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郭汝瑰和刘斐互骂,举报对方是“共谍”,结果两人都是我方同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30 19:22: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郭汝瑰和刘斐互骂,举报对方是“共谍”,结果两人都是我方同志                                                         2022-09-30 10:39                                       

            1949年12月,在国民党“政府”彻底败退台湾以后,蒋介石专门对自己的失败做出了总结,并感叹道:“天下何人不通共?”
而这样的一句评价,不仅是对国民党失败的总结,也是对我党地下工作者的一种肯定。
但是让人感到惊讶的事情是,在国民党阵营时期,郭汝瑰和刘斐两位同属我方地下党的同志,于国民党在淮海战役惨败后,主动找到蒋介石,互相举报对方是“共谍”。
这不免让人疑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为何两人会互相举报呢?

郭汝瑰
隐蔽战士,红色特工
1924年,在孙中山先生的引导下,国共两党达成了第一次合作关系,并携手创办了一所以革命为目的的军事学校,为国民革命军培养了大量的骨干力量,而这所军校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
一年以后,郭汝瑰在朋友的建议下,考入了广州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第五期的一员。
彼时,黄埔军校内有存在着大量的共产党人,而郭汝瑰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逐渐了解共产主义思想。

黄埔军校
可是好景不长,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公然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把共产党人列为了敌对势力大肆屠杀。由于情况十分危急,组织便命郭汝瑰重返四川,利用他的堂兄郭汝栋川鄂边防司令部副司令的身份,出兵阻止蒋介石的反革命行为。
但是等郭汝瑰回到四川以后,却发现兄弟两人的立场完全不同,郭汝栋已经向蒋介石效忠,并打算彻底置身事外,不参与国共两党的革命斗争。
对于这种突发性状况,郭汝瑰只能将情况向组织上反应,静静等待下一步的指示。

四川军阀郭汝栋
值此期间,郭汝栋将堂弟郭汝瑰安排到了川军政治部任职,而郭汝瑰也趁着这个机会,到处宣传“新三民主义”,把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等政策宣传出去,并打大力斥责蒋介石的反革命行为。
1928年5月,在时任20军党支部负责人袁镜铭帮助下,郭汝瑰正式加入我党,从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彼时,革命形势恶劣,郭汝瑰虽然没有主动袒露自己的身份,但是堂哥郭汝栋却已经察觉了他的不同,为了安全起见,郭汝栋主动劝堂弟去日本士官学校读书,而郭汝瑰也觉得自己如果能去日本学点真本领,将来对革命事业会有更大的帮助。

日本士官学校
可是让郭汝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就彻底偏离了自身的道路,进而让他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地下工作者。
1931年,郭汝瑰正式考入了日本士官学校,并在那里学到了大量的军事技术和专业知识。
但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郭汝瑰与所有的中国留学生一样,大家群情激奋,一起向日本士官学校提交了退学申请。

九一八事件
在归国以后,郭汝瑰又报考了陆军大学学习,由于成绩优异的原因,郭汝瑰很快便得到了国民党海陆空三军总参谋长杨杰的赏识。三年以后,郭汝瑰以第一名的成绩从陆大毕业,但是为了不加入军队,帮助国民党反共,罗汝瑰主动放弃了高官厚禄,选择到陆大研究院继续深造。
西安事变以后,国共两党再次达成合作关系,双方枪口一致对外,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罗汝瑰也再次有了报效国家的机会。在友人的帮助下,罗汝瑰被推荐到陈诚所在的新编14师任参谋长一职。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大举进犯,并提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对此,国民政府也蓄势待发,调集了数十万大军赴淞沪地区抗战。而罗汝瑰所在的14师刚好就是此次战役的主力部队之一。

淞沪会战
恰逢,14师42旅旅长畏敌胆怯,罗汝瑰主动请缨,代替了那名已经被吓破胆的旅长,率领着8000余官兵坚守在南北塘口一线。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罗汝瑰主动留下遗书,并下令全军死战,但凡有临阵脱逃者,全部直接处死。
然后罗汝瑰又以身作则,主动奔赴阵地的最前沿,和基层战士们同吃同住,与日军血战了七天七夜,直到全军只剩下2000余人,也未曾将一寸土地让与日军。
经此一战,罗汝瑰的事迹,彻底在国军部队中宣传开来,而陈诚也对这名勇猛的战将表现出强烈的好感。之后在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中,郭汝瑰总能以优秀的军事素养,取得不错的战绩。

陈诚
长此以往,陈诚也越来越赏识罗汝瑰本人,并将他收入麾下,让罗汝瑰主动成为了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一。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罗汝瑰已经步入了国民党的权力中心,由于出色的军事才华和高超的指挥技术,郭汝瑰被举荐为国防部作战厅厅长。而他这个职务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蒋介石制定国军的作战计划。
长期的潜伏生活,并未让罗汝瑰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也许是看到了国民政府更加腐朽和黑暗的一面,罗汝瑰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愈加不满,为了尽早的和组织上取得联系,罗汝瑰开始四处打听我党的下落。

郭汝瑰
回归组织,互相举报
1945年4月,罗汝瑰通过黄埔军校的校友,联系上了我党的一位地下工作者,经过漫长的政治审查以后,组织上重新相信了罗汝瑰的真实身份,并向其传达了“继续潜伏,传递情报”的隐秘任务。
从那以后,蒋介石的每次出兵动向和国军部队的每份作战计划,我军都能准确无误地提前获知,甚至一旦有国军将领没有按照原定的作战计划,罗汝瑰都能用各种方式,将对方诓骗至我军的包围圈内,帮助我军消灭国民党的反动武装。
当然,由于长期以来的作战失利,蒋介石也开始怀疑我军在国民党高层中安插了卧底,所以对国民党内部展开了严密的监视行动。

蒋介石
对于这样的情况,郭汝瑰也想好了解决办法,在1948年10月的淮海战役期间,郭汝瑰专门制定了一份作战计划,然后又在这份计划传达到前线国军手中之前,传递给了解放军指挥部。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郭汝瑰又屡次挑起蒋介石变更方案的想法,然后让国民党军放弃淮海战场的外围防线,转而向徐州地区集结,增加国军各部在运动中被我军分割的机会,促使国民党在淮海战役的惨败。
等淮海战役失败后,郭汝瑰主动找到蒋介石举报,说自己的上司刘斐疑似是共军间谍。

刘斐
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举报,蒋介石也疑惑不解地询问道:“你有什么证据嘛?”
郭汝瑰其实并没有证据,不过他还是坚定不移地说道:“刘斐是国民政府的国防部次长,而我军的每次军事会议他都会参加,所以他有很大的机会窃取这些情报,尤其是在这次淮海战役中,连我们自己都没想到,委员长您会亲自变动作战计划,但是共军却总能先一步了解我军动向,所以刘斐肯定是共党。”
听着郭汝瑰莫须有的罪名,蒋介石感到十分头疼,因为在历次的军事会议上,都会有十几名高级将领参加,总不能因为人家每次都参加会议,就把人家给毙了吧。

蒋介石
而且据蒋介石所掌握的信息,陈诚所代表的中央系(土木派)和白崇禧的桂系一直很不对付,巧合的是,郭汝瑰刚好就是陈诚的人,刘斐也是白崇禧的亲信,这么看来,郭汝瑰的举报完全就是一起党内斗争,而这样的斗争方式,在国军队伍中也是经常会发生的。
于是,蒋介石先安慰了郭汝瑰的情绪,然后又答应会详细调查,最终无奈地将郭汝瑰送走。
对于这种情况,郭汝瑰也是见怪不怪了,眼见自身的嫌疑已经洗清,所以他也没有再做纠缠,假装成愤怒的表情快步离去。

刘斐
然而就在郭汝瑰举报之后没几天,刘斐也主动找到蒋介石,提出要举报“郭汝瑰是共军间谍”的真相。
看着信誓旦旦的刘斐,蒋介石再次无奈地询问道:“你说他是间谍,那么你有什么证据嘛?”
刘斐回应道:“当然有了,郭汝瑰太清廉了,既不贪财也不好色,家里面的沙发缝缝补补,已经打了好几个补丁了,这根本就不像我们国民党嘛。”

蒋介石
听到这样的“证据”,蒋介石当场怒斥道:“混账,难道我们国民党党员必须的贪污嘛?必须的锦衣玉食嘛?”
在被蒋介石一顿臭骂以后,刘斐垂头丧气地离开了,然而让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其实这两个人说的都是真的,无论是郭汝瑰还是刘斐,都是我党潜伏在国民政府高层中的“通共分子”。
那么,两个相同信仰的同志,为何要互相举报呢?这就要说一下我党的地下工作政策了。

郭汝瑰
按照中共特科的规定,无论是谁,只要是我党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情报人员,一律采取单线联系的方式,这样就避免了一个人被捕,进而造成我党地下工作者大面积暴露的危险。同时,如果没有得到上级组织的同意,任何人不得向他人吐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包括家人、朋友、老婆、孩子等人。
所以无论是郭汝瑰还是刘斐,他们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而在《郭汝瑰的回忆录》中,也曾提及组织上让他注意和刘斐的关系,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原因,郭汝瑰最终没有理解组织的意思,进而失去了与同志相认的机会。

郭汝瑰
各自起义,老蒋后悔
1949年,面对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情况,郭汝瑰也开始尝试脱离国民政府,临走之前,郭汝瑰决定再给我党送出一份大礼。于是同年7月,郭汝瑰亲自向蒋介石请缨,要求自己到一线去,跟国军战士们并肩作战。
对于这个主动要求“下放”的国军将领,蒋介石自然是好感倍增,眼见党国正处于危难之际,郭汝瑰想要力挽狂澜,蒋介石当即任命郭汝瑰为新编72军中将军长,并将四川地区的21军、44军、72军和三个独立师,全部交由郭汝瑰指挥。
而郭汝瑰也自信满满地表示:卑职一定不会让委员长失望,如若战事不利,吾必以身殉国,不负国家之厚爱。

郭汝瑰率部起义
看着眼前这名忠心耿耿的战将,蒋介石拍了拍对方的肩膀,然后送他缓缓离去。
1949年12月,前面还说着要以身殉国的郭汝瑰,直接在四川宜宾地区率部起义,进而破坏了蒋介石固守大西南的计划。
被残酷现实直接打脸的蒋介石也是一脸迷茫,任他怎么想,也没想到自己的心腹人员,居然会是我党的秘密特工。

蒋介石败退台湾
同样的是在北平和平谈判期间,由于蒋介石的无理要求,和谈直接破裂,而代表国民党谈判的刘斐同志,也跟着数十名国民党代表团脱离了国民党反动派,然后在香港地区宣布联名起义,并以特邀人士的身份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对于两名心腹人物的离去,蒋介石直接陷入了后悔莫及的地步,假如他当初听了两人的任何一个“举报”,或许都不会像如今这么狼狈,最终抵达台湾地区的蒋介石,发出了那句“天下何人不通共”的感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16:50 , Processed in 0.00910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