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间情多,真爱难说,纳兰的一首词写尽了情人相见的美好与艰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1 07:12: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人间情多,真爱难说,纳兰的一首词写尽了情人相见的美好与艰难                                                         2022-12-19 21:01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他的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好像每一个多情的诗人都有一个凄美的悲伤离合故事,容若也一样。他从小和表妹两小无猜,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表妹曾暗示纳兰一句:“清风朗月,辄思玄度。”只可惜当时容若并未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后来表妹因选秀而入深宫,二人从此成陌路,天涯两端。后因国丧,皇宫要大办道场,容若利用此次机会得以和表妹相见。然而,咫尺间隔,却只有“相逢不语”,而这一相逢,更无情地成为他们的最后一见。一首《减字木兰花》就记录了这最后一面。
纳兰性德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字面意思:相逢时你默默不语,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轻颤。容颜娇羞而红润,凤翘斜插在你的鬟间。等到想要低声唤你,又怕深情凝望,被别人看见。想要一诉离愁,可你已转过身去,只能拔下玉钗在回阑轻叩。

这首词以精炼的笔触,描摹了一位多情的可爱的少女的形象。词的上片侧重静态的刻画,写出了少女外貌的美丽动人。下片侧重于动态的描摹,将其一刹那间复杂娇羞的心理表现的惟妙惟肖。全篇情景俱到,形神俱佳,生动感人。
上阕首句“相逢不语”,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个扣人心弦的场景:相爱者偶然相遇,心事却难以诉说,只能四目相投,默默远走。这种神态,恰是人物内心矛盾的真切表达,尽见苦闷之状。次句“一朵芙蓉著秋雨”,是一个细节描写,写多日不见,情人更加出落得像一朵带露的芙蓉一样摇曳生姿。后二句“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依旧是细节的刻画,描摹美人突然间脸飞红晕,抖动的玉钗泄露了心事。恰是一幅静态人物素描。

下阕承接上文:“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乍一相逢,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忍不住“待将低唤”,可是声音还未出口,又咽了回去。只因“恐人见”。呼唤之后,二人必定双目相对,深情凝视,甚至是相拥而泣,所以硬生生将呼唤压了回去。“欲诉幽怀,转过回栏叩玉钗”,不能呼唤,不能一诉衷肠,甚至连一个眼神都没有,如此分开又怎能甘心?于是抓紧时间,转过回廊,在不显眼的地方轻叩玉钗。这一的举动,蕴藏着千言万语,那是在满是温情的心中又深蕴着万般无奈的凄苦,那是心上不变的暗号,容若知道,她也知道。其实有时候,绝了心念,也不是坏事。
这首词在艺术性上的最大成就,是通过人物描写,塑造了一个含羞少女的形象。首先是肖像描写,“一朵芙蓉著秋雨”,写出她是那么可爱,简直就是一朵带雨欲滴的荷花,“小晕红潮”,写她的脸庞羞得泛起红潮,就更加妩媚迷人。其次是动作描写,写“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乍一相逢,机会难得,有多少话要互相诉说,但又怕别人看见,只好匆匆离开。“欲诉幽怀,转过回栏叩玉钗”,生动再现了少女轻叩玉钗的举动,那不是轻佻,而是少女内心复杂活动排解矛盾后做出的重大决定,即情定终生。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少女复杂的内心世界。

然而,再美的情感也抵不住环境的残酷。“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更何况是进入深宫。那一面,注定是他门最后的一面!从此容若郁郁寡欢,她的容颜,只能出现在他的梦和诗词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4 20:32 , Processed in 0.00807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