副《蝗虫大嚼图》。虽然跟刘姥姥讲得这个“雪里抽柴”的故事有些关系,但今日你笑话别人,明日就可能成为别人的笑柄啊。

文:风林秀
参考文献:《红楼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6 22:22 , Processed in 0.00830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