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红军长征路上四渡赤水很神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18:15: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红军长征路上四渡赤水很神奇?                 2022-08-29 16:18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军事作战中的“得意之笔”,毛主一直引以为傲,在面对国外记者采访时也曾提起过。“四渡赤水”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以三万拖四十万,且巧妙地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时过境迁,我们再回忆起这场事关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时,无疑是精彩胜过惊险。“兵者,诡道也”在四渡赤水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作战目标的选取和作战路线的转换都可谓出神入化。

四渡赤水的背景是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当时红军革命力量在经历了敌人的重重打击后,只剩三万余人。但是蒋介石军队却多达四十余万人。在危急存亡的时刻,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重要会议,此后毛泽东成为了领导红军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
当时,红一方面军计划自遵义北上,在泸州、宜宾附近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但是,红军在走出遵义之前就在习水县遇到了敌军的阻击。这次战斗非常激烈,不少储备人才甚至朱老总都投入到了战斗一线中。面对这样的消耗战,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放弃北上计划,而是转渡赤水,进入云、贵、川交界地带。

然而红军刚抵达云贵川交界地扎西,蒋介石就立刻集结川军、滇军夹击红军。但是经过连日转战的红军早已接近弹尽粮绝,面对强敌也再次陷入危机。但红军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立刻回师遵义,打了当时驻守遵义的黔军一个“回马枪”。
红军回师遵义时,王家烈正在家给母亲祝寿,毫无准备,加之黔军本就散漫、军心不定,因此红军这这一战无疑是大获全胜,快速攻下了桐梓县城、强占了娄山关。
此后,红军继续向南,一鼓作气拿下了遵义,也彻底打败了王家烈的黔军。这次的“回马枪”避免了红军被川滇敌军合围,也为红军补充了武器粮药。这次战役打的固然漂亮,但也没能让红军彻底脱困,跳不出敌人的层层包围,就不是最终的胜利。

而经此一战,蒋介石也彻底坐不住了,挂帅亲征、赶赴重庆坐镇指挥。他到达后,立即指挥川军南下,抵近遵义、桐梓地区,还指挥中央军三个师驻守鲁班场待命,另外还集结大量湘军和桂军,布重兵把守贵州的东南门户。
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领导的党中央当机立断,放弃在川贵边界建立新革命根据地的计划,并开始向遵义西北方向的茅台渡口全力进发。这一举动让蒋介石一下子摸不准红军的意图了,红军直接赶往茅台镇,究竟是想要南下还是北上呢?或者是要东进?
但事实上,这次红军只是佯装渡江,红军渡过赤水后没有赶往长江,而是在附近隐藏起来,等待恰当的时机,等待蒋介石掉入圈套。而蒋介石也确实掉入了这个圈套,调兵驻军西岸、准备进军黔西北,因此红军借机原路返回,横渡赤水,又横渡乌江,然后直击贵阳。

蒋介石当时信心满满地携夫人赶往贵阳观阵。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布置的包围圈根本没有围住红军,相反红军却突然出击只有四个团驻扎的贵阳。蒋介石当然没有诸葛亮先生的气魄,他不敢唱空城计,于是他立刻下令调兵增援,并严守机场,随时准备逃跑。
当时滇军孙渡部队接到命令以后,火速赶往贵阳。殊不知这也在毛主席的计策之内,因为孙渡离开原驻扎地,蒋介石设好的包围圈就有了缺口,正所谓“调虎离山”。策略成功后,红军趁热打铁,假意攻打昆明,让当时驻扎昆明的龙云感到危机,从而将驻守在金沙江的部队紧急调回增援,而红军则可以抓住机会跳出包围圈。
由此可见,四渡赤水也不是一开始就做好的缜密军事计划,而是根据瞬息万变的战事做出的正确的、及时的调整。红军巧用“兵不厌诈”的计策,将“被动”转换为“主动”,以少敌多,将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刷的团团转。

四渡赤水具有十分重大的军事意义,红军也因此而迎来了转折。红军在这次战役中能够赢得胜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战计策灵活,化被动为主动。随着战局的不断变化,红军利用“调虎离山”、“兵不厌诈”等计策将被动转化为主动,最终逃出险境。
其次,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战场上既不能丢掉士气,也不能盲目进攻。红军正是明白这一点,才采取了十分灵活的战术,根据自身能力和战场形式调整作战计划,发挥优势、避开劣势,从而赢得胜利。
再次,密切联系群众。红军内部纪律十分严明,团结并帮助群众,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建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广大群众非常支持红军。
最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战场上不仅要了解自己,也要清楚敌人的情况。红军在战斗中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提高情报获取和破解能力,提高了情报的准确性。

四渡赤水是长征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毛主席超凡脱俗的指挥能力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地淋漓尽致,而红军全体战士的勇敢无畏、团结协作也在这场战役尽数体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先辈们历尽艰苦,我们更要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走好我们的“长征”路!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15:46 , Processed in 0.00884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