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代国宝《五牛图》的来之不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3 15:33: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唐代国宝《五牛图》的来之不易
东方文化杂志
2022年12月23日 08:00:29 来自北京市

《五牛图》唐朝时期的宰相韩滉所画

中国最古老的纸本画作

唐代的纸绢绘画真迹,能保存至今的已是寥寥无几,韩滉的《五牛图》便是其一。图画中,五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形象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韩滉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和筋肉,笔法老练流畅。牛的口鼻处则用细笔细勾,细毛都生动逼真。重点刻画的是牛的眼神,细致的程度流露出牛的温顺、勤恳又倔强的性格。
这件国宝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上五牛的背景,除了稀疏的枯树枝外,其它全无。而且隋唐时期,画作是不留作者名款的。只有从历代流转的藏家题跋一探究竟,最早是宋朝内宫收藏,元灭宋后,元代大艺术家赵孟幸得。特别是赵孟,经他鉴定,推断是韩滉真迹,后世也再无异议。之后是明朝项元汴、汪氏家族以及清朝内宫相继收藏。
这幅作品传至清宫时,被乾隆皇帝收藏于春藕斋。春藕斋位于丰泽园附近。丰泽园在紫禁城的南海,是举行春耕仪式的地方,乾隆参加仪式累了就会在春藕斋休息,这幅《五牛图》就是乾隆在一次休息鉴赏时,在画卷刚刚打开的地方盖了一个大大的“春藕斋”印章。但只有这印章还不够,乾隆为了表达自己对于农耕文化的重视,还亲自写上了“兴托春犁”四个大字,并亲自盖上了“乾隆宸翰”的印玺。清朝末年,《五牛图》被收于中南海瀛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大量文物遭到洗劫,《五牛图》从此不知所踪。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关心下,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成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专门在香港从事珍贵文物抢救工作。1950年,香港有消息称《五牛图》将以10万港币的底价在港出售。周总理得到消息后,马上给驻港新华社社长黄作梅发电文,“不惜代价,抢救国宝。”当时,翻译周总理这份电报的是黄作梅的弟弟黄作财。大陆文化部也马上组织专家前往香港鉴定画作真伪,组织人员协助国宝购回。

当这些专家赶到香港后得知,拍卖这幅藏品的是香港企业家吴蘅孙,正面临着破产危机,无奈之下急需用这部藏品换回一部分流转资金。这是他10多年前,在汇丰银行工作时收藏的。
《五牛图》经过专家鉴定,确是真品,同时也引来另外两股势力的抢夺,一股是一些外国收藏家,另一股势力则是蒋介石特派的抢画小组,蒋介石还特别指示,“无论价格多少,立刻拍回,不得有误。”这10万港币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但对于他们来说可不是难题。

就在黄作梅为短时间内凑齐10万港币发难时,眼看着拍卖时间就要到了,情急之下,黄作梅让手下的小报记者纷纷散播“《五牛图》是赝品”的谎话,一时传遍香港。面对拍卖品可能有假的传闻,为了验证真伪,拍卖行决定将《五牛图》的拍卖时间推迟半个月。
后来钱有了,但想买可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当时的香港还是英国殖民地,还有国民党特务的密切监视。为了能买到国宝,黄氏俩兄弟学起了韩信的兵法“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黄作财每天小心翼翼提着箱子频繁出入拍卖行,以吸引特务的注意和监视。他的行为也让特务们信以为真,并开始密切地跟踪。黄作财的故意和周旋,为黄作梅争取了宝贵时间。
此时,黄作梅正暗中找线人引荐,拜访了画的主人吴蘅孙。吴蘅孙明白黄作梅的来意,作为一个爱国企业家,愿意以6万港币卖出,让国宝回归祖国。
最终《五牛图》以6万港币被收回,为以防万一,由指派的可靠人员在拿到《五牛图》后的当晚就经广州送回了北京。
可是《五牛图》来到北京后,专家们发现因流传历史太久远,保存不当等种种原因,画作残破的十分严重,按照国家当时的技术能力是无法予以修复的。于是它只能遗憾地又收进了博物院的库房内,直到1977年。
这一年,故宫修复厂的孙承枝老先生接到修复《五牛图》的任务。他伏在案上,一连数日,手拿放大镜观察伤痕累累的《五牛图》画面情况:画身除了500多个洞孔与遍布的霉斑外,还有多处拙劣的补纸迹象,而且其接笔处已经变色……
孙老先生仔细推敲,制定出修复方案,又精心选择了故宫所藏的年代近似、质色相当的古纸,一切准备就绪后,修复工作开始了。当时很多工人们都围过来看。
只见孙老先生将一盆开水直接泼到了古画上,大家“哎呀!”一声惊叫。他再拿起排笔,蘸着开水来回清洗画面,再用宣纸慢慢吸干。片刻,奇迹出现了!霉斑消失不见,整个画作仿佛新作一般。然而这只是修复的第一步。

孙承枝老先生

接下来孙老先生对上面的数百个孔洞,仔细测量大小、观察缘口纹路、残损形态,然后在故宫选择对应的古纸,裁割拼对刮平,让其厚薄均匀,不留痕迹。接下来是托心、全色、接笔等修复工作。人们每天都会看到孙老先生戴着老花镜,有时全神贯注地配色,有时伏在案上细细勾勒……
就这样,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孙老先生竟然把这幅大小破洞百多处的《五牛图》修补得完好如初,当五头牛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众人面前,大家惊叹不已,连牛眼上的睫毛都清晰可见。

修复对比图

现在,我们有幸在数代人的热血付出下,完美鉴赏韩滉笔下视角多变的五牛,它们相互间首尾连贯,生动又富有情感,色彩古朴又浓淡突出,如此绝妙的表现,透露着韩滉独特的笔法和自己的人生态度,代表着唐代绘画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有很多绘画爱好者有机会观察临摹《五牛图》。在动笔间,感受古人如何执笔,如何通过通过牛的身躯和口鼻处的线条变化表现每头牛的形、神、气、韵,感受临摹画作的难度和不断调整、思考、修改,还有最终作品跃然纸上的快感。
相传《五牛图》为韩滉出游时,偶然看到田间姿态各异的耕牛为之吸引,便取出纸笔,描绘下一幅生动的耕牛,经过一个多月的修改,最终完成的。现在它不仅仅是人们感受唐代艺术的瑰宝,更是来之不易的镇国之宝。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16:05 , Processed in 0.0072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