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浒传》中此人武功奇高,但运气极差,看似可怜实则是咎由自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5 03:40: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水浒传》中此人武功奇高,但运气极差,看似可怜实则是咎由自取                                                         2022-10-04 10:26                                       

         《水浒》里的杨志在职场上一波三折,命背运蹇,算是全书里数一数二的倒霉蛋儿。他先是给皇帝当“龙护卫”押送花石纲,怎知翻了船;后又为梁中书押送生辰纲,怎知半路又遇打劫。两次失职后,杨志无颜以对,逃亡途中不得不选择落草,从官员转变为强寇。杨志仅仅是运气不好吗?通过细读原著,发现杨志“霉运”背后其实是他性格在主宰着命运。

遇事逃避,杨志的致命弱点
杨志是杨家将老杨令公的后人,出身显赫。他年轻时应了武举,武艺高强,当了殿帅府制使。这虽是个下级军职,但对于年轻的杨志来说,实现“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的人生理想也是个不错的起点。
宋徽宗盖万岁山,搜罗东南一带奇花异石、文玩珍器。“花石纲”即为徽宗运送这些宝贝的运输队。一个“纲”为十艘船的编制。杨志就是押送“花石纲”的。派出的十个制使九个都顺利回来,只有杨志在黄河里遇到风浪,船翻物毁。杨志对这次工作失误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但他出事后,没汇报,无检讨,而是选择跑路。
为梁中书押送生辰纲,又遇到晁盖、吴用一伙人打劫。事发后,杨志先是长吁短叹,动了自杀念头。可是他对死还是缺乏勇气,只能使了上次的伎俩,又跑路了。

犯错误后的杨志从来没有直面错误的勇气,总以逃避的姿态消极以待。结果怎样呢?
失陷花石纲后,他在江湖中躲藏,无法光明正大地走在太阳地里。幸得朝廷赦宥,让他萌生了再进官场的念头。他为疏通关系,花光了金银,以至于售卖祖传宝刀。此时的杨志落得连街头混混都敢欺负。所谓英雄落魄,不过是杨志亲手给自己导演的一出悲剧。
失了生辰纲后,杨志又故伎重演逃跑了。这下反倒给同行的人有了推卸责任、逃避惩罚的借口。本来这起事故同行的军汉、都管、虞侯都难逃干系。正好大家给领导汇报时可以众口一致说成是杨志勾结匪徒打劫,现已无踪迹,为众人解了大围。而杨志的逃跑只能让他与自己规划的人生理想越行越远。

出问题不反省,杨志不得志的根由
押送花石纲时杨志在黄河遇到风浪翻了船。他将这场意外事故归咎为自己“时乖运蹇”。但是,朝廷派出十人,九个都能按时归队,说明黄河风浪这个看似意外的因素并不是主导因素。难道那九个人都没有遇到黄河风浪,还是他们成功避免了事故发生?杨志在行船前对当时气象、黄河水文情况有没有进行过了解?这些原著上虽没有提,但是从杨志性格看,他做事情还是不够精细,没有事前预案,更无善后方案。
杨志吃了这么一大堑后,IQ和EQ并无提升。他花钱通关系,找到军政当权人士高俅。高俅把他的简历一看,就勃然大怒。押送花石纲九个都能回来交差,就你失陷了,你不自首,“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免所犯罪名,难以委用。”一个人犯了错误没有积极改过态度,确实“难以委用”。高俅此番态度并不过分,但是在杨志看来就成了“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他把重返官场愿望落空的原因又归咎到了高俅身上。上次是“怨天”,这次是“尤人”,遇事怨天尤人就难以发现自己的错误。
虽然命运也曾垂青了杨志一次,让他在刺配大名府后因祸得福,受到梁中书的赏识,“得志”了一时。但是在为梁上司押送生辰纲失误后,杨志非但没有汲取当初失陷花石纲后的教训,而是重蹈覆辙,再次逃跑。
这就是杨志从来不反省自己,屡酿过错的悲剧根源。

不会管理,杨志的才能短板
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很精彩,其计谋不错,但还不能说杨志失生辰纲的原因是对手太强大造成。在管理押送生辰纲团队时,杨志存在很大问题。
在杨志领任务时,他向上司梁中书两次提出条件,一是将运送车改成扁担,军汉扮成行旅客商;二是随行的谢都管、虞侯必须听命于他。如果不依允,杨志就不接受此项任务。梁中书答应了他的条件,大力支持。在执行任务中,杨志完全不受掣肘,权限极大。
杨志的长处在于武艺高强,属于一人强,但是带团队不是靠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靠统一团队成员思想,大家共同朝目标努力。在管理押送团队这十四人时,暴露出杨志管理水平不高的真相。

首先,杨志眼里只盯着任务目标,忽略了团队成员,而团队成员正是目标完成的关键因素。这些人中除了杨志和老都管外,其他都是挑着百十斤重担,徒步行走在崎岖山路,体力耗费大,加之天气炎热,身体更难吃消。杨志考虑到所走路段属于强人出没,不能趁夜里凉快时行走,必须在太阳正热时开路,而且要快快行进,中途不得休息。
书中写道:“杨志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众军汉一齐叫将起来,数内一个分说道:‘提辖,我们挑着百十斤担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人当人!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便打去。”杨志不体谅他人,让团队成员意见很大,失去人心。
老都管作为团队核心成员,资格老,地位高,他也不尊重。倒是老人家对他一忍再忍,后来老都管也逼急了,说他:“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栈(指说话刻薄),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而且杨志管人没有好的手段,“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后来大家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任由你打,我在凉快地里该歇就歇。这已经失去了管理的意义。

其次,杨志凭经验办事,对团队成员也没有做好思想统一。杨志凭经验认为,必须趁白天行进,以免黑夜被强人盯上。他要求团队成员这么做,并未讲清道理,统一思想,让大家认为他只是一味喊“狼来了”,反而自失权威。事实证明,打劫生辰纲那伙人是在白天里进行的,杨志完全失算。光天化日之下,假扮成商贩的七个强人出现在杨志面前时,他也是肉眼凡胎,未看出破绽。所以杨志的“经验”不过是纸上谈兵。
最后,杨志定力不够,自己破自己的规矩。杨志起先不让大家买酒,怕有蒙汗药。后来被吴用奸计蒙蔽后,大家喝了商贩的酒,杨志自己也信念动摇,喝了酒。所以杨志与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十一担金银珍宝尽落贼手。如果杨志能坚守自己主见,行路途中不喝来路不明的酒,晁盖一伙打劫生辰纲的case恐怕进行得没那么顺利。起码杨志与强人搏斗一场,再负个伤,甚至殉职,在梁中书跟前落个“不是咱不努力,是敌人太强大”也合情合理。

甘拜奸相,杨志品行的瑕疵
张恨水评价杨志:“杨徒知顺水浒落草,玷污清白之躯,而不知在奸权之门,亦复玷污清白之躯。水浒强盗,搜括银钱于行旅,大名梁中书,则搜括银钱于百姓,何以异耶?”
杨志之前并不憎恨北宋末年的官场体制,他知道只有身在这个体制内才有可能实现“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的人生理想。所以在王伦劝他落草时,他拒绝,不愿玷污身家清白。他收拾了一担金银,去枢密院打通关节,就是为了重回体制内。他接受并践行了官场行贿成风的“潜规则”,忘却初心,在做人上已经输了一截。投靠高俅不成,他心生怨恨,但这种怨恨是因高俅未起用他,而并不是因为高俅是奸相。因为在杨志头脑里并无忠贤之分,所以他对另一奸相蔡京的女婿梁中书照样能肝脑涂地报效。

梁中书爱惜杨志是个人才,视为心腹,委以重用。杨志便早晚不离,听候上司使唤。梁中书搜括民财为岳父采办了价值十万贯的寿礼,让杨志去护卫押送,杨志照样领命执行,并不分辨金条“哪根是高尚的,哪根是龌龊的”。杨志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失误的话,能成为奸相的好“走狗”。或许是老天有意要成全他的“清白”,故而一而再地让他给昏君贪相办事出事故。
杨志不是个完人,他既有英雄气短甘拜人下的一面,也有快意恩仇痛杀恶霸的一面。如果说他是个“英雄”,那也不过是合了他的天罡“天暗星”——一个带着悲剧色彩、抑郁基调的“英雄”。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文:刘樱姝
插图源自连环画《水浒》
文字由历史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00:51 , Processed in 0.00722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