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湘南起义,就没有朱、毛的井冈山会师,这个说法对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20 19:17: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没有湘南起义,就没有朱、毛的井冈山会师,这个说法对吗?                                                         

2022-09-15 12:34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王尔琢领导的湘南起义与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井冈山会师代表着毛泽东、朱德分别领导的两支传统起义部队聚集在一起,共同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大大增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更为解放全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前遇上了大麻烦。最后,朱德等人决定在湘南地区策划武装斗争,这才让大部队转危为安。
有人常说:没有湘南起义,就没有朱、毛二人成功会师井冈山。那么,湘南起义是否真的这么重要呢?

1928年1月6日,一支打着“国民革命军第140团”的部队,趁着夜色离开广东韶关犁铺头镇。这支部队并非国民革命军,真实身份是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军部队。
1927年10月,朱德希望将南昌起义余部隐藏在范石生的第16军里,为我方赢得宝贵的缓冲时间。
朱德与范石生达成共识后,“国民革命军第16军第47师第140团”的番号,就成为了起义军的伪装身份。
期间,范石生还给朱德等人送来各种军需物资。但仅过了两个多月,范石生包庇南昌起义部队的消息,便被广东军阀当局知晓。蒋介石当即下令范师生解除南昌起义部队武装,如遇反抗,可直接就地正法。
范石生心里同情起义军部队,更不愿手足相残。他写了一封信,派专人交给朱德,让他带人赶紧离开广东韶关。
朱德收到范石生的亲笔信后,决定立即脱离第16军,按照广东省委的指示,先去东江与广州起义余部会合。
没想到,半路上朱德获知国民党第13军方鼎英部正沿着水路开往南雄,切断了他们的去路。

与此同时,蒋介石悬赏银元20万,要朱德和陈毅的人头。
进退两难之际,朱德与陈毅马上做出决断:放弃去东江的计划,收集广州起义部分失散人选,壮大自身力量后,折向湘南。
这是朱德在心底里盘算了无数次的计划,作为南昌起义的主要指挥与参与者,朱德深知南昌起义会失败,就是因为部队没有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
湘南地区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各级组织较为健全,离井冈山根据地比较近。
朱德的当务之急是先找到一块根据地休养生息,发展群众,然后再与毛泽东等人会合。如果一股脑地往井冈山方向奔去,很有可能在半路上就会被敌人埋伏,让部队损失惨重。
于是,1928年1月6日,朱德带着部队离开广东韶关犁铺头,前往广东乐昌县杨家寨。
部队刚刚来到杨家寨,宜章县委书记胡世俭和县委委员高静山、陈冬日等人都来了。
大家伙一起商议如何成功发起湘南起义。有人提议:要想成功发起湘南起义,就必须先拿下宜章县城。反正宜章城内国民党守军不多,倒不如来个快刀斩乱麻,一举击溃敌军,乘势发动群众起义。
还有人说:湘南起义事关重大,宜章县城是座“石头城”,易守难攻。非要硬攻,肯定会导致部队伤亡过大。
虽然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但最终却没有一个可靠的方案。

朱德耐心地听完大家意见,最终提出了“智取宜章”的作战计划。
朱德认为:当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李唐战争”(李宗仁与唐生智军阀混战),蒋介石与唐生智还在湖北厮杀,湘南地区敌人力量比较薄弱。其次,正值年关,地主逼迫贫苦农民,使得贫富阶级矛盾更加尖锐。我们的部队经过短暂休整补充,战斗力大大提高,加上在当地群众基础较好,所以要好好利用这几点有利条件,不能强攻宜章。
接着,朱德命令出身富户的胡少海,以第140团副团长的名义,带着两个连返回宜章,先打下基础,静待大部队。
胡少海进入宜章城,当即发布全城布告:“本团奉国民革命军第16军军长范石生命令,进驻宜章,扼守城池。”
宜章城内的几伙乌合之众被胡少海这则通告给震住了,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眼看已经平定宜章内部混乱,胡少海给朱德送出一封密信,告诉他起义军大部队可按照计划顺利抵达宜章。
1928年1月13日,朱德带着部队,在群众一片欢呼声中进入宜章。当天下午,中共宜章县委在城内西门广场召开群众大会,朱德根据广东省委的指示,在会上宣布:起义军正式改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蔡协民任副主任。
由于起义军部队不费一枪一弹拿下宜章,不仅令朱德的部队士气大增,同时还带动了湘南其他各县的农民运动。

1928年春节前夕,朱德率领部队秘密撤出宜章,隐蔽在乡间休整队伍,发动群众,这时工农革命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发展至3000多人。
与此同时,李济深密令许克祥:带着独立第三师即日进剿朱德、陈毅所部。许克祥随即进兵岩泉圩,屯粮坪石镇。
1928年1月30日,经过周密调查,朱德与陈毅决定歼灭发动“马日事变”的刽子手许克祥及其麾下的独立第三师。
1928年1月31日,工农革命军向岩泉圩悄悄进发。早上七点钟,工农革命军兵分两路,彻底击溃许克祥部。
遗憾的是,大家都想活捉许克祥,却被这个刽子手抢先一步,乘坐小船逃之夭夭。
这次战斗,工农革命军俘虏敌军1000余人,缴获2000余支步枪、数百挺重机枪、数十门迫击炮、山炮,还有数以万计的银元。
后来,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的“黄洋界上炮声隆”中提到的那门炮,就是从许克祥那里缴获来的。
由于许克祥的“慷慨解囊”,使得工农革命军不仅得到了机关枪,还得到了山炮这种重火力武器,部队战斗力得到迅速提升。
这之后,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与军阀何键展开战斗,顺利拿下通往江西西部的重镇耒阳。

1928年2月15日,朱德带着工农革命军进入耒阳的公平圩,召开了耒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
之后两个月时间里,郴县、永兴、资兴、桂东、安仁等七个县,成立湘南苏维埃政府,革命风暴席卷湘南大地,数以万计的农民群众加入部队。
湘南起义后不久,根据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命令,粤、桂、湘三省军阀勾结起来,从南、北、西三面,纠结七个师的兵力,对湘南地区实行“围剿”。
朱德为保存革命力量,除留下地方武装在湘南坚持斗争外,主力部队和新组建的起义军全部撤出湘南。最后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向井冈山转移,与毛泽东会合,实现武装割据。
1928年3月上旬,毛泽东兵分两路去迎接朱德、陈毅上山。当得知湘南起义军正向湘赣边界转移时,毛泽东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攻占了汝城,减轻了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军的压力,掩护湘南起义军向东继续撤离。
1928年4月24日,朱德、陈毅率领的1万余人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来到江西宁冈,四天后,朱、毛顺利会师。
湘南起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时,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正面临敌人前后夹击,稍有不慎便会全军覆没。

朱德果断决定带领部队进入湘南,开展湘南的革命斗争,策划湘南起义,运用游击战术,既保存了革命力量,同时还能武装自身。
另外,朱德在湘南地区找到武装起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办法,给建立扩大井冈山根据地带来了宝贵的学习经验。
同时,湘南起义在建军、建政,以及土地革命方面都做了大量尝试,恢复了党的组织,在七个县城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展武装力量。
可以这么说,朱德成功策划的湘南起义,是我军在斗争低潮时期为数不多的亮点。这场起义不仅极大震动了国民党反动派,同时还扩大了自身实力,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与敌人对抗。
虽然,湘南割据的局面最终没能坚持下来,但形势和政策是对我们有利的,并可能继续扩大胜果。
假如朱德、陈毅离开广东韶关,没有发动湘南起义,而是继续联络广州起义剩余部队。结果无非就是在半路上与国民党部队发生混战,敌众我寡,加上双方军事力量悬殊,起义军部队肯定会遭遇重创。
部队也可能会被打光,那就不会存在后面的朱、毛会师了。因此,湘南起义确实是奠定井冈山会师的基础。

这次起义事件,对建设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同时,这次的起义,也将武装斗争与工农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广大的范围发动群众,组织大批工农武装,保存与发展了工农革命军的力量,为武装起义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9 03:38 , Processed in 0.00735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