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14军悲壮覆灭,军长站在战士肩上扫机枪,幸存者有3人当高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6 06:28: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14军悲壮覆灭,军长站在战士肩上扫机枪,幸存者有3人当高官                                                         2022-08-26 11:01                                       
                                       

红14军纪念馆
总有一种人,他们的生命极为短暂,却总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留下最炽热的情感和最震撼的举动,他们犹如历史长河之中的一颗颗彗星,短暂地划过天际,却绚烂无比,使人永生难忘。
红14军的首任军长何昆烈士就是这样的人。也许很多人对这个英雄的名字感到十分陌生,因为何昆军长确实只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昙花一现,便壮烈牺牲了。
何昆在红14军刚刚成立的时候,便担任了红14军的军长,此时的他只有32岁。但也恰恰是这一年,何昆便英勇牺牲了。而刚刚组建的红14军也在敌人的围剿之下烟消云散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红14军和何昆军长生命的短暂更加充分地凸显了其思想的浓度和精神的高度。
01、初生成型的红14军

何昆将军
何昆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他上过几年私塾,成绩一直相当优异。
1924年,何昆听说黄埔军校招生,与几名同乡一起前往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由于何昆的学历没有达到初中水平,到了第二年才被录取进入预科。
1926年,何昆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何昆曾经被校方关押,他趁守备人员不注意逃了出去,后联系到了党组织,参加了广州起义。
起义失败后,何昆被逮捕入狱,后越狱而出,在武汉上碰到了同乡、时任国民党武汉警备区少校何德介。在何德介的帮助下,何昆顺利离开武汉,赶赴沪宁地区工作。

中共二大纪念馆
1929年11月,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江苏省委书记李维汉、江苏省委常委李富春、江苏省委候补常委、农委书记陈云和江苏省委军委书记李硕勋等认真听取了通海如泰地区党的负责人刘瑞龙、李超时关于通、海、如、泰地区斗争情况的汇报。
会上,陈云同志在《江苏农民运动的趋势和今后的斗争》报告中指出:南通、如皋、泰兴等地已发展成游击战争的形势,有的甚至有红色乡村的存在。

何昆,曾用名:何坤
1930年年初,何昆被中央派到通海一带,组建红14军。何昆只身来到了通海,找到了李超时、刘瑞龙等人,他们四处奔走,联络地方游击队,打造了红14军的雏形。何昆也被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央组织部长周恩来选任为红十四军军长。
1930年2月,通海区各县县委书记联席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按照江苏省委的指示精神,讨论了通海如泰的政治形势和工作路线。何昆偕张爱萍等奉命去如皋继续壮大和完善红14军的队伍和编制,并积极发动群众开展革命运动。
何昆到达如皋后,全心全意地发展红14军的军事组织,一边加强红军的思想建设和纪律教育,一边狠抓军事训练,讲授战术武术。

李维汉和毛主席
与此同时,为了积极推进红14军的建制工作,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维汉以省委的名义,起草了一份关于建立红14军的书面决定上报党中央,并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汇报过红14军的情况。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做报告时,也谈到了红14军。
1930年4月3日,通海特委和红14军军部在如皋西南乡贲家巷召开建军大会。通海特委委员张辛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正式成立!并宣布了负责干部名单,红14军军长何坤宣读了《告工农及一切劳苦群众书》,大会最后还举行了阅兵式。
1930年4月6日,红14军正式对外宣布成立,红14军也是三十年代初活跃在苏北地区唯一的列入中央序列正规红军武装红军。
02、壮烈无比的牺牲

我以我血荐轩辕
1930年4月6日,红14军成立的当天,军长何昆就下令攻打县保安团团长张朝汉盘踞的老户庄。
张朝汉是当地的大土豪,无恶不作。他的老户庄除县保安团外,还有省保安队一个中队驻防。何坤军长一声令下,红14军二大队在前,三大队、一大队在后,赤卫队紧随,浩浩荡荡一起杀向了老户庄。
他们一来,老户庄的敌兵就依仗着碉堡,对着红军疯狂射击,以猛烈的火力对付进攻的红军。但是,红军前边的倒下,后边的又冲了上去;负伤的倒下了,爬起来又跟上去,当晚全军终于占领了庄东头的晒谷场。

张爱萍
天渐渐亮了,张爱萍率领的二大队被敌机枪压制在晒谷场上,战士们挤在草垛边,前面的敌碉堡只有几十米远,两敌兵的枪眼都能看得见,但是就是打不过去。战士们都是第一次参战,大队长张爱萍也是第一次打仗。他躲在一个谷草垛后,思考着怎么破敌,突然有了一个办法:用火攻,放火去烧!他正准备找柴火时,军长何昆跑过来了。
何军长手里提着一挺机枪,急切地对张爱萍说:“天亮了,不能再等了!”指着敌碉堡说,“要赶快打掉它,敌人一增援,我们就不好办了。”
何昆打过仗,还是黄埔生,军事上有一套。接着,他对张爱萍说:“帮个忙。”要他蹲下,然后,他踩上他的肩膀,贴着谷草垛,端起机枪,对着敌碉堡进行扫射。随即,敌机枪被他击中,哑了。
于是,何昆大喊一声:“同志们,冲啊!”
战士们见敌人的机枪成哑巴了,马上呐喊着,向前冲去。

英魂永铸
张爱萍正准备也跟着去冲锋,突然肩头一晃,何军长从上面倒了下来。张爱萍以为他没站稳,急忙去扶,没想到手上摸到的全是鲜血。他大惊失色:
“军长,你受伤了!”
何昆吃力地把机枪递给张爱萍,说:“快打!快打敌人!”
张爱萍没去打敌人,而是抱着何坤的头,痛心地喊道:
“军长,军长!”
但是,何昆却缓缓地闭上眼睛,没有呼吸了。

战争时期的张爱萍将军
这时敌人的机枪又响了!前面不少战士倒下。张爱萍立即拿起何坤丢下的机枪,不顾一切地对着敌碉堡扫射,可是,扫射一阵,子弹打光,没有了。他扔下机枪,掏出自己的驳壳枪,只身向着敌碉堡冲过去。
有人喊着: “大队长,大队长!快回来!”
政委见状,急忙带人掩护。好不容易把张爱萍从敌人的火力网中弄了回来。
这时敌人发起了反扑,张爱萍只好和战士们撤了下来。
张爱萍等人跑到了安全地带,但何军长牺牲了,尸体还丢在谷草垛。怎么办?张爱萍说:“不能丢下军长,我们找回来!”
“怎么去找?那里全是敌兵。”
张爱萍沉默了一阵,说:“我们晚上去找,一定要把何军长背出来,死不丢尸!”
张爱萍这么一说,其他干部也同意。

何昆像
当晚,张爱萍带着两个战士,找了一个当地的老乡带路,又摸进了老户庄。
幸好张爱萍对路线还有印象。他们摸进庄子后,翻过一堵短墙,就到了晒谷场。果然不出张爱萍所料,何军长的遗体还在草垛旁。
一个战士立即弯下腰,背上了遗体,不料他就要走时,“啪!”敌炮楼响起了一枪。这个战士一惊,军长的遗体又跌落到了地上。张爱萍生气地说:“你走开!”
张爱萍自己走过去,对另一战士说:“把遗体弄到我的背上。”
这时那个战士还想来背。张爱萍余气未消:“去!”背起军长的尸体就走。
于是,张爱萍背起军长,带着几个战士,摸黑悄悄地出庄子,绕过了围河,然后连夜找了一口大棺材,把何坤装殓,埋在西燕庄一个大荒地里。
这是张爱萍上将军旅生涯第一次打仗,也是第一次背尸体。但是,他很勇敢、无畏。

李超时
何昆牺牲之后,军政委李超时兼任红14军军长一职,他继续率领红14军坚持战斗,沉重打击了敌人。当时由于战事紧急,何昆的遗体被就地掩埋,由于没有做好标记,这也为后来寻找烈士遗骸增加了难度。何昆牺牲后,老战友张爱萍悲痛不已,他还曾写诗盛赞何昆。建国后,张爱萍曾经先后四次来到如皋,寻找何昆的遗骸,却始终未能找到。
1960年,如皋县政府在何昆的牺牲地老户庄建立了纪念碑,纪念碑建成之后,张爱萍将军亲自题写了碑名。四年之后,县党史工作者终于找到了何昆烈士的埋骨地,寻回了烈士的遗骸。1968年,何昆烈士的遗骸被安葬进了如皋县烈士纪念馆内,后于1992年迁至如皋市烈士陵园中。
03、永不磨灭的番号

红14军公园
何昆牺牲后不久,李超时担任军长,他带领红14军连续打了好几个胜仗,并于6月25日,在六甲乡一举粉碎了国民党规模庞大的“八路围剿”,六甲伏击战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他们斗志昂扬,驰骋于苏中7县,开辟了以如皋为中心的通海如泰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时期全国15块红军游击区之一。
红14军的军事胜利快速发展,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政府,让他们如坐针毡,接着以驻黄桥的“剿共总指挥部”所属部队为主力,纠集了横巷、卢港、卢庄、季家市、西来庵等地的驻军,向红14军进行疯狂镇压。
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情况下,因受“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红14军又接受了攻打城市的战斗任务,年轻的红14军力不胜任,战斗力严重受损,在英勇奋战了半年之后,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被打散。

红14军纪念馆
红14军虽然失败了,但铸就的精神丰碑却永远屹立在人民心中,红14军留下了革命的种子,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地区对新四军的支持非常大。在通海如泰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并培养和造就了张爱萍、黄火青(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刘瑞龙(农业部副部长)等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领导人物。
所以说,红14军的编制虽然被打没了,但是红14军的革命精神永存,他们的番号和他们的精神同在,不曾消亡,只是凋零。

徐德
红14军是一支英雄的部队,英雄的部队才有英雄的气概,有英雄的气质。当然,这些都是那些英雄们的壮举凝练而成的。这种高浓度、高结晶的核心气质才能经久不息、愈久弥新。
年仅32岁的年轻军长何昆率先牺牲,为这支悲壮之师注入了的原始灵魂。要知道,刚刚正式担任军长,随即便血洒疆场,这样的军事将领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刚刚正式成立编制,随后半年,就和敌人血拼到底、不死不休,直至编制散落一地,这样的革命队伍也不多见。
将军不惜死,士兵何偷生?

1931年6月26日,李超时到徐海蚌地区巡视工作,车到镇江,李超时和妻子吕继英刚下车,就被盯梢的特务截住,带到镇江轮船码头万全楼旅馆,软禁在一个房间里。
李超时乘敌人防备疏忽,迅速销毁文件,拉着吕继英冲下楼,推倒警察,夺门而出。此时大批武装敌人赶来,又被捕,押至镇江公安局侦缉队看守所。
在敌人的刑庭上,李超时一口咬定自己叫张文生,敌人严刑拷打,也没能使他屈服。
敌人欺骗吕继英说:“你男人一切都承认了,你为什么还不肯说。”吕继英说;“他已经说了还问我做什么?”

吕继英母子
敌人又故意把他俩带到一间空房里,说:“你们两人好好商量商量,还是招与不招。”说着把门带上,躲在窗下偷听。
吕继英看到李超时脚拖大镣,遍体鳞伤,心疼万分,问道:“敌人是怎样折磨你的?”。李超时坚强地说:“这些不要问,酷刑吓不倒我。”接着用手势告诉妻子:认识他的坏人较多,估计为革命牺牲的可能性很大,鼓励怀孕在身的妻子要坚强。暗示妻子如能把孩子生下来,要好好抚养,长大了交给党。吕继英频频点头表示领会他的意思。
由于叛徒的出卖,李超时身份暴露,敌人施尽了酷刑,他始终坚强不屈。1931年9月19日,李超时英勇就义。

战争无情人有情
再就是红14军参谋长薛衡竞,他原名叫做薛文,出生于江西的一个农村家庭。他参加过秋收起义,后来被派到江苏,担任红14军参谋长。
他率领红十四军第二支队,再次进攻顾高庄驻敌。激战两小时后,因蒋垛、黄桥两路敌人前来增援,即转移到达泰兴县横垛乡西刘家桥附近,又与国民党保安三团发生遭遇战。
入夜,红军子弹消耗殆尽,决定撤出战斗。敌人众多,尾追不放。为了保存力量,薛衡竞果断下令红军撤向古溪以南,自己带一个班阻击。他们伏在一个洼塘里,集中机、步枪火力,对着冲上来的敌人猛烈射击,掩护红军主力安全到达了目的地。
不幸,薛衡竞在这次战斗中身负重伤,他艰难地站起身来只走了几步,便又栽倒了。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爬向河边,翻身滚入小河,再向南岸泅去。他想赶上战友,但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伤口内涌出的鲜血染红了清澈的小河,当他快要到达彼岸时,已使完了最后一把劲壮烈牺牲,结束了短暂却辉煌的一生。

张世杰
接着,红14军的两位师长也相继遇难了。先是红1师师长张世杰,他本名叫做金洪默,乃是朝鲜人,朝鲜被日本人占领后,他对此深恶痛绝,于是只身来到中国,投身于革命之中。
张世杰入了党,由于工作出色,很受上级重视。黄埔军校第四期招生时,张世杰得到了组织上的推荐,后顺利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后被分到了工兵大队通信队中任职。
1930年,红14军宣告成立,张世杰担任红1师师长,后来红1师解散之后,他被派到中央苏区工作,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不幸的是,在红军长征前夕,张世杰不幸牺牲。

黄火青
然后是红2师师长秦超,他为了拔除“白龙党”地主武装据点,秦超亲自率领100余名战士,在三余镇一带设伏。
然而,战斗打响之后,附近的保安团闻讯赶来支援,红军腹背受敌,为了掩护战士们撤退,秦超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5岁。
秦超牺牲之后,红14军军部出钱在当地买了一块地,将烈士的遗体安葬在了那里。建国之后,当年的老战友黄火青亲自为秦超烈士题写了碑文。
  张爱萍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红14军以一种自燃的方式在那个多事之秋的时代划破长空,留下了一道绚丽的痕迹。虽然红14军最后只剩下3个人(也有一说,还有一个吴九成老人),虽然红14军只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但红14军的光辉精神却永远照耀着历史长河,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为国家民族命运而前赴后继的人们。
红14军是一个永不磨灭的番号,更是一种永不过时的精神!
04、红14军的宝贵遗产

刘瑞龙
1980年6月17日,刘瑞龙专程赴老户庄拜谒何昆烈士纪念碑,并赋诗缅怀英烈:“奋战不顾身,忠党爱人民;勇开光明路,青史育后昆。传育垂半纪,后继欣有人;回忆建设者,循序快攀登。”
这充分说明这支英雄部队以及像何昆军长这样的革命烈士并没有随风飘散在人们记忆的风中,而是像一颗火种,逐渐散发出更炽热的热量和更耀眼的光芒;像一杯老酒,沉淀了岁月的悠长而孕育了浓郁的芬芳。
时至今日,我们身处和平之中,更应该记住像何昆烈士一样的革命英雄,他们的精神将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红14军留给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我觉得可以从4个方面去理解:土改、政权、军事和党建。这四个方面其实是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
因为,没有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农民群众起来支持革命,没有巩固的红色政权依托就不可能进行胜利的军事斗争,没有正确的军事斗争战略战术就不可能巩固扩大革命根据地,没有严明的党风军纪就不可能组建起一支强大的红军部队。
1、红14军的土改政策

土改运动
中共“六大”提出,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区别对待富农。红十四军和通海如泰根据地党组织――“通海特委”将“没收和分配地主土地”作为红十四军的一项重大任务。
1929年通海如泰地区曾经发生过春荒斗争和秋收斗争,红军就是在支持农民分田、分粮的斗争中得到壮大。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继续推进土地革命。
1930年2月《游击战争行动大纲》中明确指出“占领一地以后,我们的工作便是,由革命委员会召集广大的群众集会,通过新的法令,毁灭一切封建的契约,没收地主土地,没收钱庄及粮食,分配给农民和工人”。
红14军坚定不移地贯彻地党中央的“土改政策”,其实就是在坚决贯彻党中央的群众路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民”、“建军卫国”的崇高品质。
2、红14军的政权探索

著名的洪湖赤卫队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1930年3月,红14军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十大政纲》,宣告了自己的政治纲领,其中明确将“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 作为通海如泰根据地建设的重中之重。于是,江海平原的红色武装斗争从单一的经济斗争再发展为建立政权的政治斗争。
为了巩固政权,通海特委与红14军在通海如泰根据地创造性地组织了红军的别动队、赤卫队,积极地建立团的工作,组织妇女群众和少年先锋队投身于土地革命。群众斗争的广泛开展,有力地巩固了刚刚建立的红色政权,有力地支持了红14军的武装斗争。
1940年秋,新四军东进如皋西乡,成立了江海平原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如皋县政府。新四军一句“我们就是当年的红军”,便迅速赢得了百姓的拥戴。这就充分说明红14军政权建设的群众基础是十分牢靠的,更是红14军革命精神永不凋零的保障。
3、红十四军的军事实践

黄火青等人的合影
没有正确的军事斗争路线,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保卫和壮大新生的革命政权。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实践经验的结果,它奠定了红军游击战的基本原则。
保卫通海如泰根据地的红14军是一支年轻幼小的红军部队,何昆、李超时两位军长虽然皆在黄埔军校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但缺乏指挥游击战争的实战经验。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如何以寡敌众,以弱胜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刘瑞龙
1930年2月,李超时和刘瑞龙拟订了《游击战争行动大纲》,吸取中央苏区游击战争的基本经验,结合平原地区的实际,提出战略战术要点。
从战略上讲,游击战争与农村包围城市是相向一致的。从战术上讲,《大纲》提出:避开敌人的大部队,消灭敌人的小部队;利用各处树荫、沟港,设置疑兵,疲劳敌人而后进攻;迂回作战,把敌人引到小路上来,然后解决它;乘敌不意,进行奇袭,同时发动农民到处响应,这些正确的游击战术,对红十四军作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红十四军第一师打垮敌人八路“围剿”的战斗,是红十四军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的著名战例。
但1930年6月以后,党内的左倾冒险计划打断了红14军计划的军事发展策略,所谓“准备会攻南通,截断长江,进攻上海、南京”,这完全是幼年红14军力所难及的任务,这也是红14军过早夭折的主要原因。
红14军的军事实践,恰恰反证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在当时是高屋建瓴、科学高效的。
4、红14军的党建思想
  何昆墓
通海如泰根据地的红十四军,其组成有其特殊性,即营以上干部基本上都是富家子弟兼知识分子,作为封建士大夫的后裔,他们的强国梦是建立在与旧世界的决裂之上的。因为这些先进知识分子卓越的视野和思维,党的建设成为通海如泰根据地人民军队建设的重中之重。
处于初创阶段的红十四军,实际兵力相当一个团,受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斗争形势决定,红十四军接受通海特委的统一领导,通海特委成为确定红十四军作战方略和重大行动的主要决策者。
作为江苏唯一的中央序列红军,红14军军一级的领导由省委直接任命,但各支队(师)的负责人,则由通海特委则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的,有些重要职务则由特委同志担任。从采取重大行动的决策看,进攻老户庄,是经过红十四军军部和通海特委研究决定的;“八三”黄桥暴动,也是通海特委召集如泰红军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的;红十四军后期分为四个游击队以应形势之变,还是通海特委与军委召集会议研究决定的。这些,都体现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红14军一直被纪念着
此外,为了紧跟党中央的政治路线,红14军还仿效中央苏区初步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各支队普遍组织了政治部,统一指挥部队中的党、团组织从事政治上的教育工作。并明确“政治部目前最主要的工作便是扩大红军、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宣传,帮助并且积极的扶助所在地的地方党部与群众团体发动群众斗争。”
红14军的党建工作实践,充分证明了我党和毛主席在革命斗争中高人一等的智慧和远见,这是极具说服力的。

红14军的精神得以传承
综上所述,红14军和何昆军长虽然在历史长河之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是他们最大的价值并不是在于他们的战争功绩,而恰恰是他们“富于理想,忠于人民,甘于艰辛,勇于牺牲”的精神和情怀。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现在之所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恰恰是因为我们是站在何昆军长等这样的“巨人”的肩膀上。所以,请以深刻而崇高的敬意永远地缅怀他们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15:47 , Processed in 0.01029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