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首写清明节祭拜的古诗,看似讽刺孝子贤孙,实际写一种生活态度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19 04:53: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首写清明节祭拜的古诗,看似讽刺孝子贤孙,实际写一种生活态度                                                         2019-03-18 16:27                                                   
                  

清明节的时候,祭祀祖先是我们古典文化的传统。我们古代传统相对于逝去的人,对于祖先向来有着深切的思念之情。清明节的时候祭拜先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祈求能够保佑家运绵长,给子孙后代带来祝福。这是祭祀的题中之义。

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很多诗人也对于这种祭祀的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今天的我们,祭祀更多的注重于形式,而并非真心实意的去怀念、缅怀祖先,以往的人们也是如此。宋代一首并不多见的诗歌写清明节的祭拜,但是其中却很有几分讽刺意味。

且看: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清明日对酒》,作者是宋代一个诗人,名为高翥(zhù)。这首古诗从题目当中就能够看出是一首反映清明节祭拜祖先风俗的诗歌。但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考,尤其是“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形成鲜明的对比。

太阳落下的时候,祖先安眠的地方有狐狸躺在那里睡觉;而经过了这一次的祭拜之后,回到家乡的儿女们在红灯前欢声笑语,把对于祖先的哀思和缅怀全部忘却。

这样的对比,很容易让人感慨生者和逝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待逝去的人又如何对待当下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古诗的前两句反映清明节祭扫先祖的热闹场景。“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节的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扫墓的人群。而且“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焚烧的纸钱像白色的蝴蝶一样,到处飞舞还有很多哭声凄惨的哀鸣。这些人在坟墓前哀嚎甚至流泪,就像是杜鹃泣血一般,耗尽了所有的心血。

只看前四句古诗,我们可以看到孝子贤孙对先祖的缅怀。但是接下来的这两句古诗,却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讽刺。“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虽然白天的时候,这里很热闹。有祭拜,有哭泣缅怀,更有鞭炮声声;但是到了晚上,这里一片寂静,甚至还会有狐狸到祖先们沉睡的坟墓上睡觉。而那些在白日里祭扫先祖的儿女们,此刻正在红灯前欢声笑语。至于对祖先的缅怀,早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所以有这样的对比,诗人最后才会有这样的感慨。人活着的时候,静应该好好的饮酒作乐,有福能享受的时候就应该享福。人死之后,儿女们虽然会有哭泣,会有眼泪,会有贡品,但是他们到在坟墓上的酒有又有哪一滴能够真正到了阴间,让这些逝去的人们喝到呢?

这首宋诗对于人的生死看得非常清楚和明白。他也知道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死去之后,儿女们祭拜的东西再好,自己也是享受不到的。他们有各自的生活,有各自在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先辈们的去世,表达出缅怀和哀思已经足够。

所以这首诗的主题也很明确:把握今天,把握现在,寻求更为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要等到年迈逝去,到时候就如同一缕青烟一般,什么也没有指望了。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7 23:56 , Processed in 0.00826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