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写全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18:17: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23-12-10 18:19 编辑

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写全了      

2023-12-08 19:43                                          

发布于:广东省
                                    

毛泽东运用战略思维,带领大家建立新中国,妇女解放,土地改革,正如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的名言:“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


一、形势判断:全局眼光

战略思维能力,首先是指具有全局性的眼光和敏锐的预见性。毛泽东一向要求:“拿战略方针去指导战役、战术方针,把今天联结到明天,把小的联结到大的,把局部联结到全体,反对走一步看一步。”

1930年1月3日,毛泽东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他看到了中国民众中蕴含的巨大能量。毛泽东在这篇雄文中说道: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农民有很大的潜伏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必须记住这个战争是在中国打的,这就是说,日军要完全被敌对的中国人所包围;日军要被迫运来他们所需的军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们要用重兵去保护交通线,时时谨防袭击……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

1947年夏季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年年底毛泽东就对政治、军事、经济三个方面的实际状况做了仔细的具体分析,得出一个全局性的结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二十年来没有解决的力量对比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二、调查研究:多谋善断

毛泽东有句名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他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他主张要“多谋善断”,说:“什么叫多谋呢?就是要听听各种不同意见。”“多谋,各方面的意见集中了,各方面的分析明确了,恰当了,然后才能够得到善断。”

当情况已经弄清、决心已经下定以后,工作抓得紧不紧、狠不狠便成为关键。毛泽东同志说: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毛泽东同志说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抓得很紧,办成几件大事,确有实效,才能振奋人心,取得群众的信任,以后的工作就好做了。当然,也不可能把弦一直绷得太紧,要有张有弛,毛泽东把这称为波浪式的前进。

三、战略目标:求胜防败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一思想最早是毛泽东作为战役指导思想提出来的,随着战争实践的不断发展,它逐渐上升为一种战略思想。

1947年针对晋察冀野战军不为傅作义进攻冀中所动,坚决指挥主力对正太线实施攻势作战,敌不但未能调动我,反而为我所动。毛泽东在贺电中指出:“你们现已取得主动权,如敌南援,你们不去理他,仍然集中全力完成正太战役,使敌完全陷入被动,这是很正确的方针。正太战役完成后,应完全不被敌之动作所迷惑,选择敌人之薄弱部分主动地歼灭之。追击何部那时再定。这即是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政策,亦即完全主动作战政策。”

朝鲜战争初期,当讨论到我若出兵,美国可能向我们扔原子弹的问题时,毛泽东回答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扔手榴弹,抓住弱点,跟着你,最后打败你。”

四、战略原则:集中优势

毛泽东在1947年十二月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十项军事原则, 其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根本的方法。毛泽东很早就说过:“集中兵力看来容易,实行颇难。人人皆知以多胜少是最好的办法,然而很多人不能做,相反地每每分散兵力,原因就在于指导者缺乏战略头脑,为复杂的环境所迷惑,因而被环境所支配,失掉自主能力,采取了应付主义。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保持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毛泽东说,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五、战略思维的形成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多次研读过《战争论》。当中国工农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延安发起学习、研究《战争论》的小组,和一些红军高级将领、学者们系统而深入地阅读、研究和讨论《战争论》。毛泽东在延安写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时,批判地吸收了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关于“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理论、指导战争必须遵循“概然性的规律”理论、“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的理论、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在战争中“相互作用”的理论、集中兵力打击敌人整体所依赖的“重心”理论,特别是吸收了克劳塞维茨关于“向本国腹地退却”(诱敌深入)和“人民战争”的理论。研读《战争论》不仅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战略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帮助。

日本的学者伊藤晧文甚至认为:“如果问毛泽东的战争论是近乎孙子还是近乎克劳塞维茨?那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是近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引用《水浒传》中“林冲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和洪教头比武,一开始是洪教头主动,林冲被动。林冲先不出手,先往后退,观察洪教头。等洪教头进攻了几棒,林冲看清了他的套路,才出手,一出手,就把洪教头打倒了。毛泽东引用了这个故事,说:“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部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他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弱军通过诱敌深入可以后发制人、制胜强敌。他说:“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六,大国战略

《大国的兴衰》中,保罗·肯尼迪在世界各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上,最看好的是中国。他预测中国在21世纪一定会崛起,并且成为一个领先世界的大国。他这样说:

“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它有众多的人口……有灿烂的文化……中国社会富于经验,具有一种凝聚力,中国惯于同化征服者而不是被后者同化”

附,十项军事原则:

①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②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③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

④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这样,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

⑤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⑥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⑦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⑧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⑨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⑩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参考资料:

《统帅的艺术:战略--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十讲》 吴琼

《军事学是什么》彭光谦 等

《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总结了历史上的战争经验,探索中国革命战争所特有的规律,用以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胜利。

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毛泽东等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长期战争实践,不仅探索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而且揭示了战争和战争指导方面的许多普遍性原理,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

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许多领导人都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于战争观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指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共产党人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也出发于消灭一切战争的志愿。战争是有规律的,战争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着眼其特点和发展。必须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战争指导者必须在既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自觉的能动性,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并善于运用辩证法进行作战指导,去争取战争的胜利。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认为,中国不同于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不能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因为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资本主义经济十分薄弱,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有绝对优势,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条件下,不能把武装斗争的矛头指向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中心城市,而应指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

特别是在各省交界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支持长期战争的战略基地,在农村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发展壮大,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胜利。

实践证明,这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中国的革命实践,对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于建设人民军队的理论

毛泽东指出,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为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毛泽东在长期斗争实践中提出了一整套建军理论和原则。

主要有:

1、人民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主要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见三大任务);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3、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5、在部队中建立各级党的组织,支部建在连上;

6、建立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原则;

7、自觉执行纪律,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8、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等等。

关于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原则

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革命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人民战争。

它以广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并把武装斗争同各条战线的非武装斗争配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敌人。

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人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创造了一整套以劣势装备的人民军队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了以“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为核心的游击战的战略战术。

后来毛泽东又提出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一系列作战方针和原则。

抗日战争时期,他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战略的内线持久防御战和战役战斗的外线速决进攻战的具体方针;并及时引导全军实行战略转变,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

他按照“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放手发动群众,积极歼灭敌人,使人民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在国内外抗日力量的配合下,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中,他坚持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方针。

在战略防御阶段,指导全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形式,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不断转化敌我力量对比,并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

在战略进攻阶段,组织进行大规模的战略决战,歼灭敌人重兵集团;并实施战略迂回包围,歼灭溃逃之敌。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是战略进攻阶段歼敌重兵集团的光辉范例(见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毛泽东还总结提出解决敌人的三种方式:天津方式(战斗解决)、北平方式(和平改编)和绥远方式(留待以后改编),从而加快战争进程,迅速解放了全国大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败了使用除原子弹以外的各种现代化武器的美国军队,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又有新发展。

毛泽东根据新的情况和经验,提出了实行战术的小包围、打小歼灭战,尔后再逐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要求重视对敌坦克、飞机、空降兵作斗争;及时总结了以坑道为依托的阵地防御和反击作战的经验。

以上这些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战略战术,是适应当时的情况提出来的,它反映了战争的客观规律,所以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则。


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学说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革新军制离不开现代化。解放战争时期,要求加强炮兵、工兵等兵种的建设和现代化运输工具的运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毛泽东又及时提出加强国防,建设包括海军、空军以及其他技术兵种的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包括用于自卫的核武器)的重要指导思想。

他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明确要在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上来增强军事实力;要求军队必须掌握最新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使部队正规化建设与现代化装备相适应,并强调军队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

他指出兴办各类军队院校,加速培养干部,成立军事科学研究机构,加强军事理论研究,总结在新条件下的作战经验,以及制定各种条令、条例等,对加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他对司令部工作、政治工作、后勤保障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他还强调民兵工作的组织、政治、军事落实,充分发挥民兵在保卫和建设国防中的作用;并提出有计划地加强人民防空和有计划地进行国防工程建设的方针、原则。

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建成了一支包括海军、空军和陆军各兵种以及战略导弹部队的现代化军队,自力更生地全面发展了国防科技,建设了国防工业。

1964年10月,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随后又成功地试验了氢弹、导弹核武器,实现了远洋和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掌握了近地轨道和同步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及回收技术,使中国的军事技术在这些方面跨进了世界先进行列,使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上述理论,集中反映在毛泽东写的一系列著作中,也反映在各个时期由他起草的大量文件、电报中。

主要包括:

0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02、《井冈山的斗争》

03、《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0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05、《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06、《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07、《论持久战》

08、《战争和战略问题》

09、《论联合政府》

10、《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1、《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胜利的指针,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革命战争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概括。

原标题:毛泽东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写全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2 17:42 , Processed in 0.00875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