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骆驼祥子》,感受老舍先生笔下的人间世 2022-11-27 14:27
![]() 有人说,如果你想赏一幅旧社会烟火画,你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品一杯人生百味酒,你也可以去看《骆驼祥子》。 但它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今天,我们不妨跟着骆驼祥子博物馆馆长王咏一起走近老舍,品读《骆驼祥子》,一同感受“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笔下的人间世。 📖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老舍先生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并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以及小说《文博士》《我这一辈子》等一批优秀作品。 《骆驼祥子》源于老舍先生一位山大的朋友所讲的一个人力车夫“三起三落”的故事,后来老舍便成功塑造了“祥子”这一经典艺术形象。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 “祥子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较比有自由的洋车夫。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车的那一类,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的高等车夫。” 为了更加细致地描写人力车夫的衣着、动作、形态以及车子的结构、车把的样式,老舍先生常从黄县路走下坡,向右一拐,到青岛当时地“东方菜市”附近洋车夫扎堆的地方,跟他们聊天,方便仔细观察人力车的结构和车夫们的形象。 ![]() “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 之所以能够呈现出惟妙惟肖的刻画和细致入微的描写,正是因为老舍经常会邀请朋友或是下层劳工到他家,其中就包括人力车夫,故事的细节也正来自于他们。 ![]() 老舍先生乐于思索,苦心创作,他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塑造了书中祥子、虎妞等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形象。作为他职业写作生涯中的第一部小说——《骆驼祥子》一炮而红。 ![]() 此外,老舍先生创作了著名小说《月牙儿》《断魂枪》《黑白李》等,分别被收录入《蛤藻集》和《樱海集》;他还创作了散文《想北平》《五月的青岛》《小型的复活(自传之一章)》等,以及旧体诗《诗三律》、新诗《礼物》等。 作为一位著作等身的大学者,老舍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 老舍先生的足迹曾遍布国内,青岛便是他驻足的城市之一,他曾在这里度过三载,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旧居。骆驼祥子博物馆即是依托老舍先生在青岛市市南区黄县路12号的故居而建成的,是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来源:观海新闻 柳栋 摄 自2005年,市长办公会立项改造老舍故居,2009年正式施工改造,2010年5月24日“骆驼祥子博物馆”、“老舍·老舍”正式改造完成并免费对外开放。 ![]() ![]() ▲图片来源:观海新闻 柳栋 摄 老舍故居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住宅,有阁楼和红瓦坡顶。花岗岩门垛,保持原始面貌,门垛儿右侧悬挂由舒乙先生题写的“骆驼祥子博物馆”木牌,左侧悬挂“老舍、老舍”木牌,端庄肃穆。 既保留了“老舍故居”作为文保建筑的历史价值,又提升了其作为博物馆的研究价值。 ![]() 楼前正中矗立着老舍先生的半身雕塑,相隔5米就是这个院子的第二“主人公”——骆驼祥子与人力车雕像,博物馆的庄重气氛充溢着故居的每个角落。 ![]() ▲图片来源:观海新闻 柳栋 摄/骆驼祥子博物馆 院内围墙以陶版画的形式,分别镶嵌着老舍先生作品集锦和《骆驼祥子》连环墙画,记载着《骆驼祥子》的人世起落、人情冷暖和世事无常的生活,使得这个不大的院落显现出极富悠久文化的独特韵味。 ![]() “老舍故居”主楼2层,阁楼1层。其中,一楼为博物馆主题展区,分为序厅、版本厅、创作厅、艺术厅、青岛厅等多个部分,集中展示了老舍先生在青岛期间的创作和生活情况。 ![]() ▲图片来源:观海新闻 柳栋 摄 这里保存了故居老照片、文学作品手稿及老舍先生生前穿过的衣服等,将名人和故居深度关联。此外,博物馆内还保留着老舍留下的刀枪剑戟,与内厅的书桌笔墨形成鲜明对比,细细想来,却又不觉得诧异。 ![]() 老舍爱好武术,每天早起必定练上半小时;居住在青岛期间,他经常与鸳鸯螳螂拳第三代掌门人毛丽泉切磋武艺,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武人”了。 ![]() 来到这里,不仅能够了解老舍生平创作的成就,还可以亲临老舍生活、工作、创作的场景,实为一处有文化、有温度、可观赏、可体验的文化交流场所。 ![]() ![]() ▲图片来源:观海新闻 柳栋 摄 对老舍了解越多,愈发觉得这是一个可爱至极的人,文人的柔情、武人的豪情,都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既在学术道路上孜孜追求,又将日常生活过得饶有情趣,惹人喜爱的“人民艺术家”非老舍先生莫属。 ![]() “青岛的青山绿水是给诗人准备的......”在青岛的三年时光,老舍先生在这里感受着“诗意栖居”。 汇泉湾畔留下的脚印、中山公园里残存的茶香、厚德福里的觥筹交错、国立山东大学里的挥斥方遒,以及后世流传的篇篇著作,还有留给青岛的老舍故居,值得我们慢品、细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