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5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钱”的1956: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最是春风得意时(节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9:04: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55年谁归国引发“旋风” 开国将帅纷纷会见   

        2016年04月05日 08:09
           作者:黄庆桥


核心提示:1955年10月他甫一回来,彭德怀、叶剑英、陈赓等将帅们都纷纷会见他,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新中国怎么样搞导弹。1956年新年之际,应陈赓大将之请,钱学森给高级将领们作过多场有关火箭技术的讲座,一时间北京刮起了一阵“钱学森旋风”,军界掀起了一股“火箭热”,以至于此后周恩来也邀请钱学森前往中南海,为中书记处书记、副总理以及部长们作《导弹概论》的报告。

毛泽东与钱学森资料图


钱学森于1955年10月历经艰辛回到祖国,新中国对这位在国际上具有极高声誉的著名科学家给予了特殊的安排。也正因为如此,1956年的钱学森尽管是刚刚回国,但却极为忙碌,日程满满。
新年伊始,钱学森就有“单位”了。在那个年代,城里人都是要有单位的,一个人若是没有单位,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更不要说发挥作用做贡献了。钱学森不仅有了单位,而且一上任就当了“领导”。1月5日,郭沫若主持召开了中科院新一年第一次院务常务会议,第一项议程就是讨论成立力学研究所。没有悬念,会议通过了成立力学研究所的决定。不仅如此,钱学森还被任命为所长,他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同门师弟钱伟长出任副所长。1月6日,力学研究所筹备组召开了全所人员大会,钱学森作了题为“关于力学研究方法”的讲话。1月7日,中国科学院《关于成立力学研究所的报告》呈报国务院。1月16日,陈毅副总理亲笔签署批复了这一报告。


钱学森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和头衔,也成为日后他在媒体上公开露面的身份。那时候,新中国还没有电视台,媒体主要是报纸。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有着较高的出现频率。其实,从1950年钱学森在美国遭遇迫害时开始,《人民日报》就开始报道钱学森。那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在报道钱学森遭到美国政府扣押时,称之为“力学专家钱学森博士”;1955年10月10日、30日,《人民日报》报道钱学森抵达广州、北京时,称之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56年3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力学所成立时说:“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已经在北京成立”;同年6月11日,《人民日报》还发表了署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森”的文章《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总之,在当时的话语体系中,钱学森被称为“力学家”、“物理学家”、“科学家”,而避讳“火箭专家”之类的敏感字眼。


1956年,钱学森还闪亮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1月30日至2月7日,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召开。那个时候,政协刚刚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时被剥离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但在国家事务中仍是举足轻重,由周恩来担任全国政协主席。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刚刚从美国归来三个多月的钱学森被新增选为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森还应邀在大会上做了发言,这是钱学森首次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亮相。2月1日,毛泽东设宴款待全国政协委员,特意安排钱学森坐在自己身边,他们两人同处一桌亲切交谈的照片,已成经典。


当然,1956年钱学森最主要的工作还是为新中国的导弹事业而殚精竭虑。1955年10月他甫一回来,彭德怀、叶剑英、陈赓等将帅们都纷纷会见他,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新中国怎么样搞导弹。1956年新年之际,应陈赓大将之请,钱学森给高级将领们作过多场有关火箭技术的讲座,一时间北京刮起了一阵“钱学森旋风”,军界掀起了一股“火箭热”,以至于此后周恩来也邀请钱学森前往中南海,为中书记处书记、副总理以及部长们作《导弹概论》的报告。在与军方高层,特别是在与周恩来的交流基础上,钱学森于2月17日写成《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递交中央。3月14日,在周恩来主持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钱学森向新中国的将帅们系统阐述了自己关于“发展我国导弹技术”的思想。这次会议决定建立导弹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5月26日,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正式作出发展导弹的决定,在航空工业委员会下设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院,也就是后来的“国防部五局”和“国防部五院”。10月8日,在钱学森恰好回国一周年的日子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院长和总工程师。新中国的火箭和导弹事业,由此正式起航。钱学森领导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也因此成为“中国火箭和导弹的摇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6-4-5 09:22:14 |只看该作者
钱学森是一个爱国之人 对中国的导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6-4-5 09:31:54 |只看该作者
钱学森领导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也因此成为“中国火箭和导弹的摇篮”。

钱老,永不磨灭的丰碑!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6-4-5 12:44:21 |只看该作者
钱学森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钱学森身上有三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铭记:第一,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50年代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毅然决然地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他深爱的祖国,决心将自己的才华贡献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第二,积极的创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在没有充分的资料可查,没有现成模式可依的情况下,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军事科技人员锐意创新,仅用不到十年时间就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第三,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20世纪50-60年代,钱学森带领中国航天军事科技人员在中国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区坚持研制、试验尖端科技武器,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9 05:56 , Processed in 0.00823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