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独居老汉两诉儿女求赡养 儿子:感情已不在
2016-07-16 07:34:00
华西都市报
刘华明手写的赡养费收据。 刘华明备齐了相关材料,欲通过法律手段让5个子女尽赡养义务。 29张赡养收据 拷问亲情何价 如果父子之间,已经到了儿子给赡养费,父亲要手写收据的份儿上,那么亲情何在?亲情又值几何? 十年前,68岁的他讨要赡养费,将儿女告上法庭 十年后,78岁的他要追加赡养费,再次起诉子女 2009年7月1日:收到三个月赡养费,共计人民币450元;2016年7月1日:收到7、8、9月生活费,三个月共780元……收款人都是刘华明。 手里攥着的29张收据,是小儿子刘伟给刘华明的能找到的每一笔赡养费。父子间为何还要开收据?刘伟说,这是因为极度不信任。 10年前,这种不信任达到一个顶点:刘华明为讨要赡养费,将5个子女全部告上了法庭。10年后的7月14日,刘华明来到成都双水碾街道,为了讨要更多赡养费,他申请法律援助,准备将5个子女再次告上法庭。 两段婚姻,5个子女,40年的父子情,为何只剩下这29张赡养费收据,成为彼此间唯一的联系?父亲说,辛苦拉扯大这些孩子,想不到晚年无人照看,还要一再通过打官司来要钱养活自己。子女却说,父亲年轻不顾家,父子感情早已不在…… 一场新的父子官司,已经无法避免。 问亲情 藏一箱官司文书的独居老父 生病住院,没有一个子女来看望 不到30平米的屋子里,停着两辆火三轮,只留下一条能容人侧身而过的小通道。这两辆火三轮,是78岁大爷刘华明的谋生工具,一辆已经坏了,另一辆也是别人送的,他象征性地给了三百元钱。 他不太认识城里的路,只能在城北附近跑一跑,跑一趟挣个10多块钱。但大多时候看他是个老头儿,都不愿意坐他的车,“生意并不好做”。 刘华明是四川安岳县人,来成都几十年了,年轻时做种子生意,意气风发,老来却落魄不已。 他独居在成都城北双水碾的一处老房子,每个月租金240元,杂七杂八的东西堆满了屋子,几无容身之地。 7月14日清晨,伴着“呲”“嘎吱”声,费了老大劲,刘华明才把破旧的卷帘门给拉开,将火三轮推出门。用自来水擦一擦脸,从柜子里掏出一大箱文件,他一页页翻起来。 这不是什么宝贝,而是他和儿女十多年的官司纠葛,有法院判决书,执行书,报案回执…… 刘华明和第一任妻子生养了两个儿子,妻子因病早逝后,他续了弦,第二任妻子出嫁时带来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后来夫妻俩又生了一个儿子,算起来,刘华明有4个儿子,一个女儿。如今,儿女们都已经成家立业,大儿子49岁,最小的小儿子也已经40岁。 刘华明说,近年来儿女们对自己不管不顾,2006年,他已经起诉过部分儿女一次,法院判决儿女们必须支付赡养费,如今有人给了,有人却一直不给,这让他很寒心。 他说,前段时间他生病,没有一个子女来看望。再者,现在一个孩子每个月给260元赡养费,根本不够生活。 7月14日,刘华明来到街道办办了经济困难证明,他已经铁了心,要寻求法律援助,再次把5个儿女告上法院,要求他们提高抚养费标准,并且支付他生病住院的费用。 对话父亲 不起诉 不给钱 一家人何必要闹上法庭?老刘:虽说是一家人,但都不管我,赡养费都不给。2006年我起诉到法院后,才开始给赡养费,何况一个月260元,能够干什么?我老了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全靠跑火三轮挣钱,最近又在生病,不起诉儿女,他们就不会给我钱。这次我肯定要起诉到法院。 并不是所有儿女都不给赡养费,为啥要把5个儿女一起告了? 老刘:前段时间我生病,连看都不看我,医药费也不出,干脆一起告了。 问父爱 持29张手写收据的儿子委屈 对于儿孙,父亲从来没关心过 赡养账 29张收据记录每一笔赡养费 刘华明的5个儿女,真的不管他么?听到父亲的说法,小儿子刘伟有点激动,“才给了赡养费,怎么又要闹?” 40岁的刘伟,在成都五块石一批发市场做蔬菜种子批发生意。在新都安家的他,大儿子18岁,小儿子已经5岁。听到赡养费这个事,他翻了好几个抽屉和箱子,拿出了一叠收据。 收据一共有29张,最早的收据出具于2009年7月1日,“现在只找得到这么多了,以前的都不见了。”泛黄的收据上写着:2009年7月1日收到三个月赡养费,共计人民币450元,收款人刘华明。 而最近一笔赡养费,支付于2016年7月1日,每个月260元,7、8、9月三个月一共720元,收款人依旧是刘华明。刘伟说,他已经不记得第一次给赡养费是什么时候,只记得从20多岁起,就开始支付赡养费。 此前,法院判决每个儿女每个月给150元。从2015年开始,经过协商,赡养费变为每人每月260元,“我每个月都按时给的,这一叠收据就是证据”。 感情账 年轻时不顾家 父子感情已不在 刘华明的二儿子刘贵,也在同一个市场做种子批发生意,对于父亲他也有些意见。 “老汉儿(父亲)年轻时太自私了,完全不顾家,不知道该怎么说他。”刘贵说,他刚刚出道做生意时,本以为作为同行前辈的父亲能帮衬一把,“因为我向老汉儿借了一笔钱,我向他进货时,他居然额外加价,哪有这种老汉儿?” 他说,在浙江打工的大哥,也是按时把应支付的赡养费打过来,由他代转给父亲刘华明,“这点钱,难道我还会扣着,不给他?” 对于二哥的说法,刘伟很赞同,小时候他和母亲待在安岳老家,父亲只是逢年过节回来一次,父子感情不深,他读完初中后,外出打工和成家立业,都是依靠自己一个人,没有得到父亲一点支持。 “老汉儿年轻时有钱,就在外面搞外遇,和我妈感情一直不好。”他说,毫不夸张地说,我5岁的儿子,至今不知道爷爷长什么样,对于孙辈们,父亲从来没关心过,“去年我大儿子受伤住院,差点没救过来,即使这样,老汉儿也没来看过孙子”。 不过,刘伟也表了态,赡养费他一直在给,将来也会继续给,这是义务,他不缺这点钱,但是父子感情早已经不存在。 对话儿子 判多少 给多少 父子之间,为何会闹到这一步?连给赡养费都要开收据。 刘伟:我们没从老汉儿那里拿到一分钱,他年轻时也不顾家,和我妈闹,也不管他的孙子,父子之间的感情早就不存在了。 毕竟还是亲生父亲,你们有没有考虑过退让一步? 刘伟:我和哥哥也商量了,老汉儿在成都开火三轮真的不安全,万一受伤和撞到人咋办?我们想喊他回安岳老家,赡养费我们一样给,老家清净适合养老。算了,反正他也不得听我们的。 为了赡养费,父亲已经告过一次,如今又要再告,你怎么想? 刘伟:随便他告,法院判我给多少赡养费,我就给多少!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智实习生何欣欣摄影雷远东(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