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8年91岁萧克返乡,亲自援建嘉禾希望小学,萧克:我是人民的儿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14 04:18: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98年91岁萧克返乡,亲自援建嘉禾希望小学,萧克:我是人民的儿子                                              2022-09-08 11:01                                       

               1968年“五一”劳动节,萧克前往天安门城楼上,和广大的人民群众一起参加当天的庆祝活动。
不多时,毛泽东也来到了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看见萧克,立刻走过来,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道:“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资兴的龙溪洞吧?那时,你们有多少人,多少枪啊?”
萧克听到毛泽东的问,也十分激动,他没有想到这件事情已经过去40年了,主席还记得与自己第一次见面的事情。

萧克说道:“当时,我们所有人加在一起,总共有五六百人,但是当时只有50多条枪,300多根梭镖。”
毛泽东笑着,随后向当年说的一样,说道:“好哇,揭竿而起,揭竿而起,农民起义都是这样。”
兄长惨死,毅然参加革命
1907年7月14日,萧克出生在湖南省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的一个书香门第。
嘉禾县古称“禾仓堡”,秦时便成为了戌五岭的囤粮之地,后来由于经济十分落后,这里的人们生活开始变得艰难起来。
萧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嘉禾地处湘南,名为禾仓,实际是穷乡僻壤,禾不嘉,谷不丰。”
萧克家里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当时,萧家全家八口人只能依靠六亩半水田和一些旱地过生活,这些田地所产的粮食常常不够用,为了生活下去,他们只好在租种几亩水田来勉强维持生计。

虽然家里的情况不好,但是萧家却十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萧克的曾祖父曾是清朝贡生,后来当选为儒学正堂。父亲萧覃茂是前清的秀才,他的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之下,也能背不少的古诗。
家里几代人都是有学识的人,因此萧克的家里有众多的藏书,萧克从小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经常有时间就会去看看书增长知识。
萧克的曾祖父曾经用毛笔亲自抄写过一本《书经》,将它作为传家宝传了下来,用以教导后世。
在萧克父亲的兄弟中,他的三伯父是做学问做得最好的一个,家里的藏书也是最多的一个。因此,萧克将家里的书看完后,就经常跑到三伯父那里向他请教知识,顺便借书来看。
萧克7岁入私塾读书后,往三伯父家里跑的次数更加多了起来。每次,三伯父在书案旁读书时,萧克总喜欢在旁边转来转去,听三伯父吟诗作对。

萧克的三伯父是一位思想开放的爱国文人,当时世道艰难,他的三伯父为了发泄心中对袁世凯复辟,对软弱的民国政府的不满,写下了一首四言韵文,文中讲述了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这首诗对萧克今后参加革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萧克曾在三伯父的家里读过一本名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传》的书籍,他看后被书中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所打动。
1923年春,萧克的大哥萧克昌因为与当地绿林的关系得罪了当时的地主萧仁秋,结果萧仁秋为了泄私愤,以勾结土匪为名,将萧克昌抓进了县衙,勾结官府,当天就杀害了他。
当地绿林的首领名叫李赞易,他曾是萧克三伯父的学生,因此,他与萧克和他大哥都很相熟,几人之间有些来往。
当地的绿林成员多数是被逼无奈的农民,他们深知农民的不易,因此,他们日常抢掠罚款的目标一般都是当时的一些地主豪绅,用他们的钱去帮助贫苦的百姓。

这些绿林的行为侵犯到了那些地主豪绅的利益,因此地主们对这些绿林恨之入骨,萧仁秋就是其中之一,他经常欺压乡里的百姓,横行霸道,绿林对他的行为感到十分不满,萧克的大哥在听说这些事情之后,也表示十分气愤。
他原本就是一个性格十分刚烈的人,李赞易将这些事情告诉萧克的大哥之后,他立刻加入了抢劫萧仁秋的行动之中,萧仁秋怀恨在心,将他残忍杀害。
兄长死于非命,给了萧克很大的打击,痛失亲人让他对这万恶的社会彻底死心,他决心改变这样的现状,为哥哥报仇。
复仇和求知的渴望让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好好读书,走出家乡,去寻求新的更好的道路。
不久之后,萧克的二哥考入了建国湘军军官学校学习,萧克也考入了嘉禾县甲种师范学校。来到学校之后,萧克受哥哥的影响开始对兵书感兴趣,他在校期间曾读过不少的军事方面的书籍。

随着眼界的逐渐开阔,萧克渐渐明白只为哥哥报仇并没有什么用,如今需要迫切解决的是国家的问题。
虽然家仇难忘,但当时的军阀混战更引起了萧克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就在他迫切寻找挽救国家的办法的时候,他在广州求学的堂哥回到了家乡,给他讲述了很多的革命道理。
1926年2月,萧克受堂哥的影响,决定提前结束学业,离开家乡,前往广州参加革命。
家乡亲友帮助其革命
萧克在嘉禾甲种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学校校长李崇本在得知萧克家里因为绿林的牵连,大哥被杀,家里遭劫后,便竭尽全力帮助萧克完成学业。
他让萧克与另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一起白天上课,晚上为学校刻蜡板、印讲义,并且按照教师规定的份数印制,在李崇本的帮助下,萧克每学期都可以得到小洋十元,萧克靠着这个补助,才得以继续留在学校读书。

毛主席和萧克握手
萧克对于李崇本的帮助不胜感激,他也十分信任李崇本,因此,当他决定前往广州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李崇本。
李崇本在得知萧克要前往广州参加革命的事情后,表示十分赞同他的想法。李崇本称赞萧克有“鸿鹄之志”。
随后,李崇本不仅准许他不参加毕业考试结束就可以走,而且还为他提前准备好了毕业证书,甚至还慷慨借给他7块大洋做盘缠。
萧克安排好家里的事情之后,立刻远赴广州,之后考上了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第二期。不久,教练所归并黄埔军校,萧克就成了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学员。
北伐战争开始之后,萧克正好从学校毕业,前线频频传来好消息,当他听说叶挺率领的部队在北伐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消息后,心里十分高兴。

萧克
原本萧克离家从军,就是为了征战沙场,报效祖国,改变国家的局面,如今前方战事频发,萧克的心里也想为前线尽一份力。于是,他决定以“请假”探亲的名义,回到湖南追赶北伐部队。
在亲人和家乡乡亲们的帮助之下,萧克几经周折,终于成功进入了叶挺率领的部队,成为了71团3连的指导员。
1927年4月至7月间,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在上海、武汉等地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追捕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进步人士。
就在全国上下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的时候,萧克不畏强权,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爆发之后,萧克跟随南昌起义的部队一起南下,在广东汤坑遭到了敌人的伏击,由于双方人员存在较大差异,汤坑一役结束之后,萧克部队由之前的七十多人变成了二十多人。

南昌起义失败之后,由于部队受挫,人员溃散,萧克没有办法,只好一个人独自回到家乡嘉禾,和黄益善等其他党员一起重建了中共嘉禾南区支部。
之后的日子里,萧克带领其他几名党员一起秘密开展地下斗争,积极筹备力量,准备发动农民武装起义。
1928年,萧克听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剩下的人员来到了宜章县城,他立刻找到了其他的党员一起赶赴宜章。

叶挺
不久之后,萧克参加了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暴动”,暴动结束之后,组织上成立了湘南人民军宜章独立营,萧克担任独立营的副营长。
湘南暴动极大地震撼了湘、粤、桂一带的反动军阀,于是,他们联手对湘南人民武装进行了围剿。
为了保护革命火种,萧克只好率领独立营,肩扛梭镖大刀,从山峦起伏的骑田岭突出重围,向东行进。
1928年4月20日,萧克一行人在资兴县境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汇合之后,前往了井冈山。

1934年8月7日,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萧克奉命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率先从井冈山出发,由此,拉开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序幕。
1936年10月18日,红六军团历时两年零一个半月之后,终于到达陕北,结束长征。红六军团从最初开始的9700多人,辗转途经各地,发生大小战斗百余次,到延安会师时全军团尚有4050多人,是长征的各路红军中损失最少的一个军团。
1939年11月,萧克在冀热察区党委和挺进军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上正式提出“以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开辟平北新的游击根据地”为该区的战略方针,从政治思想上、军事战略上统一了三个地区广大军民的思想。
随后,萧克领导部队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冀热察广大地区的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大“扫荡”,使日寇完全处于我军的包围圈。

全国解放战争期间,萧克先后担任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以及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组织指挥了保卫承德和叶赤战役,控制联结华北与东北的交通枢纽,为东北解放奠定了基础。
荣归故里,扶持家乡亲友
萧克一生戎马,四海为家。见惯战场生死的他,晚年的时候也变得越来越想家。“月是故乡明”,家乡的山水、人、物时常萦绕在他心头,他的心里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家乡的亲人和朋友。
1981年12月,萧克为了缓解自己的相思之情,回到了阔别半个世纪的家乡。在进村之前,萧克特意吩咐司机将车停在村口,自己徒步进村。
工作人员看到萧克的举动,感到十分不解,萧克向他们解释道:“我这次回来是回家看看家乡的亲友,不是来视察工作的,只是一个人民的儿子回故乡。”

随后,萧克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走进了村子,这次萧克回家兴致十分高,他一边走,一边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向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房屋主人的情况。
虽然萧克很早就离开了家乡,但是他对于村子里的一切还是十分的熟悉,每一家的情况都记得特别清楚。
在家乡,萧克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萧克忍不住想起了之前的往事,“时光如梭”转眼之间已经过了这么多年,萧克感觉他参加革命归来在这里建立中共嘉禾南区支部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他用乡音和家乡的亲友热情而又亲切地打着招呼,一行人一路说说笑笑来到了萧克的家里。萧克十分关心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在聊天的时候,萧克鼓励大家要勤劳、要把事情做好,把工作做好……

萧克不仅热爱自己的家乡,他更热爱家乡的人民。萧克回到家乡之后,由于长时间没回家,他十分想念家乡的一切。
一天早晨,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萧克徒步来到了被当地喻为“嘉禾八大景”之一的珠泉亭参观。
当时,在途中正好碰到有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挑着一担谷子迎面走来,工作人员看到对方过来,两队人马马上就要挤在一起,于是,工作人员立刻向男人示意让对方让路,让萧克先过,萧克看到工作人员的举动立刻制止了他。
然后萧克径直下到了路边排水沟的旁边等候,工作人员只好与他一起过去等着,在中年男子担谷经过萧克身边的时候,萧克看他身子有些晃动,于是,他伸出手轻轻帮男子扶了一下装谷子的箩筐,让他能够平稳的走过。

萧克对乡亲们的关心不仅体现在这些小事情上,他还深入实地地为家乡的亲友们解决困难,当他得知大家对家乡的水井有一些意见的时候,他特意前往村子里的水井旁实地考察,他对乡亲们说道:“这样的井,水确实不行,要改造。”
这次回乡之后,面对家乡的变化,萧克心潮澎湃,瞬间诗兴大发,为此,他特意写下一首《还乡吟》:
“离家半纪经百战,至今耄耋始还乡。全村老小倾家出,季子归来无锦裳。”
萧克这次回家看望亲友十分高兴,但让他感到十分遗憾的一件事情就是没有见到当年倾尽全力帮助自己的李崇本老师。
这次回家他睹物思人,倍加怀念李崇本,当他来到李崇本的家里之后,才得知李老师之前因为他的事情被迫远离家乡,解放之前就已经离世,萧克听说这家事情后十分难过,感觉对不起自己的老师。

原来,早在红军时期,萧克曾经以自己的名义给李崇本写过几封信,没想到这些信件落到了国民党的手里,他们在邮局查获这些信件后,湖南省清乡司令部发出训令,通缉萧克,并且以共产党嫌疑案传讯李崇本,得到消息了李崇本只好远离家乡逃命。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李崇本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深深地埋藏在了萧克的心中。
在李崇本的影响之下,再加上萧克自己由于长期从事军事教育工作,对于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他一直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
1998年,萧克为了参加湘南起义70周年的纪念活动,以91岁的高龄再次回到家乡嘉禾县小街田村,这也是他继1981年回家之后第三次回来。
这次回来家乡的萧克看到村里的孩子上学十分困难,于是,他利用自己的关系,回京后立刻与香港实业家联系,后来得到了多位实业家的援助,获得了25万的善款。
随后,他将这些钱全部用于当地小学的建设,并亲笔为该校题名“小街田希望小学”。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多读书,增长见识,萧克用自己的积蓄向县图书馆捐赠了一万多本图书,县图书馆为了感谢萧克的付出,特意为他专门设立了“萧克捐书专藏室”。
随后,萧克为了奖励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初高中生,决定用自己的稿费在家乡设立教育奖。
2000年1月28日,在湖南郴州市委、市政府等的大力支持之下,萧克终于实现了这一心愿。
如今,萧克虽然已经远去,但他的丰功伟绩依然留在了家乡人民的心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14:26 , Processed in 0.00834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