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0岁的贺子珍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激动地说:没想到组织上还记得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05:36: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70岁的贺子珍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激动地说:没想到组织上还记得我                                                         2022-08-12 02:00                                       
前言
1979年6月11日,各大报纸的头条上都刊登着一张照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端坐在轮椅上,低头和一个小女孩看画报,和蔼亲切。
这位老人是贺子珍,小女孩是她的外孙女孔东梅。在照片上方所登“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新闻,意味着在沉寂20多年后,贺子珍重新来到了大家面前。
一、毛泽东赞赏贺子珍:“你真是个特殊的绿衣使者”
井冈山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历来就是散军、绿林的栖身之所。贺子珍就出生在这井冈山脚下。在英雄好汉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传奇故事熏陶下,贺子珍每每看到百姓受欺辱、受压迫的事情,心中的“侠义”之心就愈发强烈。

图 | 贺子珍
上学以后,贺子珍的眼界变得开阔,“侠义”之心逐渐演变成了救国救民的伟大志向和抱负。动荡的年代,革命是唯一出路。贺子珍果断投身到革命的浪潮中。
1926年未满17岁的贺子珍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后她担任了永新县的妇女部部长,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也都被选为了永新县县委委员。
“永新三贺”的美名得以流传。贺子珍“神枪手”的称号也是从这个时候传出的。
事情发生在永新暴动之后,敌人浩浩荡荡来到县城南门,丝毫不把农民自卫军放在眼里,架好梯子,就朝城楼上方爬。
但他们不知道,城楼上贺子珍正同赤卫队员屏息凝神,就等着他们爬上来。

图 | 赤卫队
敌人马上就要爬上来了,贺子珍看准时机,“打!”响亮的一声,赤卫队员们开始进行反击。敌人很快就滚下了梯子。但有一些人仍在顽强抵抗。
一个人手里拿枪,正小心翼翼地爬着,贺子珍举起枪,朝他的脑袋就是一枪。这个下去了,又一个爬上来了。贺子珍再次拿起枪,准确地打到了他的头。
敌人几攻不下,终是落荒而逃。这支由十几个人组成的赤卫队大获全胜,而带领这支队伍取得胜利的是第一次指挥打仗的贺子珍。“双枪手”的称号可能是夸张的说法,但她小小年纪在战斗中的机智、勇敢确实值得颂扬的。
1927年7月底,赤卫队在敌人的围攻下登上了井冈山。在上井冈山的众多共产党中,贺子珍是唯一一个女同志。

图 | 毛泽东和贺子珍
在井冈山,怀着共同的信仰,贺子珍同毛泽东结为了革命伴侣。她一面照顾毛泽东的生活,一面积极做革命工作。
那个年代信息闭塞,洞悉时局变化、了解最新资讯,报纸是必不可少的。在井冈山上的中国共产党就像是“笼中鸟”,与外界隔绝了。因为敌人封锁了一切消息,尤其规定报纸不准通过封锁线。
读不到报纸的毛泽东十分焦虑,他曾派一个营打到军阀、土豪的家乡,以便收缴报纸。但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毛泽东还是常常没有报纸可看。作为妻子,贺子珍因丈夫的苦恼而苦恼,作为一名战士,她也希望毛泽东能够得到更多外界的消息。
于是她想方设法收集报纸。一些商人会到井冈山上贩卖物品,贺子珍便通过他们,拿到了外界的报纸。“各种报纸都可以,要是带来《申报》、《大公报》,价钱更高些。”
小商贩要想带着报纸穿越封锁线也是很困难的,只有把报纸做成包装纸的模样,才能勉强带上山。这种方式带来的报纸,皱成一团,日期不连贯,消息也是过去的。但贺子珍却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抚平,尽量排好顺序,再拿给毛泽东。

图 | 毛泽东和贺子珍
看到报纸,毛泽东露出了兴奋的神情,他捧着报纸认真地读了起来。一旦看到有用的消息,他就笑着同贺子珍说:“真是拨开云雾见晴天,天下大事尽收眼底喽!”
贺子珍提供的报纸虽然残缺不全,但是毛泽东还是据此做出了许多重要决策。
毛泽东在读报时,会将重要的部分做记号,贺子珍就会把这些部分裁剪下来,再分类整理,方便随时阅读。剩余的部分贺子珍也没有浪费,可以用来写字,也可以作为抽烟的卷烟纸。
1929年初,毛泽东带领红四军作战,与上级失去了联系,不了解敌人的情况,也得不到报纸。在路过瑞金时,毛泽东下令派一个班去抢报纸。
贺子珍主动请缨:“让我跟他们一起去吧,我知道最需要哪些报纸。”毛泽东点头答应:“行动要特别小心,快去快回。”
瑞金城内并没大部队驻扎,贺子珍和战士们很快就进了城。他们来到了邮局,邮局内空无一人,只剩下四处散落的报纸。贺子珍激动地扑到桌子上开始挑选,战士们也开始在地上、墙角上搜集有用的报纸。
一番忙活下来,他们得到了许多报纸,正当他们“满载而归”,却发现邮局外面已经是敌军重重。
贺子珍从容不迫,让战士先向敌人扫射,然后扔出几颗手榴弹,在炮火的掩护下,成功逃脱。那些报纸也被完好无损地带出了城。
毛泽东对贺子珍称赞道:“
子珍,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机智和勇敢。你真是个特殊的绿衣使者!

贺子珍笑着说:“我有什么,在那个时候,只是一心想带着报纸冲出包围,就顾不得什么了。”
的确,贺子珍为了革命可以什么都不在乎。报纸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是那些机要文件了。在红军的第三次反“围剿”中,一颗炸弹在贺子珍和另一位女战士身旁爆炸,千钧一发之际,贺子珍将文件箱死死地护在身下。
幸好贺子珍没有受伤,也保住了文件。当她们追赶上队伍,见到毛泽东时,贺子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不光人回来了,文件箱也带回来了。”
二、战争生涯,磨练了她坚强的意志

图 | 红军长征
敌人对红军进行了五次“围剿”,前四次都取得了胜利,但第五次却以失败告终。1934年10月,红军踏上了长征之路。中央批准随部队出发的女同志共有30人,贺子珍就是其中之一。
她被编在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因为即将上路的她已经是第四次怀孕。行军打仗环境艰苦,贺子珍每次生产都不能得到很好地休息,也未能及时补充营养,因此她的身体很虚弱。
漫漫长征路对贺子珍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但在队伍里她坚决不要特殊照顾。她和其他战士一样,保管着三四副担架。到达宿营地以后,她也不休息,安排食宿、为战士们烧热水、给医护人员做助手给受伤的战士换药……
营地里到处是她忙碌的身影。战友们心疼地说道:“贺大姐,你都这样了,别做了,去歇会儿吧。”贺子珍不以为然:“不累,我做得还没你多。”
说完又忙碌起来。等到该做的事都完成了她才去休息。

图 | 红军渡赤水
1935年2月20日,毛泽东运用他卓越的战术,指导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敌人被搞得晕头转向,不清楚毛泽东要干什么,乱了阵脚。这一仗,红军取得极大的胜利。
当胜利的号角吹响,贺子珍也诞下了一名女婴。头上有敌机嗡嗡作响,地上有敌人围追堵截,情况危急,又找不到合适的生产地点,最后战士们将贺子珍转移到相对隐蔽的窝棚里。
敌机在窝棚上方不断地盘旋,有几颗炸弹在距离窝棚不远处接连爆炸。守在窝棚外的战士们都提心吊胆,生怕发生意外。过了一会儿,一声婴儿的啼哭传来,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贺子珍和毛泽东的前三个孩子出生后的命运几乎相同,他们都没有陪在父母身边,不是被送给老乡抚养,就是夭折。这第四个孩子也“在劫难逃”。
相较于送出第一个孩子时流露出的不舍和伤心,此时的贺子珍很平静,她从怀里掏出4个银元,连同孩子一起交给战友,虚弱地说:“她
是人民的孩子,把她交给人民抚养吧!

但下一秒,她突然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大喊:“让我再看一眼孩子!”“来不及了……”
战友的话消失在此起彼伏的炮火声中,贺子珍没能够多看看孩子,记住她娇小的模样,就与她分别了。

图 | 贺子珍和女儿李敏
泪水浸湿了她的军装,她以为自己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分离,但十月怀胎,骨肉至亲,她又怎能忍受亲眼看着孩子一次次离开的痛苦。
革命是为了更多的团聚,让更多的孩子过上好的生活。早早参加革命的贺子珍明白这些道理,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革命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不能倒下。
于是贺子珍强忍着悲痛,以坚强的意志继续踏上了征程。
一个月之后,贺子珍的身体渐渐恢复,但她却去“鬼门关”闯了一回。那天,队伍行进到了贵州盘县地区,休养连的战士们准备休息,轰炸机的声音就从远处传来。
大家立刻隐蔽,可还没来得及找到藏身之处,就已经有3架飞机飞到了他们头顶。贺子珍原本已经藏好,她一抬头,看到还有战士在到处跑,便大声喊道:“还有伤病员没有隐蔽好,大家赶快隐蔽他们!”说着就冲了出去。
当她跑到一位伤员面前,敌机便俯冲下来扫射投弹,情急之下,贺子珍扑在了伤员的身上……
总卫生部的李芝医生赶到时,贺子珍倒在血泊中,遍体鳞伤。一番抢救,贺子珍活了下来,但是身体里却留下了17处弹片。
这些弹片伴随了贺子珍的后半生,融入到血肉中,成为了她身体的一部分,甚至是灵魂的一部分。战争中遗留的创伤令她疼痛难耐,也恰恰是这样的痛苦在提醒着她,她曾为新中国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每一处伤口都是一枚闪烁着光芒的勋章。

图 | 贺子珍
1937年贺子珍和毛泽东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这位从不怕吃苦的女战士,陪着丈夫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却在红军达到陕北,形势相对稳定的时候选择了离开。
性格影响命运,骨子里的倔强使贺子珍以不满足当前的状态,她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去做更多的工作。同时她和毛泽东之间也有了矛盾,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贺子珍义无反顾地去到了苏联。
人活在世总是会面临许多选择,不同的选择会迎来不同的人生走向。贺子珍的选择改变了她的后半生,多年之后无论是后悔还是遗憾,在当时这都是她认为的最佳选择。如果再给她一次重来的机会,她还是会这么做。
三、1979年贺子珍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激动地说:“没想到组织上还记得我!”
在苏联漂泊十年,贺子珍受尽了苦难。1946年她回到了日夜期盼的祖国。
在哈尔滨,贺子珍去到了市总会机关党支部工作。“今后我的党的组织生活就在这里啦。”她热情地同大家说。面对新的工作,贺子珍充满了激情和活力。
在工人学校,贺子珍认真听取了关于工人学员的文化水平、政治觉悟、年龄、性别等信息。工人们来自哪些企业,在学校学习后对工作有哪些帮助,她都一一做了解。之后她又协助学校教导员做学员的工作。
随着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的解放,贺子珍又去到了杭州工作,担任杭州市妇联主席。
这位曾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女英雄,此刻工作起来却有一些力不从心。她病倒了。上海的环境舒适,便于疗养,于是她定居在上海,住在哥哥贺敏学家中。

图 | 贺子珍(第一排左一)和贺敏学(第二排左一)等人的合照
上海市四川北路栗阳路的尽头,有一座三层楼房的院落,四周绿树掩映,安静整洁。贺子珍常常站在楼上看着窗外发呆,自从生病以后,她很少出门,常常独自待在房间读报,她甚至能够将报纸的内容一字不落的复述出来。这是她当年作为“特殊绿衣使者”锻炼的能力。

图 | 贺子珍和女儿李敏
受到身体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贺子珍在回国的20多年里,并没有什么工作可做。1976年10月,她得到了可以恢复工作的机会。她对女儿李敏说道:“
我可以干点工作了,哪怕是写写回忆。

时间在贺子珍的身上留下了痕迹,此时的她已经是一位年逾花甲、白发苍苍的老人。可她还想要继续工作,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图 | 贺敏学
于是她去福建找到了哥哥,同他回忆起了当年一起闹革命、一起奋斗的日子。
回到上海,贺子珍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她对未来充满希望。然而命运和她开了一个玩笑,一觉醒来,她发现自己的身体失去了知觉,左边的胳膊和腿都动不了了。
医生的诊断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她对工作的热情,由于中风,她的左半身瘫痪,以后的日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
贺子珍还沉浸在痛苦中,另一个不幸的消息让她更加难过。她患上了糖尿病。
在华东医院,贺子珍情绪低沉,不愿与人多做交流。她多么想再为国家多做一些事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身体上的不允许,她也无能为力。
正当贺子珍在医院里郁郁寡欢之时,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协第五届二次会议传来了好消息,她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即使不能再工作,贺子珍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也没有被大家忘记。在这次会议中,贺子珍的老战友提出:
贺子珍是妇女界中参加革命最早,也是参加井冈山武装斗争的女红军战士,又曾是毛泽东的妻子,很有代表性和影响力,建议她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这个建议得到采纳,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市委的领导专程到医院看望了贺子珍,并告诉了她这个消息。贺子珍拉着领导的手,用颤抖的声音说:“我的心情太激动了,感谢党和国家,没想到组织上还记得我!”
受尽了苦难的贺子珍终于看到了光明,她又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想要养好自己的身体。“我还要工作,你们帮助我恢复健康,我也要同你们一起去努力把身体搞好。”她充满信心地对医护人员说。
贺子珍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每天积极配合医生做康复治疗,还努力活动肢体,即使是全身出汗,也坚持着没有放弃。
1984年4月初,75岁的贺子珍又住进了华东医院。她的体温持续升高,出现了便血症状。4月19日,经过一晚上的抢救,贺子珍没能苏醒,永远地离开了。
关于贺子珍的后事,邓小平做出了指示:“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一室。”
4月25日,贺子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送来了花圈,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内的各个党政机关也发来了电唁。
当天下午她的骨灰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贺子珍逝世的消息刊登于各大报纸的头条。新华社对她做了最为公正的评价:
贺子珍同志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8 20:58 , Processed in 0.0080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