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座后的恩怨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合与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24 04:48: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龙座后的恩怨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合与分  

2022-07-23 12:01                                       
文│李馨


1901 年袁世凯由于在镇压义和团运动中的良好表现受到清廷的重用,此时正逢清廷面临内外压力被迫实行新政,因此袁世凯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清政府为了减轻内忧外患,接受了袁世凯要求编练新军的建议,并且任命袁在天津小站进行练兵。这成为袁世凯与北洋军关系开始的第一步。到1905 年袁世凯逐步建成了北洋六镇。在练兵的过程中袁注重发展个人关系,与普通士兵以及下属的接触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北洋军在袁世凯的带领下,成为清末最具实战能力的新式部队。袁的深谋远虑也使得自己成为北洋军正真的领袖。1912 年袁世凯凭借北洋军强大的军事实力,逼迫清帝退位,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处置义和团团民
相互合作,帝制成型
1912 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与袁世凯一起成为北洋时代的开创者。在袁世凯的身后有“北洋三杰”及其他北洋军的支持,袁氏政权如鱼得水。但是中华民国的发言权并不全在袁世凯一人手中,由于议会掣肘,袁氏的行动时时受到了牵制。这就使袁世凯不免想念清廷帝制下的一人独大。按理来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地位与清廷皇帝相当可是实际上袁氏的权力有限,因此袁有了称帝的打算。加之当时的国际环境,英美德及日本等国对帝制含糊其辞的态度,使袁世凯对称帝更加向往。1914 年袁世凯修改《中华民国约法》(也叫《袁记约法》),用大量的笔墨规定了总统选举办法以及任期和继任人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充分的显示出袁世凯独占权力的欲望。

袁世凯举行登基祭天仪式时,各国公使前去祝贺
袁世凯深知北洋军的重要力量,因此得到他们的支持是必须考虑的内容。袁世凯深信与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北洋军会支持自己,所以他才选择一步步走向帝制。1913 年袁世凯提出由于世风日下,需要立孔子为“万世师表”来促进社会规范。袁世凯的目的在于通过“尊孔”为恢复旧制度正名。袁世凯这一举动得到了徐世昌的支持。徐世昌与袁世凯早年相识,袁曾经资助过徐参加科举。袁世凯对徐世昌的才干也颇为欣赏。徐在小站练兵时曾经参与制定了北洋军训练的计划,是袁世凯幕府中最为重要的一员。1914 年徐世昌受袁世凯邀出任国务卿。
由于徐本人深受清朝纲常影响,因此他上任之后遵从袁世凯意愿,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中复古风气明显。他甚至曾在清亡后,着清朝服饰参加清廷的宴会,严格遵守清廷礼节。徐世昌希望恢复清朝的纲常伦理和统治规则,毕竟自己曾是一朝元老。无论是袁世凯恢复帝制还是清朝复辟对徐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徐世昌无论是从观念还是长远利益来看对帝制充满期待。“北洋之狗”冯国璋,为人奸诈狡猾。1913 年冯国璋与张勋攻克南京,任江苏都督,成为东南地区的掌控者。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在袁世凯紧锣密鼓的筹备称帝期间,冯国璋特意从江苏赶往北京,表现出对帝制的支持,袁却没有将其纳入筹备称帝的阵营。在二人见面的过程中,冯国璋询问袁世凯有无称帝打算,并且表明了自己的忠心。但是袁世凯表示自己毫无称帝打算,因为他本人年事已高身体欠佳,自己的大儿子又有残疾,断然不会称帝。这也为日后袁冯矛盾激化埋下了伏笔。同样极力促成袁世凯称帝的段芝贵也是一个重要角色。段在1897 年随袁世凯于小站练兵。1911 年武昌起义后,被袁世凯委为武卫右军右翼翼长, 署理湖广总督。
知道袁世凯有称帝打算的段芝贵终于找到了人生进步的缝隙,因此他削尖了脑袋支持袁世凯的行动,揣摩袁世凯的心理。甚至曾联合十四省军阀密呈袁世凯“劝进”书。段是袁世凯的干儿子,袁世凯称帝时的“十三太保”之一。1915 年8 月段芝贵、袁乃宽召开军警大会提出墨西哥由于实行共和制,各党拥立五总统,导致国家内乱,中国国情积弱更无法承受这种乱象。君主制则可以避免这种问题,加之外敌侵扰如果没有君主就更无实力之政府可期。在这次集会上,段提出他们作为军人应该以保卫国家为要义,一致签名,赞成君主制。袁世凯登极之事则由段芝贵负责。1915 年“12 月13 日早晨八九点钟,我们毫无准备之下,由段芝贵临时通知皇帝即日在居仁堂登极,召集所有原总统府、政事堂、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及各部司长、局长以上和各军队师长以上各员,即刻准备依次分批参与朝贺。”这些人不是有军权就是有政权,支持袁世凯称帝的过程在中央发生了巨大的作用。

段芝贵
袁世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北洋势力分布全国各地。1914 年5 月1日成立大总统府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袁将军权统一到中央手中。6 月30 日又颁布裁撤各省都督称号,在北京设立将军府为将军们制定名号。将北洋军的将领安排到各省督理军务加强中央权力,想要以此达到削藩的目的。1915 年2 月20 日袁世凯任陈宦为四川军务会办,并送其三支劲旅。在离开北京之前,陈宦曾匍匐在地请求袁世凯称帝。陈到达四川后抓紧清除反袁势力,袁世凯对此颇为欣赏。同时也看出袁世凯对陈的信赖。在袁世凯忙于帝制复辟期间,陈宦均表示了大力支持。早在此前,袁就任命汤芗铭为湖南将军。袁氏筹备帝制期间汤芗铭曾在湖南组织选举袁世凯当皇帝的活动,表现出极度的忠心和赞成。汤曾在劝进表中表示自己坚决拥护帝制,且随后率文武官员和“国民代表”,北面长跪,高呼“拥戴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这些人受袁世凯的恩惠,因此他们见风使舵对袁氏称帝的活动表现出极大的支持。
可见,在中央由于部分北洋军人的老旧观念主张恢复帝制,加之民初社会动荡袁世凯想要借称帝来控制民心(人们未从封建阴影中摆脱,容易控制)和集权,二者一拍即合。地方上袁氏削藩,将北洋军派往驻地,给了他们部分的好处,他们为了迎合袁氏支持帝制。在北洋军与袁世凯的相互合作之下,洪宪帝制最终形成。
矛盾浮现,草率称帝
袁本人生性多疑,虽然得到了北洋军部分人的支持,但是他担心这些人影响自己的计划,加之北洋军一些人接受新思想的影响,对帝制并不支持,因此在准备称帝期间袁世凯与部分北洋军之间出现了矛盾。
随着袁世凯颁布《袁记约法》,使一部分老牌北洋军前途无望。由于《约法》中对总统继承制以及候选人的规定,其他北洋军将领眼看再无出头之日。袁世凯称帝的消息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这些北洋军曾今与袁氏一起在小站练兵,逼迫清帝退位,促成袁氏就任大总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袁氏称帝的行为就如同卸磨杀驴,严重触碰到了老牌北洋军的利益。一方面他们自己前途堪忧,另一方面他们有较为先进的思想,对帝制倒行逆施进行反抗。

段祺瑞
“北洋之虎”段祺瑞在北洋军当中的威望很高。对于袁世凯实行帝制,段祺瑞一开始就表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1914 年5 月1 日袁世凯颁布新约法之后,段祺瑞任陆军总长且兼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的办事员。次年袁世凯暴露出称帝野心时,段祺瑞称病请辞。“段祺瑞因反对袁世凯当皇帝,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坏,于是段推说有病,躲在家里,不出门,不办公,也不见客了。”直到后来“段祺瑞和袁世凯的关系越来越僵。起先张夫人和袁夫人还不断通电话,后来连电话也不通了,两方面的关系几乎断绝了。最后段祺瑞搬到团河养病去了。”段祺瑞此时有自己的考虑,首先在道德上他历来是北洋刚正不阿的代表,在袁世凯成为大总统期间也无阿谀奉承行为。
其次在个人利益方面,袁世凯修改《约法》已经他失望此时又选择称帝,这对于段来说更无支持的动力。而且段祺瑞认为,自己在逼迫清帝退位时曾经与袁世凯里应外合,发过采取共和的通电,如果现在又拥护袁世凯称帝就相当于出尔反尔。因此段称病来逃避,也不公开进行反对,但是及时撇清了跟袁世凯称帝的关系。冯国璋对袁世凯示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冯前往北京拜访袁世凯之后,回到江苏几个月袁世凯即选择了称帝,让冯国璋措手不及。1915 年12 月,帝制眼看即将瓜熟蒂落,各省纷纷拥戴袁氏称帝。冯国璋作为江苏都督,江苏指派了60人进行拥戴事宜,冯国璋便暗中指使军人不要参与其中因此这六十人中没有军人参与。实际上在袁世凯与冯国璋之间还有一些私人恩怨。冯国璋一直认为自己逼迫清帝退位,丢了本属于他的男爵封号。袁世凯称帝却不给他丝毫好处,是不公正的。这些人前途无望又受到袁的欺诈,心中难免不满。加之他们看到帝制前途堪忧,自己利益受损,所以他们选择冷眼旁观,实际上在无形的削减袁世凯的实力。

袁世凯登基庆典
由于袁世凯选择称帝,对地方实力的掌控越来越严格。被派往地方的北洋军本想着捞些好处,没成想“偷鸡不成蚀把米”。袁世凯不给他们放权,革命军势头又很猛。这样就时他们对帝制就产生了不满,因为袁世凯称帝并未带给他们实际的好处。
在这种情况下,1915 年12 月12 日袁世凯仍然宣布接受“民意”称帝,明年为“洪宪”元年。
矛盾激化,帝制失败
袁世凯宣布登极之后,反抗声音四起。1915 年12 月25 日云南宣布独立,蔡锷举兵武力反对袁氏倒行逆施。随即广东共和军在惠州起义,之后讨袁声一片。护国军与袁世凯的较量中,慢慢占据上风。1916 年3 月22 袁世凯在各方压力之下宣布撤销“承认帝制案”仍称“大总统”。这一做法并未得到蔡锷等人的谅解,他们坚持让袁世凯离开最高统治者的位置。

陈宦
蔡锷起兵时袁世凯曾经派张敬尧前往镇压,但是这些人表面听从于袁指挥却在暗中接受段祺瑞调遣,袁世凯无可奈何请求段祺瑞上任却被拒绝。同时西南地区的护国军对冯国璋进行军事威胁和极力拉拢,希望其能够出兵讨袁。冯本人还在私底下做些小动作,联合其他军阀背地里响应革命号召。
最令袁世凯痛心疾首,受到当头棒喝的就是陈宦的背叛。1916 年5 月22 日陈宦即宣布四川独立而且还通电与袁世凯断绝一切个人关系,令袁世凯倍受打击。蔡锷曾经给陈宦发电劝其响应反袁号召。陈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不敢贸然单独与护国军相抗但也无法立刻接受合作。因此在与护国军作战几天之后,陈随即前去对冯国璋表示衷心,然后再回头与蔡锷达成停战协议。但是革命军势头凶猛与张敬尧达成讨袁的合作协议。陈宦看到自己早已无力抵抗,遂通电独立。章太炎认为“袁公伸信参谋次长陈宦,北洋宿将皆下之。宦雅多奇策,余曰:“人以袁公方孟德,是子则为司马宣王矣;仆袁氏者,必是人也。”湖南将军汤芗铭一直认为国民党是暴民黑道,在主政湖南之时曾大肆杀戮国民党。云南独立后,蔡锷北攻四川。
汤虽为湖南将军但是可用兵力却只有一个混成旅,驻扎在长沙、宝庆一带。曹锟率第三师驻扎在湖南的咽喉——岳州。随着湖南人民起义大规模爆发,国民党人在长沙进行不断的暗杀活动。革命势头猛烈,汤不敢贸然响应独立,否则自己将成为曹锟的刀下鬼。但是不独立,革命党人也不会放过自己。于是汤暗地与黄兴取得联系,黄兴提出只要汤宣布湖南独立,就帮其收编湖南民兵,对其之前杀戮国民党人的行为既往不咎。随着革命形势愈演愈烈,汤芗铭随即在5月29 日宣布湖南独立。使袁世凯深受打击。这二人在袁世凯准备称帝时表现极其卖力,看袁世凯大势已去时又落井下石。
北洋军各派在利益受损的情况下,与袁世凯的关系逐步僵化走向破裂。中央,北洋军对袁阳奉阴违。地方,反抗四起,与革命军合作或宣布独立。实际上袁世凯在削弱地方势力的时候已经触及到了地方北洋军的底线。在当时利益至上的社会环境里,道德层面的批判显然不能适用。屡屡打击之下至5 月底袁世凯病笃,随着病情加剧,袁再无处理公务的能力。1916 年6 月6 日袁世凯忧愤离世,最终皇帝迷梦断送了他的性命。在与北洋军的合作中袁世凯走上了人生的辉煌,也是在北洋军的打击之下袁世凯人生结束。

袁世凯葬礼
结语

辛亥革命后的湖北军政府
1912 年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为了加强统治逐步走上帝制之路。其间北洋军追随着利益的呼唤与袁世凯进行合作,共同促成帝制。眼看帝制成型,部分北洋军人对自己前途担忧以及新思想的影响使他们对袁氏称帝颇为不满。随着革命声四起,北洋军为了保全自己与革命军合作,使袁世凯备受打击。在20 世纪初的中国,人们刚刚摆脱封建王朝的阴影,这种巨大的变革冲击着人们敏感的神经,没有人正真知道中国将前往何处。因此复辟帝制,恢复旧制也成为了一条道路。北洋军人既有在封建王朝的前期经历,又有辛亥革命的震撼,因此他们对待命运的选择尤为谨慎小心。在当时利益至上的社会环境中,军人政治下的团结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利益团体。北洋军人也以利益为主体进行自由组合。在洪宪帝制的施行和失败的过程中,北洋军趋利避害与袁世凯进行了合作与分离,最终决定了帝制的走向和袁世凯命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7 03:00 , Processed in 0.00824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