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书法是儿童体,修炼一生,90岁才出名,启功称他超过吴昌硕
2022-12-19 09:54
来源: 太一智慧书画艺术 书法古今
假如一个人写了一辈子字却不为人所知,对于这个人来说,他会是什么心情?又假如他到了90岁举办书法展,一幅字卖了上万元,他又会是什么感受? 而现实生活中,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就是近现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的陶博吾。 为了了解陶博吾,我们先来看看他给自己写的一幅挽联: 智既不能,愚亦弗及,碌碌庸庸,天地苍茫何处去。 生无可乐,死又奚悲,悠悠忽忽,飘流魂魄断归来。 看了这个挽联后,是不是觉得陶博吾这个人真的是内心很悲伤和痛苦? 他学习了一生,写了一生,画了一生,竟然还是过着贫困潦倒的日子。他都做了些什么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生?再看看他的另一幅挽联: 尝遍苦辣酸甜,几番东扑西颠,浊骨敢追超脱者。 历尽风霜雨雪,纵使千磨万折,黄泉不作可怜魂。 从上面这两首挽联中可以看出,一方面,陶博吾的一生是极其苦涩的,他受尽了人间的各种困苦与艰难,另一方面,由于对知识、对文化的修学,最终还是没有因为这些文化、书法、绘画把自己养活下去。只是到了90岁时,在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举办了自己诗书画展,才一举成名而被众人所知。 陶博吾生于1900年,1996年去世,江西九江人,中国近现代诗、书、画艺术大家,于诗亦卓然大家。尤其他的书法,被列入20世纪100年间最杰出的20位中国书法家之一。 对于陶博吾的书法来说,有这样两评述: 一种是他自己的品评,他在一幅对联中这样写道:“笔端具有英豪气,眼底曾无世俗情。”这幅对联是他对自己书法技法与格调的一个真实评价,如果仔细对陶博吾书法进行分析的话,就可以知道,这个时候,他注重的并不是如何去遵守古人法度,而是在书法的格调与气质上去做文章了,他写的是他自己,这个自己就是英豪之气,而英豪气又来自于他的内心。 另一种就是他人的评述。启功在观看了陶博吾书法展后说到:启功论其书曰:“在生动、随意、趣味、变化方面比吴缶老略高一筹。”另外,陶博吾被誉为近现代著名的“大文人书法家”,也许这才是对陶博吾书法的最真实的评价吧。 陶博吾出生在清朝末期,自幼开始写字,在这里练就了坚实的书法基础,据说他很喜欢写字,每每在书店见到字帖就买,那时候已经买下了几百本字帖,不论是真草隶篆,他拿到字帖就去练习,因此,后来人们才认为他是真草隶篆方面的书写高手。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他的书法又被称为“儿童体”、“幼稚体”?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字竟然也成为了书法大家?我想这其中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陶博吾的一生是艰难困苦的一生,是贫困潦倒的一生,他在学习中一路求知,又一路求真,在诗书画方面有着很高的修养,但因他自己的作品完全没有入“时代格调”,不被大众所认可或接受,一直到了去世前几年才因举办书画展而出名,就像齐白石一样,出名太晚,没有享受到书画所带来的益处,让自己的生活更好。 第二,他的书法作品是在写真实的自己。按理来说,一个人学古以后就要把书法变成自己离古人不远的方向上去,但陶博吾几十年的修炼后,认为书法就是要写出自己,而他认为的自己就是写出自己的心,就要脱俗。从这个方面来看,陶博吾的书法其实是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他没有向世俗妥协,他写的是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这也许就是那个脱俗吧。 第三,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既然一辈子也没享受到人间的美好与物质,但他就是他,与其他任何人都是不同的,哪怕是个人经历,哪怕是知识与认知,这就是他自己,是真实的自己。他的书法,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到,除了儿童、幼稚、朴拙之外,也有沉重、凝练的感受,这就是他的全部认知与人生经历的浓缩,他不同于其他人。 说明:如有侵权请告知撤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