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唯一能与毛主席单线联系的特工都做了哪些大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06:03: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志和 于 2022-11-8 06:05 编辑

唯一能与毛主席单线联系的特工都做了哪些大事?   

2022-11-04 13:51                                       


     咱们之前讲了不少红色特工的故事,包括您要是看过一些谍战剧,肯定也能明白:干特工这一行,保密最重要,每个特工都会有那么几个联系人,而有的特工,保密级别高,联系人也只有单线的一个。
比如咱们今天的要聊的这位,他不仅在国民党军队中卧底多年,还能在身份濒临暴露时从蒋介石的眼皮子底下金蝉脱壳。
更特别的是,这么多年以来,他是唯一一位能和毛主席单线联系的特工,就连卧底时的代号都是毛主席亲自给他取的,以至于后来他的化名——范明家喻户晓,真名却没什么人知道了。
那么,这位特工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能获得毛主席的如此重视?他又在敌人内部创下过怎样不凡的功绩呢?
学医救不了中国 奋起反抗
范明的原名叫郝克勇。在陕西临潼一带提起他们郝家,那也是地方上响当当的名门望族了。郝克勇的父亲是军校毕业的高材生,后来在爱国名将杨虎城的麾下做特种兵营长,算得上是西北军的创始人之一。
西北军这支队伍很特别,与当时大部分的军阀相比,不管是高层首脑还是下面的将官,很多西北军人都对革命有着很高的热情,郝克勇的父亲更是如此。
在这种热血爱国军人家庭中长大,郝克勇和哥哥郝克俊可以说是从小就把救国救民的思想刻进了骨子里。
同时,优越的家庭环境也为兄弟俩创造了不错的学习条件。郝克勇打小就喜欢读书,而且一点就通,启蒙时的读物都已经是四书五经这个级别的了。等到了十岁,一般的小学生还在发愁日记怎么写的时候,郝克勇却已经能写出一些叙事明理的短文了。
不仅如此,这孩子还很有同情心,虽然自己不愁吃不愁穿,但看到街上有挨饿受冻、没钱看病的穷苦人,他就十分难过,甚至还因此萌生了学医救国的想法。
然而郝克勇的这个志愿却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毕竟家里有个行伍出身的老爹在这儿呢,长辈们自然觉得好男儿要想救国就该学文化、上战场。

郝克勇

尽管如此,郝克勇并没有放弃,他开始自学医术,而且很快就将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千金方》背了个滚瓜烂熟。他还隔三差五地跑到山上去采药,回来自己研究里面的门道,结果没过多久,这个十几岁的小郝大夫还真就开门坐堂,给邻里乡亲们义诊治病了!
如果按照这个设定走下去,郝克勇估计过不了几年就能成为远近闻名的神医,然而就在此时,他的哥哥郝克俊已经在邓小平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么,兄弟俩截然不同的人生规划又会给郝克勇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1929年,郝克勇被哥哥接到了上海,大城市的灯红酒绿没有诱惑到这个山村出身的小伙儿,反倒是那里各种的社会乱象让他重新审视起了风雨飘摇的中国。
不久后,郝克勇考入了建国中学,在学校里接触到了一些进步思想,他渐渐意识到:只有改革,才能拯救国家的命运。然而此时,他仍然报国无门,便只能投身到各色各样的学生运动中。
两年后的一天早晨,郝克勇像往常一样在上着课,突然他听到窗外一阵骚动,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不久前东三省已经被日军占领了!更可气的是,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三十万东北军几乎一枪没打就撤回了关内,将大片疆土和三千万同胞拱手送人。

日军占领东三省

消息传进来,学生们都坐不住了。因为大伙儿心里都明白,虽然东北和上海离得很远,但作为中国的门户,东北一旦失守,日军便可长驱直入,继续侵蚀中国的领土。
很快,上海各大高校的学生组织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请愿行动,准备到南京去当面要求蒋介石积极抗日,郝克勇就是学生中的代表人物。
但当学生们义愤填膺地走到火车站之后才发现,阻拦在他们面前的就是国民党的官兵,开往南京的火车压根儿开不出上海站,于是学生们硬是在站里等了三天三夜,可自始至终国民党都没有放行的意思。
眼看来软的是不行了,无奈之下,学生们只能自己动手强行发动火车,这才离开了上海,虽然中途也遭遇过几次阻拦,但最终还是抵达了南京。
就在学生们为阶段性胜利欢呼时,郝克勇却察觉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果不其然,他们刚一下车就又遭到了官兵的拦截,凡是上海来的学生都被堵在了南京城外。
几番交涉之后,国民党终于同意,给郝克勇等几名学生代表放行面见蒋介石,而其他人都被手持枪械的宪兵队看守起来,哪儿也不许去。

秉公执法却丢饭碗 弃暗投明
在宪兵的引路下,请愿团被带进了一所学校的礼堂。到了地方他们才发现,这哪里是面见国军的统帅,分明是进了敌人的包围圈,旁边里三层外三层都围满了宪兵。大伙儿等了好久,蒋介石才慢悠悠地走出来。接过学生代表递交的抗日请愿书后,他连看都没看就自顾自地开始发表演说。
讲台上,蒋介石激情澎湃地给学生们打包票,一会儿一句“我要北上”,一会又一句“我一定收复领土”,可台下的郝克勇听了半天,这口号喊得虽然挺真挚,可没一句落在点子上的,究竟什么时候,由哪支部队前往东北,他是半个字都没吐露。
这时蒋介石略微顿了顿,学生们本以为能听到点干货,谁知他话锋一转,居然开始教育起了请愿的学生。蒋介石一边批评学生们不好好读书跑来南京胡闹,一边胡扯共产党在内部作乱,扬言攘外必先安内。他在台上越说越激动,话题也是越扯越远,然而,听到最后,竟还真有几个学生带头鼓起掌来。
虽然蒋介石这番话说得云里雾里,但郝克勇的心里却变得明白起来,他终于认识到:蒋公的嘴,就是骗人的鬼。

回到上海后不久,淞沪抗战爆发,郝克勇和哥哥一起参加了义勇军。随后又加入了共青团,他决定利用自己的身份,尽可能在学校组建抗日团体。
1935年,由于家庭的关系,郝克勇进入盐务税警官佐学校学习。这里的学生大都来头不小,像冯玉祥保送到美国西点大学的毕业生、还有张学良东北讲武堂的学生,有很多都成了郝克勇的同学,其中还有不少是共产党员。
毕业后,郝克勇被分配到贵州的一个县城做税警,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份外人眼中的肥差,居然成了推动他加入共产党的加速器,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全国各地都有盐船走私的情况,税警们为了拿好处,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遭殃的只有老百姓。然而偏偏出了郝克勇这么一个眼睛里不揉沙子的税警,凡是经过他地盘的盐船,他全都加以严查,别说,还真就扣下了一艘走私船,而这艘船的主人也不是个善茬,正是时任湖南省主席的何键。
老话说,你断我财路,我就断你生路,郝克勇这一扣就让何键彻底记恨上了他。

何键

转过年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迫老蒋积极抗日。何键听说后心里暗喜——这郝克勇家不是和杨虎城有关系吗?正好来个顺水推舟,把郝克勇打成杨虎城一派,自然有人来收拾他。
果然这招一出,郝克勇一夜之间就丢了饭碗,不得不从贵州跑回了西安,但经此一事也让他彻底认清了国民党内部的黑暗。
回到西安后,他决心再多学点知识,于是又考入西安的东北大学分校继续学习,课余时间他继续参加抗日救亡团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经人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更名潜伏 带动大军起义
入党后不久,郝克勇就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党组织打算把他派到国军38军中,担任教导大队的政治教官,专门负责官兵们的思想工作。这38军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中央会选上郝克勇这么个新人到敌军内部去潜伏呢?
38军原本是隶属于杨虎城的西北军部队,军中有不少官兵都厌倦内战,甚至很多人看破了军阀的本质,早就想转变立场拥护共产主义了。
西安事变后,虽然国共停止了内战,但这场兵变还是让蒋介石惴惴不安,为了保险起见,他把西北军的大名写进了他的黑名单,还常常打着抗日的旗号,明里暗里地给西北军穿小鞋。

西安事变发生后,西安民众上街游行,拥护西北军

后来杨虎城被迫离开,他手下的部队不是被分化瓦解,就是被送上前线当炮灰,其中一路部队则在缩编后改为了38军,由杨虎城的得力干将赵寿山担任师长。这位老赵也不是一般人,早些年就率部与中共合作过,还提交过入党申请,抗日期间,他凭着与日军血拼的战绩一路升到了军长。
党中央看出了老赵这伙人干革命的决心,便想拉拢这股力量,这才决定派人到38军内做工作。
可究竟该找个什么样的人去呢?首先,这个人的政治思想绝对不能跑偏,最好是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活动经验,这样才能做得动别人的思想工作。其次,他还得是个本地人,一方面熟面孔好办事,同时也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
思来想去,党中央就找到了身为陕西人的郝克勇,这差事好像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就这么着,郝克勇开始了他的潜伏生涯。

郝克勇

起初,郝克勇的工作难度很大,由于老蒋对西北军一直放不下心,长期对他们实行严密监控,郝克勇想要瞒天过海,就必须另辟蹊径。
为了了解党中央的思想动向,他通过电台、报纸等媒介,听写和摘抄毛主席等几位领导人发布的文章,然后再归纳总结,转述为新的教材在部队中传播,他还在教导队内建立起了基层党组织,给更多官兵讲解共产主义理念和革命思想。
不到两年时间,他就在38军秘密发展了不少党员干部,连附近的老百姓都开玩笑地把这支国军军队叫成“七路半”,说白了就是离当“八路”不远了。
38军的变化也引起了国民党高层的注意。1940年末,陕西省主席接到一封从蒋介石那儿发来的绝密电报,电报中直接指出了国军中潜伏的地下党人员名单,要求立即实行抓捕,而郝克勇的名字赫然在列。
如果电报中的党员干部被全数关押,我党在38军的地下工作将会全面瘫痪,多年来建立的联络站点也有暴露的风险。蒋介石本以为自己打得一手如意算盘,却没想到手底下的人跟他早就不是一条心了。
陕西省主席在看到电报后,第一时间就和38军军长赵寿山通了气,俩人都没有要执行命令的意思,反而想继续和中共合作。于是,赵寿山亲自给郝克勇打掩护,批了张病假条,把郝克勇平平安安地送出了部队。

赵寿山

这一招暗度陈仓可把蒋介石气坏了,但更让他措手不及的是,郝克勇回延安晃悠了一圈后,竟然又杀回来了!而且这次还给老蒋带来了更为致命的打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回到延安后,郝克勇当面向毛主席汇报了38军的情况,得到了主席的赞赏。同时主席也明确表示,支持他回到38军继续工作,而且以后他可以和主席直接联系,而不必经过任何其他部门。
在最后一次谈话时,毛主席还用郝克勇母亲家的姓给他取了个新名字,叫做“范明”。就这样,郝克勇从此销声匿迹,而唯一一位受毛主席直接领导的中共高级特工——范明在历史的舞台上正式亮相。
1943年,范明回到38军,一进部队他就像永动机一样开始了高效的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发展了数百名党员和两千多名干部。
眼瞅着38军大批人的立场发生转变,蒋介石再也坐不住了,他火速下达命令,将赵寿山调离38军,转而让一个名叫张耀明的人担任军长。

张耀明

这个张耀明是什么人?他可是国民党内部出了名的反共干将。到任后,张耀明立即发起自首运动,一心想要通过大面积的株连铲除共产党,而范明也意识到必须尽快采取对策,他赶紧与主席取得联系,而主席只回复了短短八个字:尽快完成起义工作。
有了这则指令,范明也没什么好顾忌的了。他紧急召集地下党员商议起义事宜,几天后便领导了第17师成功起义。虽然没能带动全军起义,但17师的成功却像一剂强心针扎进了国民党的部队中。
在那之后,许多对国民党不满的官兵都纷纷加入了起义的行列,而此消彼长之间,解放军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一切无疑有范明的一份功劳,然而他的工作还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完成重任 一生传奇
随着西面战斗不断取得胜利,解放大西北成了下一项重点工作。然而西部民族众多,西藏又曾在西方国家的挑动下陷入内乱,想要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有一件大事势在必行,而这项任务最终也落在了范明的身上。究竟是什么事如此重要?范明又能否顺利完成呢?
党中央这回交给范明的任务就是——护送班禅。班禅是藏传佛教中两大转世活佛之一,在藏族人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如果此时能争取到班禅对我党的支持,无疑可以大大促进汉藏的团结。之前,班禅九世为了躲避战火离开了西藏,一直在青海居住,而如今的十世班禅也正在青海。
为了做好民族宗教和政治争取工作,范明下足了功夫,他自己先研究了不少文献著作,而后以自己的心得体会为基础编写工作手册等资料,从内部加强军队的民族政策教育。他还赶往青海,协调西部各地的党组织工作。
终于,在范明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班禅亲自致电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后来还经范明护送来到北京,在天安门城楼上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范明(左)与十世班禅(中)合影

和平解放西藏协议达成后,范明率领西北军区部队入藏。由于西藏海拔高,不少战士出现了高原反应,很多人感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再加上气温较低,还出现了浮肿现象。可即便如此战士们依旧负重前行,历时四个月成功抵达拉萨。
据说,历史上没有任何军队能翻越唐古拉山,而范明领导的入藏部队却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奇迹。1955年的授勋大典上,范明被授予少将军衔,用以表彰他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
后来曾有人这样评价范明的一生:多才、多艺、多灾、多难、多福、多寿,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6个词语,可仔细想来,没有任何一个是轻而易举就能达成的,或许只有将军这样为了信仰认真活过一生的人,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吧。
编辑:亚特
素材来源: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4 17:16 , Processed in 0.00842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