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羲之《兰亭集序》,涂涂抹抹好多处,后人临摹时为何不改正?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4 18:00: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王羲之《兰亭集序》,涂涂抹抹好多处,后人临摹时为何不改正?                                                         2022-09-04 11:49                                       

            东晋时期明帝有一次前往京都北郊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在木制的竹板上写下祭文,然后让人进行雕刻,结果刻者将木头削去了一层,结果仍有字迹,直到将木头剔去了三分厚才见到白底,惊叹王羲之的笔力深厚,竟然入木三分。元朝诗人倪瓒称赞王羲之:“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当一个民族有了属于自己的语言,有了自己的汉字,这个民族的文明才会被记录下来,使后世之人借鉴。仓颉造字之后,华夏民族有了文字能够记录自己的文明并将其传承下来。而在文字的发展之中,也演变出了许多种类,比如行书、草书、小篆、大篆等,这些不同的文字代表着我国各个时期的汉字发展。
而在行书的历史上,书圣王羲之永远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他的《兰亭集序》更是有着“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世无数人称赞临摹。而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涂涂抹抹有好多处,为何后人临摹的时候不改正呢?

在晋穆帝时期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等四十多位军政高官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也就是浙江绍兴的兰渚山上进行聚会。大家相互作诗评价,一致推举聚会的发起人王羲之为聚会写下一篇序文来记,于是在酒醉之中,王羲之写下了传世名作《兰亭集序》。
作为历史上的书圣,王羲之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墨宝无疑是华夏民族的瑰宝,而在他的传世名作中,《兰亭集序》真正让人称赞的便是在他的这篇文章中,让人看清了他的文字功底。全文一共出现了十七次的“之”字,然而在王羲之的笔下,这些“之”字却各不相同,他用了不同的写法来写这个字,可谓是异常奇妙。

王羲之的字是不用怀疑的,而他这篇文章唯一的“缺点”便是在他书写的文章之中存在着多处的涂抹以及修改,这些涂涂抹抹使得纸卷整体看上去并不是太过美观,然而这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王羲之在写这幅字的时候,趁着酒醉之际即兴而作,在速度飞快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一点错误。
而王羲之在酒醒之后原本想要将这些不足之处进行改正,但是发现自己不管怎么写看上去也没有即兴之下写得好,因此最终王羲之没有改正。王羲之的这幅《兰亭集序》被后世无数文人追捧临摹,然而这些人在临摹的时候哪怕是王羲之涂抹的地方都重新誊写了一遍,这又是为何呢?

在王羲之亲笔所写的《兰亭集序》中,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比如“岁在癸丑”中的“丑”字便出现了偏差,“丑”字之前应该是一个美字,后来被“丑”给遮盖住,而在“亦将有感于斯文”中的“文”最初应该是“作”字,后被修改成了“文”,这些相似的涂抹在文章中还有几处。
而后世之人在临摹《兰亭集序》的时候,之所以连这些涂抹部分也誊写上去,其实是为了更好的贴近作者,更加深入地去了解王羲之当时创作时的情感变化,仿佛读者身临其境,亲自参加了这次聚会一般,非常有利于读者去真的了解这篇文章,从而更加深刻的去进行临摹。

如今《兰亭集序》被存在了故宫的博物馆中,然而这本《兰亭集序》却并不是王羲之亲笔所写的那一版,而是唐朝画师冯承素所临摹出的,这个版本也是被后世认为与原本最为贴近的一版,因为在这一版中有着唐中宗时期“神龙”年号的落款,因此这个版本又被称作“神龙本”,而关于真正的《兰亭集序》,早已经下落不明,有人说兰亭集序被李世民带入到了自己的墓中,也有人称在武则天的墓中。
如今我们并不具备打开昭陵的条件,因此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或许只能埋在地底,当然也有可能《兰亭集序》的原本存在于某个收藏家的手中,一直被珍藏不曾露面。当然这些仅仅只是猜测,真正的《兰亭集序》在哪里一直是一个谜团。
参考资料:
《岩居高士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2-9-26 11:46:25 |只看该作者
懂生活,是一种艺术,懂书画,是一种艺术 的生活。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4 04:45 , Processed in 0.00968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