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阖闾的本名应该叫“姬光”,“阖闾”应为古越语的音写,翻译成汉语就是“小光”。 l 夫差的本名资料太少无法确认,不过有学者考证:在古越语中,“夫差”是“男子汉”的意思。 总的说来,二人的名字有其古语意译,而今的叫法则是音译。
直白点说,古时候的发音和现在不同,那时候也都是方言,到现在基本都是直接音译。
再举两个例子:越王勾践和荆轲
l 勾践的本名应该叫“姒鸠浅”,“勾践”也是从“鸠浅”音译而来。 l 荆轲姓“姜”、氏为“庆”、名“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称荆轲同样是有音译(古时“荆”、“庆”音近)。
l 孔子姓“子”、氏为“孔”、名“丘”,字“仲尼”,所以又叫“孔丘”“孔仲尼”。在古代“子”是一种对成年的男性的尊称,“姓名+子”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某某老师”。(像孟子、墨子、孙子都是这个意思) l 屈原姓“芈”、氏为“屈”、名“正则”、字“原”,所以又叫“屈正则”“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l 扁鹊姓“姬”、氏为“秦”、名“越人”,所以又叫“秦越人”。扁鹊得名于其当时居所蓬鹊山,也是当时一种尊称。 l 商鞅姓“姬”、氏为“公孙”、名“鞅”,所以又叫“公孙鞅”。他是卫国国君后代,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说到这,提一个很有意思的知识点:吕不韦姓姜,他是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