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6-2
- 最后登录
- 2024-11-27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5177
- 精华
- 0
- 帖子
- 8154
|
为何欧阳修的这首情诗曾让李清照多次模仿,引为范本?
2022-12-02 11:18
文丨柳汀雪
一、开封夜冷霜露重
庆历三年,秋,京城开封。
这座城市早已沉睡,可有一个人却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他索性披衣起身,迈出房门,独自走在寒凉的院中。
他抬起头,凝望着着的黄叶,眉头笼罩着浓重的阴云。
不知,我朝太祖杯酒释兵权的那一夜,是否就注定了今日?
内政上:我朝一职多官,官员进取心不足,行政效率低下,贪污受贿屡见不鲜;贵族兼并土地,挤压贫苦百姓赖以生存的根基;贫民没有土地,国家税收难以上缴,起义时有发生。
军事上:宋初以来推行募兵制,到仁宗朝,国家军队总人数已经高达140万,占全国税收十之七八,国库空虚。朝廷推行更戍法,地方军队三年一换,兵将不不相习,兵多却不精。
外交上:朝廷对西夏和辽国连年征战,付出大量岁币,加重了朝廷的负担。
大宋无疑已经到了开国以来,最危亡的时刻,急需做出改革。
这一夜,睡不着的,不仅仅是欧阳修一个人。
二、得遇韩昌黎,从此终身误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江西永丰。
欧阳家喜得麟儿。
五十六岁的欧阳观乐得合不拢嘴,他的填房终于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老来得子,欧阳观唯一的心愿就是儿子能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可惜,他没能看到儿子长大的样子。
四年后,他在江苏泰州任上病逝。
孤儿寡母的日子不好过,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先带着他投奔了叔叔欧阳晔,没过多久又自立门户,靠给人浆洗衣服,缝缝补补为生,什么赚钱干什么。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没有钱,读过书的郑氏在沙地上拿着芦苇杆教欧阳修写字,后来这段故事记载在《宋史》里,被称为“画荻教子”。
好在欧阳修聪明,不仅记性好过目不忘,而且写出来的文章非常老练,俨然一颗大宋文坛的新星。
有一天,十岁的欧阳修从书摊上买到了一本书——《韩昌黎文集》。
《原道》、《杂说》、《师说》、《进学解》、《毛颖传》、《获麟解》、《祭鳄鱼文》、《论佛骨表》,堪称骨气端翔,光音朗练有金石声。
欧阳修这本书此爱不释手,把韩愈奉为心中偶像,把韩愈的文章当成满分作文模仿。
后来,欧阳修的文风就有点跑偏,行文讲究任意所至,不太注重韵脚。
在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的乡试中,他都没考上。原因就是考官认为他的文章不合韵。
《东轩笔录》里就有说“欧阳文忠公年十七,随州取解,以落官韵而不收。”
然而考不上丝毫有掩盖不了欧阳修的名气。
有人通过各种渠道把欧阳修的文章抄出来,金句黑体加粗,广为流传背诵。
“虽被黜落,而奇警之句,大传于时。今集中无此论,顷见连庠诵之耳。”
好文章大家都爱看,有人给任翰林学士胥偃推荐了一篇欧阳修的文章。
读完一篇文章下来,胥偃心中就一个想法,此子文笔奇佳,我的女儿一定要嫁给这样的人。
于是胥偃带着二十三岁的欧阳修来到了京城,保送他进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
准岳父对于欧阳修就一个期待:请发光,尽情地发光。
欧阳修果然不负众望,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
国子监是全国最好的学府,他是国子监里写文章最好的人,那是不是可以说,他就是全国写文章最好的人?
对于殿试夺魁,欧阳修很有自信,提前把殿试时穿的新衣服做好了。
没错,这个flag立的太早,结局有点打脸。
殿试完,状元是广文馆的王拱辰。原因是朝廷认为他“锋芒毕露”,要“挫其锐气”,给了个第十四名。
王拱辰当时没衣服穿,还借了欧阳修给自己准备的“状元服”。然而王拱辰身材比欧阳修高大,所以衣服有点不合身,样子还挺滑稽。
做人要低调,这次可算是给欧阳修上了铭记终身的一课。
欧阳修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岳父胥偃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欧阳修早早就实现了成家立业的人生大任。
三、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欧阳修洛阳过的春风得意。
他的上司是钱惟演,吴越国国王的儿子。
钱惟演归顺宋朝之后小心翼翼,唯恐有什么励精图治的想法,朝上被人参奏。
平日里他保留着王孙习气,为人洒脱。公事之余,他常常拉着属下赏花饮酒。
一次宴会,大家都到了,就少了两个人,欧阳修和一位官伎。等了一会儿,两人姗姗来迟。
钱惟演责问他们:“怎么来的这么晚?大家都等你们呢。”
姑娘回答:“天气太热,我去乘凉睡了一会儿,发现金钗丢了,找了好久,是以晚来。”
钱惟演说:“让欧阳修写首词,写得好就不治你们的罪,还把金钗补偿给你们。”
欧阳修提笔沉思,不一会儿,词立就。
“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临江仙》)
乍一看,没什么。上阙,一场雷阵雨,雨中荷花声,雨后彩虹,栏杆后有人凭栏。下阙,燕子归来,斜月如钩,水面波纹平。帘内有水精枕一对,枕边金钗横。
可你细想想,门外凭栏待月的是谁?帐里,金钗横卧,显然主人在睡觉。而金钗的主人为何在此时熟睡?刚才的两人又发生了什么?
这首词,状似写景,没一句落到实处。实则……妙处尽在不言中。
有很多人提出质疑,像这样绮绝的词,怎么会是欧阳修这样的大儒写的?一定是有人陷害他吧?
南宋的陈振孙就很笃定,说:“鄙亵之余,一二厕期间,当时仇人无名子之所为也。”
后来,全本的欧阳修词集印刻很多,大家才明白。欧阳修的诗词何止是有一二处不和谐的地方,简直是到处都是嘛。
所以,不用把偶像想的像圣人一样,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生活情趣的人。像欧阳修这样敢于在诗词中袒露内心的人很少,他是一个,苏轼又是一个。
他的一首《蝶恋花》特别有名,把一位闺中少妇的幽怨描绘得入骨三分,以至于后来的“婉约派”女神李清照崇拜的不得了,模仿了很多次。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钱惟演调走了。欧阳修做官的时候就没有这么轻松惬意了。
钱惟演走了没多久,他又接到一个噩耗,他的夫人留下一个早产的儿子撒手西去,年仅十七岁。
欧阳修悲痛欲绝,不禁回忆起他们新婚燕尔时的甜蜜: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下窗来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南歌子》)
早晨,妻子对镜梳妆完毕,跑到丈夫的书房里去。
一会儿问问他眉毛画得好不好看,一会儿依偎在他的身边摆弄他的笔砚,一会儿又拿起笔学着描花,一会儿又叽叽喳喳地问“鸳鸯”两个字怎么写。
就这样,妻子忘了绣花,丈夫忘了读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多美好。
而现在,欧阳修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这是一场永远没有醒来的梦。
钱惟演调离、妻子死去而欧阳修,也即将离开这里到汴京去上任。
如果可以选择,他宁愿一辈子不离开洛阳。
欧阳修含着泪写下了一首离歌: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玉楼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这首词高度评价: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四、初生牛犊不怕虎
也许是被京城的政治氛围感染,也许是终于到了有责任感的年纪,性格自由散漫的欧阳修终于把目光放在了国家大事上。
一回到京城,欧阳修就皱起了眉头。
给官员发工资要钱,用兵打仗要钱,给西夏和辽国纳岁贡也要钱。
钱从哪儿来呢?国家税收。
可由于贵族兼并和正常的土地买卖,普通农民手里不但没有地,而且还穷的解不开锅。非但没有钱纳税,搞起义搞得还风起云涌。
欧阳修觉得自己官职小,帮不上忙,把希望寄托在比他大18岁的范仲淹身上,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谴责信,嫌弃范仲淹“在其位不谋其政。”
范仲淹,很委屈。他觉得这锅不能自己一个人背。
范仲淹任参政知事,和富弼、韩琦、杜衍同时执政,把欧阳修拉来同时搞改革。欧阳修你觉得搞改革容易是吧?那大家一起搞。
于是就有了我们开头的那一幕,欧阳修大才子,为了搞改革,愁得睡不着觉。
“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弊政,要改革非得来剂猛药才行。
于是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以吏治为中心,从用人开始管。
从我手里夺权?宰相吕夷简气笑了。
那些害怕被政府部门开除的官员和吕夷简一起,反手送给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三顶大帽子。
宋仁宗一看,改革搞不成,弃卒保车吧,于是范仲淹就被贬官了。
欧阳修心情很复杂,要是没有他出的那么多主意,改革也许不会这么激进,范仲淹也许不会被贬官。于是写了《与高司谏书》,为范仲淹求情。
宋仁宗一看,不识时务是吧?年轻人应该多下去历练历练,欧阳修就被贬到了滁州。
五、滁州旅游大使
到滁州以后,生活终于开始向欧阳修下手,他的二任妻子也去世了,没过多久八岁的女儿也去世了。
我欧阳修不仅事业不顺利,家庭也不圆满,太心酸了。
在元宵节上,欧阳修看着满大街的年轻男女,喊着眼泪写下这首《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伤心完了,欧阳修恢复了豁达,在朝廷就干朝廷的事,在地方就办地方的事。
只要能有所作为,在哪里都一样。
于是滁州的官员就赶上了,欧阳修一来,政府机关马上被裁了三分之二的办事人员。欧阳修一看,人少了,连空气都好了。
我们先抓民生,再搞旅游,努力把地方经济带动起来。
欧阳修在滁州西南面的丰山上建了一座丰乐亭,并把这里建成了一个免费的游览区。
当负责种花事物的办事员拿着公文来请示他的时候,他居然在公文后面直接回复了《谢判官幽谷种花》。
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
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
想必,他的下属是怀着一言难尽的心情回去的。
听听,我一年四季都要来看花,这丰乐亭附近,不能没有一天看不到花开。这要求也太高了!
欧阳修在搞地方旅游创收的事业上干上了瘾,也找到了乐趣。有一回琅琊山的和尚智仙找他给一座亭子,提个名字。
欧阳修提笔写下了三个大字:醉翁亭。
于是他的文章《醉翁亭记》中的这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遂成为千古名句。
从此,欧阳修就经常来这里办公。
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办完公之后还和大家一起爬山、野宴,喝醉了酒就歪在草地上呼呼大睡。
六、北宋文坛共同的老师
欧阳修在地方上干得不错,皇祐元年(1049年)他被召回朝廷,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元年(1054年),欧阳修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担任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为朝廷选拔人才。
至此时,欧阳修才终于有机会参与国家的人事管理,这个机会被他狠狠利用了一把。
欧阳修最喜欢谁写的文章?韩昌黎韩愈!
虽然他是宋代人,但也要参与一波古文运动,他公布考试标准,只录取那些文辞优美,言之有物,切中时弊的好文章。写“险怪奇涩”太学体文章的人一个不录。
偏偏有人不信邪。
交来的试卷上,有一张写到:“天地轧,万物屈,圣人发。”欧阳修想,这一定是刘几。
翻开密封一看,不是刘几是谁?于是主笔一挥,从头刷到尾,这种标记叫“红勒帛”。批语曰:“秀子剌,考官刷”,欧阳修还让人张贴到墙上以儆效尤。
下一次考试,还是欧阳修当主考官,又看到了刘几来应考。
欧阳修阴恻恻地想:“除恶务本,今必痛斥轻薄子,以除文章之害。”找了半天,欧阳修翻到一张卷子,得意地说:“我又把刘几逮到了”。直到后来,欧阳修才知道这篇文章是另一名考生萧稷写的。
刘几这回学聪明了,换了名字,改了文风,写了《尧舜性之赋》,其中有一句:“故得静而延年,独高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欧阳修很喜欢这篇文章,还把它评为了第一名。
公布成绩时,欧阳修一看刘几来领卷子,当场愕然,表情极为精彩。
我们再回到嘉祐二年,看看欧阳修的“淘宝”成绩。
有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苏洵和曾巩;还有曾巩哥哥曾布;还有后来王安石变法中的得力干将,吕惠卿、章惇;还有程颢、张载、蒋之奇、朱光庭。这些人中,做到副宰相之位的就有七人基本上北宋中后期的政坛,都被包圆了。后来的王安石,也是他老先生的学生。
当时海内文宗,“天下翕然,共尊之。”
尤其是苏轼,他最为喜欢。每次拿到苏轼的新作,他都从早赞到晚,高兴地不知如何是好,甚至还谦虚地说,“三十年后,没人知道我欧阳修了……”
欧阳修虽然这么提携新人,也做过“坏事”,比如把北宋名将狄青从枢密使的位子上拉下来,再“一脚踢出”京城。
狄青当时声望很高,每次打胜仗归来,百姓夹道欢迎。英宗皇帝身体差又与垂帘听政的曹太后不和,立太子的问题悬而未决。朝廷暗流涌动,经常有流言称狄青有不臣之心,曾经故意穿黄袍……
欧阳修怕狄青被扣上谋反的帽子,忍痛请求真宗皇帝外放狄青。
七、六一居士退休了
久居要职,欧阳修才对于自己的定位有了准确的了解。
平心而论,他算不上一个特别好的副相,仅仅是因为声望高,才被推到这个位置上。
在他最风光的十几年里,他曾几十次请求调离权力中心、提前退休的上疏与奏折。
直到磨得真宗没办法了,才跟王安石开了个会,允许把他调到颍州。
他得意之下,写了10首诗赞美颍州的西湖。欧阳修觉得自己这一生,丰美又圆满。
论为官,他曾经做到副相,解决过仁宗立太子的问题;
论写文章,他位列唐宋八大家,跟他喜欢的韩愈一起;
论修史,他主持修订了《新唐书》、撰写了《新五代史》;
论声名,他提携北宋半个文坛;
论书法,他《致端明侍读留台執事》传世。
几乎是一个文人一生能做到的事,他都做了。
晚年,他只要“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六件事。
少了一个一吧?另外一个“一”,是他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