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两岸无法和平统一,最终该如何处理?邓公40年前就给出答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18:07: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如果两岸无法和平统一,最终该如何处理?邓公40年前就给出答案                                                         2022-09-13 10:17                                       

             如果两岸统一的愿望,我们无法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那么最终我们该如何处理呢?其实这个问题,我们邓公早在40年前就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1984年中顾委第三次会议上,当再次提起台湾问题时,我们的邓公眼神坚毅地说道:“如果台湾统一用和平的方式走不通,那么我们不排除使用军事手段,中国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当然邓公表明的意思,也是在向美国传递一个明确的态度,我国对两岸的关系非常的重视,重视到甚至不惜一战的决心,面对我国如此强势的表态,美国表面上是答应了,可背地里却又打起了小九九。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中美两国关系的转变,台湾问题也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1972年美国现任总理尼克松访华后,随即 中美便在上海共同发表了联合公报。
公报中明确表示一个中国的立场,并且还在公报中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和任何国家任何问题无关,美国也将撤走全部的武装力量,并且中国严禁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美国则是公开立场表示,对此没有任何意义。

然而表面上和和气气的美国,却在背后并没有善罢甘休的意思,一些美国的鹰派代表,甚至仍然有打算插手台湾事务,不愿意放弃台湾问题。
并且还想要在中美两国建立联系的过程中 占据上风,在了解到美国的真正意图后,邓公随即便展现了我国的坚定态度,那么美国为何要死皮赖脸的,死咬着台湾问题不放呢?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香港 澳门以及台湾,迟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甚至某些西方国家为了遏制新中国发展,故意给新中国制造了很多麻烦。
但是在我国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最终突破层层的困难,将原本属于我国的香港及澳门,完成了回归祖国的怀抱,但是在美国的插手下,以及历史问题的影响下,台湾至今还漂泊在外,始终牵动这所有人的心。

朝鲜战争的时候,美国更是不停地介入台湾问题,导致我国海峡两岸一度处于断联的状态,面对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屡屡挑衅,1958年8月23日,毛主席一声令下炮击金门,决定以此方式来对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发出严厉的警示。
但是毛主席也从美国的做法中,对于台湾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1963年随着周总理对于台湾问题的总结,于是便提出了一纲四目的方针,也为以后的一国两制思想,和促进两岸团结友善的交流,打下了牢厚的基础。
1964年随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也炸出了世界第五个有核国家,这一炸不仅奠定了大国的基石,也让世界各国再次刷新了对中国的认知,美国也是一改常态,加快了对中国建交的开始。

1971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两国也从此开启了破冰之路,但是看似进入蜜月期的两国,美方却在背后悄悄插手起了我国的内政,甚至还想妄图制造两个国家的言论,但是这个不可能且玩笑似的预谋,被邓公一眼就识破了。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而两国发表的建交公告上,美国也是再度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而后也中断了与台湾任何外交的往来。
但是历史的发展,总是会脱离预想的轨道,在中美建交后发布的公告中,虽然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是美国鹰派代表,仍然想从中作梗妄想给中国制造矛盾。

甚至在建交的前一年,还企图对邓公使用语言上的漏洞,希望能在以后在台湾问题上还有机可乘,但是我们的邓公是何许人也,一眼就看穿美国鹰牌代表的小心思,立即就台湾问题做出了强硬的表态道,“干脆就三条 废约,撤军,断交,现在是你们美国下决心的时候了”。

在中美建交的问题上,我们都以为是邓公发挥出的无限聪明才智,才使得中美邦交得以正常化,殊不知 在中美两国建交过程中,邓公的严正立场曾多次震慑美国特使,那么邓公是如何应对美国特使的?

1977年1月20日,卡特就任美国第三十九届总统,同年8月派遣自己的得力手下,美国国务卿万斯开启了访华之旅,罗伯茨·万斯是美国民主党有名的政治家,曾担任美国国防部法律顾问、国会顾问,和陆军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及美国的第57任国务卿等等。
因为强大的妥善处理能力和谈判力,于是在处理过众多棘手事务后,就被美国给予了一个,头号麻烦处理专家的名头,但也就是这个头号麻烦处理专家,却在中国碰到了钉子。

1977年8月22日,胸有成竹的万斯到华访问,首先接待万斯的是中国外长黄华,谈判一开始万斯就拉开了架势,率先对黄华表示道,美国将坚持中美在上海联合公报,发布的中美立场。
但是美国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一项公开声明,以此来表示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强烈关注,而且万斯还强硬的要求,中国既不能发表否定的声明,也不能发表任何有关武力解放台湾的新声明。

面对霸气十足的万斯,我国外长黄华毫不示弱地严正表明道,如果台湾问题不能解决,那么中美正常化关系将会被无限期推迟,要想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必须与台湾当局实现“断交、撤军、废约”。
来的时候气质昂扬的万斯,怎么也没想到刚开一开始就碰到了钉子,于是便提出要与中国最高领导会谈。

8月24日我们邓公便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宴请了美国来客,随着步入正题,万斯也开始了他的万字演讲。
他手里的草稿很长很长,足足有十几页那么多,演讲的开始无非是一惯性的,先讲起美国十分重视中美关系,希望中美关系正常化等等诸如此类,但是随着演讲的深入,逐渐暴露出来了万斯的真正目的。

总结起来如以下三点;
第一 要求中国必须公开或者默许的方式,做出对台湾问题不使用武力解决的承诺
第二 当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国还要继续为台湾当局出售武器。
第三 美国在北京联络处会升级为大使馆,并且撤销掉台湾的“大使馆”,但是美国却仍不死心的要求,继续保持与台湾的沟通,在台湾设立联络处。简单来讲就是,美国驻台湾的“大使馆”降格为联络处。

面对万斯的万字演讲完毕,邓公怎么能不明白万斯的别有用心,万斯的这些想法,已经完全违背了,中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
但是现在的万斯仍是自信满满,认为我国为了和美国达成关系正常化,一定会接受自己的内容提议,尽管万斯的语气非常的委婉和客气,但是邓公的脸色明显是凝重了起来。

邓公没有着急发言,在点上一支烟后缓缓的吸了一口,然后眼神坚毅的说了这样一句话,“台湾问题一直都是我们两个国家之间存在的问题,你们这样的行为,不是在推动上海公报 而是后退”
说完这句话 ,邓公等待了几秒然后,提高声音又异常缓慢坚定地说:“在我看来 你们想要留在台湾的建议,就是想要设立一个没有标志性的使馆,对此 我们绝对不会同意”。

听到这里 万斯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万斯来之前就一直知道邓公的难对付,但是怎么也没想到,邓公会如此的坚决果断直接。
他原先的计划是有来有回的协商,从而让谈判进入自己的节奏当中,但是邓公完全没有给他任何机会,万斯彻底僵在了谈判桌前。
而他揣在衣服口袋里的,按照万斯的意图协定的中美关系正常化草案,从会谈到结束自始至终也没敢拿出,来时的信心满满现在皆已荡然无存,最终在中国又停留了两天后,万斯无奈下只好十分沮丧的回到了美国。

而回到美国的万斯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我的一生处理过各种麻烦,但是唯独在邓小平这里,却第一次碰到了硬钉子,虽然万斯访华的目的并没有达成,可是也让卡特彻底清楚了,中国对台湾问题的底线,那就是绝不妥协,也为以后的建交洽谈打下了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再次将祖国统一提上了日程,不过不同的是为了实现目标,我国开始尝试一种全新的方式,来促成两岸的统一,那就是一国两制的想法,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但是从会议上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体现。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中美两国的企业交流逐渐频频,两国的关系越来越需要正常的发展,1979年春节佳日邓公携夫人访美,不仅再次声明了我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而且要求他们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动手脚,邓公回国后没多久,同年 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当局也随即发布对台湾地区的断联,并且撤出美国大使馆,以实现中美两国的正常化。

进入80年代后,台湾问题越来越严重,1981年,邓公在面对港台知名人士时,也再次强调中央对台湾的政策以及态度,强调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同时对于台湾当局仍然看不清形式的短浅目光,和仍然不愿意接受谈判的局面,邓公也对此做出了解释。

他说如果用和平的方式无法解决台湾问题,我们也决不能放弃使用非和平的方式统一台湾,如果不能实现两岸统一,台湾不知道何时就又要被人拿去了。
在邓公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后曾表示,台湾问题就像是我们的两只手,右手是和平 如果我们的右手被捆了起来,难道我们连左手都不能使用吗?

邓公也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想要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就必须有强硬的腰杆,于是 在1981年华北大演习后,邓公便将国家军事的发展,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让人遗憾的是,一直到邓公去世的那一天,也没能看到祖国完全统一的这一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5 13:21 , Processed in 0.00801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