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仡佬族战士邹习祥,视美军如狐狸,战场上,如何射杀203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25 19:36: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仡佬族战士邹习祥,视美军如狐狸,战场上,如何射杀203人?                                                         

2022-07-24 08:14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例如志愿军的空军发展、志愿军的武器装备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杰出的志愿军战士邹习祥。在朝鲜战场上,年轻的仡佬族战士邹习祥,在537.7高地北山阵地,使用206枚子弹狙杀了203名美军和韩军官兵,堪称是震慑敌胆。那么,邹习祥如何做到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故事。

1922年,邹习祥出生于贵州省务川县栗园何家矸的一户普通的仡佬族农民家庭。请注意,仡佬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人数总计只有50多万人,主要生活在贵州省境内。其中,务川县和道真县属于主要生活地区。这一带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耕地面积不足。但仡佬族骨子里有有一股坚韧不拔的韧劲,邹习祥的家乡海拔1400多米,交通环境并不好。采买物品需要前往40多公里外的县城,往返需要1天时间。
由于耕地面积不足,又无法进行灌溉,农作物的收入根本无法养活全家。因此,几乎每一个仡佬族家庭都擅长狩猎,打来各种猎物补充家用。从7岁开始,邹习祥就开始跟着父兄们上山狩猎,从最初的潜伏、射击开始,到最后的追野兔、瞄野猪、擒野鸡、射飞鸟、猎山羊……打各种奔跑中的猎物。狩猎对磨砺了邹习祥的性格,狩猎需要潜伏,不能心急气躁,需要学会潜伏、隐藏和等待,不得不说,这为邹习祥后来成为“狙击之王”奠定了基础。

至于打击活动中的猎物,这是非常难的考验。作为就小练习射击的邹习祥来说,早就已经轻车熟路了。身手敏捷、遇事沉稳、百发百中,成年后的邹习祥练就了一身好本事。尤其是猎捕狐狸,在所有的猎物中,邹习祥最喜欢狐狸。虽然狐狸非常狡猾,但皮毛的价格也是最高的。
1949年,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之后,各个野战军开始向全国各地挺进。就在这个时候,已经27岁的邹习祥,被西南当地军阀抓壮丁、当兵。1949年11月,在一次战役中,邹习祥所在的部队起义、改编。就这样,邹习祥成为了一名“解放战士,”邹习祥所在的部队被编入了第15军。由于大环境的原因,邹习祥的一身绝技,没有机会施展和发挥。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命令第8集团军参战。但战争非常不顺利,在最危急的时刻,美军和韩军总计10余万人马,被挤压在釜山周围不到1万平方公里之内。眼看就要出现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翻版,就在这个时候,仁川登陆战迅速扭转了战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开始大举北上,截至1950年10月,战火已经燃烧到了中国的鸭绿江边。出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决定派遣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其实,早在7月份,我国已经抽调了38军、39军、40军、42军等部队,总计25万多人,组成了东北边防军。到了10月份,以东北边防军的几个军为主力,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元帅的率领下,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新征程。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在武器装备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将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了三八线附近。在将近3年的战争中,志愿军英勇作战,击败了美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在这次战场中,志愿军先后抽调27个军入朝作战,为了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5次战役之后,双方经过一系列的较量,已经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双方军队在三八线附近展开对峙,利用山地、坑道等条件,进行反复较量。当时,大规模的运动战,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双方出现了一系列中小规模的战斗。甚至出现了以班排为作战单位的作战,规模并不是很大。
与此同时,一些非正规作战开始出现,其中就包括了狙击战。为了尽可能打击对方的有生力量,有利于自己的进攻和作战。在上甘岭阵地的537.7高地北山阵地,双方的官兵隔着100多米对峙着。其中,美军官兵非常嚣张,依靠自己的武器优势,经常对志愿军阵地,做出各种挑衅和下流的动作,甚至对着志愿军阵地的方向撒尿。

由于一直是大规模的运动战,邹习祥仍然是“不显山不露水。”但随着双方狙击战的开始,邹习祥迅速成为上甘岭阵地上的“新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邹习祥先后击毙了80多名美军和韩军官兵。打的美军官兵躲在洞里不敢露头,更不敢一个人上厕所,生怕被志愿军的狙击手“一枪爆头。”当时,出现了上厕所,也需要几个人一起相互警戒的情况。
邹习祥的赫赫战功传遍了志愿军的各个部队,志愿军司令部专门派来了观摩小组,进行参观学习和记录。一遍将来向其他部队,传授狙杀经验。面对一群军官的围观,不得不说,邹习祥一点也不胆怯和慌张,仍然冷静迎战。当着观摩小组的面,在1天时间内,用12发子弹,狙杀了11名美军士兵,让整个观摩小组都惊叹不止。按照其他战友的描述,即使在漆黑的夜晚,邹习祥也能够通过声音,判断敌军的位置。

得知对面志愿军阵地上有一位“狙击高手,”为了对付邹习祥,美军专门调来了自己的狙击手。不得不说,狙击手之间的较量,往往在厘毫之间。对方的狙击手并不召集迎战,这让邹习祥很头疼,因为一直无法锁定对方的位置。最终,邹习祥使用了当年狩猎的技法。故意制造一个陷阱,引诱猎物上钩。邹习祥用稻草制作了一个非常逼真的人形,穿上军服、挂上步枪,从远一点的距离根本看不出来是“稻草人。”
美军狙击手发现了稻草人以后,迅速开枪射击,反而保留了自己的潜伏位置。邹习祥把握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果断开枪,将美军狙击手成功击毙。在向全军介绍狙击经验的时候,邹习祥非常不屑地说:“这些美国佬,比狐狸好打多了。”由此可见,邹习祥根本没有把美军当回事。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邹习祥使用206发子弹,击毙了203个敌军士兵,几乎是弹不虚发、招招致命的成绩。在战争结束以后,邹习祥被授予“二等功臣”称号、授予一等功,被志愿军总部称为“冷枪英雄。”即将撤离朝鲜的时候,邹习祥受到了朝鲜领导层的接见和慰问。在美军部队中,则把屡屡送人头的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称为“狙击兵岭”。由此可见,在美军部队中,已经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1956年,邹习祥复员回到家乡,开始了普通而平凡的生活。在漫长的岁月中,先后担任过大队党总支书记、濯水镇武装部长、毛榴多种经营厂厂长。1993年,71岁的邹习祥老人去世。按照邹习祥儿孙们的描述“全身都是伤,手臂那里,是藏在战友遗体下时被刺刀刺伤的,耳朵被打缺了一块,胸口、腿上肚子上,到处是伤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0 10:15 , Processed in 0.00801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