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圣”王羲之竟是将军,不是因为行军打仗厉害,而是因为他姓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17:3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书圣”王羲之竟是将军,不是因为行军打仗厉害,而是因为他姓王                                                         2022-08-28 10:45                                       
                                       

王羲之被历代尊称为“书圣”,写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集序》。
但这样一个俯仰天地、游目骋怀、寄情山水的大书法家,却被朝廷委以右军将军的要职,原因不是因为他的军事能力过人,而是是因为他姓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王羲之出生琅琊王氏,当时朝廷南渡,王敦、王敦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居功至伟,民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是王导、王敦的兄弟,与司马睿关系密切,但是在战乱中不知所踪。年幼的王羲之和其它王姓子弟一同接受教育,深受伯父王导、王敦的器重,很快就到了择婚的年龄。
这时,太尉郗鉴听说王家青年才俊辈出,希望为自己的女儿郗璿寻一门亲事,特意派来了自己的得意门生,王导听后很高兴,族中子弟也听到了风声,开始准备、各显其能,只有王羲之不为所动,
随后王导带着郗鉴的门生来到东厢房,为他逐一引荐家中适婚后辈,让他自己物色人选。
早有准备的王家子弟个个衣冠整齐,文质彬彬,谈吐不凡,其中不乏青年才俊,就在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时,王导推开了王羲之屋子的大门。
只见王羲之敞着衣服,露着肚皮,在床上大快朵颐,见到客人来也没有感到意外,坦然处之,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在见过王家诸子后,门生如实向郗鉴说了今天的所见所闻,并夸赞王家子弟个个气度不凡,只有王羲之不修边幅,除了他都是好女婿的人选。

郗鉴听后反而认定王羲之才是自己的“东床快婿”。
王羲之的父亲虽然不能陪伴他成长,但是背后的琅琊王氏就是王羲之人生最大的资本,他自幼接受两位伯父的教导,耳濡目染,对朝政大事有着非常清楚的认识,为他日后从政积累了资本。
而东床快婿据说也不是郗鉴一拍大腿的决定,王家之中出类拔萃的几位青年才俊他早就有所耳闻,这次不过是为了实地观察一下他们各自的反应罢了。

王羲之坦然处之的真性情得到了郗鉴的垂青,他最后将女儿嫁给了王羲之,并为他打开了通往仕途的大门。
东晋建立以来,朝中一直就有建议大军北伐,收复河山的声音,在王羲之伯父在世时,其他人畏惧王家的势力,不敢提及,但是等到王羲之这一辈时,王家的影响力已经有所下降,朝中大臣就把北伐的事情提上日程,王羲之一直持反对意见。

王羲之对政事并不上心,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听之任之,顺其自然的态度,有时还会因为个人喜好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但是王羲之性格淳朴仁厚,也不至于为祸一方。
这也是当时魏晋风流的一个特点,名士们身居高位却寄情山水,向往田园生活,对案牍之事都是草草了之,有的干脆就辞职回家,终日游历。
同时期的文人墨客都对这种事情习以为常,甚至争相效仿,但是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却有不小的负面影响。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羲之在会稽太守任上,呼朋唤友,聚集在会稽山上,沿着小溪分坐左右,山水相拥,酒意正浓,众人作诗取乐,王羲之身处期间,备受感动,挥毫笔墨写下了此次机会诗集的序言,这就是《兰亭集序》。
相传当时,王羲之酒意未消,眼神迷离,手也不听使唤,他拿过鼠须笔,边写边改,一气呵成,等到酒醒他又想起了这件事,拿过当时自己写下的原文,看着上面诸多涂改,觉得还是要重新誊写一番。
此时的王羲之虽然清醒,却没有了当时酒意正浓时的万千豪情,反复写了几稿都觉得不尽人意,他又拿起了那份涂涂改改的原稿,仰天大笑,把《兰亭集序》当成是自己的得意之作。

后来,王羲之干脆称病辞官,开始钻研书法,教育子弟,同三五至交好友相约,游历大好河山,过起了逍遥日子。
王羲之虽然官至右军将军,却对行伍之事不甚了解,他能身居高位,是因为他的出身,是当时门阀垄断官场的真实反映。
王羲之虽然对政事、军事都没有什么兴趣,一度想要辞官,但是他看清了东晋此时实力孱弱,根本就无力支持北伐,所以这也成为了他在朝堂之上为数不多的声音,事情的发展也同王羲之分析的一样,几次北伐最后都无功而返,空耗国力。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然原稿遗失,但是从后世临摹作品也能看出共同的特点,王羲之酒酣之时,思绪万千,文思如泉涌一般。
但是落笔成文,跟不上王羲之此时飞速运转的大脑,有不少修改、涂抹、增添、删改的痕迹,但是这都不影响它是天下第一行书的地位,即使王羲之有意重写,也自以为不能,这就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王羲之对书法的贡献巨大,无人能出其右,他幼年开始学习书法,长大后能够融会贯通,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日后更是随着阅历的增长,书法功力愈加精进,已入化境,后人望尘莫及,可以说王羲之影响了后世千年的书法格局。

但是这样一位醉心书法的大家,为什么还要屈心抑志去担任自己不感兴趣的官职,在官场上自缚手脚。
这就是那个时代门阀政治的畸形产物,王羲之虽然领右军将军,但观其一生也没有领兵出征的记载,王羲之这一代受父辈萌荫,天下还算太平,但是王羲之的儿子们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王凝之同父亲一样是当时闻名的书法大家,也是会稽郡的地方长官,当叛军攻打他所在的城池他倒是不慌不忙,不是因为他胸中自有甲兵百万,而是他寄希望于鬼神,最后搞得自己家破人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2-9-16 02:18:57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4 04:29 , Processed in 0.00845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