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煜经常被忽视的一首词,苏轼连写4首都不抵他这一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5 04:23: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煜经常被忽视的一首词,苏轼连写4首都不抵他这一首                                                         

2022-10-23 11:03                                       

       “众所周知,练武之人功夫达到至高境界,比武的时候便不再拘泥招式,可根据对方招数随意使出高妙的破解招数,或者自己无招,对手想破招就无从破起。其实,无论是练功夫,还是做其他事情,事不相同,经历的境界也是类似的。”
在文学中,无招胜有招用的十分“出神入化”之人当然要属李煜了。那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其实我们主要是从李煜诗词的招式上来看。李煜的这些绝招,用的让人称奇,随便一首变成为了千古绝唱。

我们常说的诗词最讲究的便是用词的辞藻,工整度以及韵律美,这三者往往缺一不可。其次,便是词人在不同处境之下对于名人典故的引用,好的典故引用起来不禁会令人感同身受,甚至还能成为经典之作,谈及这一点我们不得不说起辛弃疾,一首《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每句连用典故,使得整个文章颇有风采。最后这点就是古人之间对于意象的合用,这最考验的是词人自身的文化水平以及心境的高低。常见的风花雪月花以及各种亭台楼阁往往是词人做词的首选,利用这些唯美的意境进行混合,一篇完美的文章也随之诞生了。

不过上述的三招技巧,往往是考验词人的文学功底,一旦用不好,不禁会使词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沦为笑柄。
可李煜却不同,作为最早专门填词的文人,他所做的词中充满了干净、纯粹的意境,让人不禁沉醉在他的词中。他虽没有利用诗词的绝招,做出来的词却连连让人称奇,这便是真正的无招胜有招。

我们耳熟能详的《虞美人》中有这么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他以这种十分平静的轻柔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副令人惊艳的场景,而他所作的《相见欢》中,只此一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便把词中的景色写活了,让人久久不能忘记,而这也就是李煜词作中所流露出来的文学魅力。

单看李煜一生存世的30多首词作,它的数量并不算多。可是他的作风十分优美,有很多已成为我们如今无法超越的经典之作。那么今天要说的这首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首词作叫做《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常常被人所忽视掉。

大概是对于李煜而言,相较于经典的《虞美人》、《相见欢》来说,这首词缺乏文学名家的点评,所以久而久之,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可正是这样一首被忽视的作品,却称得上是一篇真正的佳作。
这首词的背景要从一幅画来讲起,当年南唐著名画师卫贤所画了一幅《春江钓叟图》,李煜见到此画后,变为这幅画题做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即使后来这幅画并没有完整的保存下来,可是这首词已经流传了1000多年。

纵观全词这27个字,在本首词的开篇便通过两个生动的比喻。花写出了这样一幅场景:大江之上的千里浪花不断的翻滚着,仿佛白雪一样,岸上一排又一排的桃花也是竞相开放,此时春意正浓。身边还有一壶美酒,手中握着一根鱼竿,世界上像我这样快乐的人还能有几个?
而本词开篇的第二句话则是为了表现江边渔父的逍遥生活:通过写江上,浪花翻滚如雪,一望无际;另一个则是在岸上,桃花竞相怒放的优美情景,这两句不仅是写景,也同样是对渔父行船的生动特写。

以春天桃李芳菲,色泽交融描绘出春景的绚烂,透露出明丽多彩的意境。余下几句更是以渔夫的自述来表达自身对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之情,对于渔夫这种淡泊名利的人来说,摆脱世俗的枷锁是多么的令人羡慕。

这种借景寓意的手法使得词中的意境更显清丽,而关于渔夫这个题材,其实苏轼也对此进行题词过,虽然都是写渔父的洒脱,但是相较于李煜的题词,苏轼的词作反倒显得不是那么流畅,缺少了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感。
诗词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最为宝贵的财富,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这份文化,而不要让它们遗失在历史长河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4 23:54 , Processed in 0.0070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