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郭沫若李叔同谢无量的书法不服气?你真觉得你也能写上来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06:54: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对郭沫若李叔同谢无量的书法不服气?你真觉得你也能写上来吗?                                                         2022-11-16 13:50                                       

         这几天写了几篇有关郭沫若、李叔同及谢无量书法的文章,发表后各位网友的留言评论众多,这些评论有的令人深感佩服,感叹网友之中深藏有高人,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既专业又深入,其点评句句都能说到点子上。
但也有一些网友的留言令人略感惊讶,比如,有网友认为郭沫若的书法与农民歌手大衣哥一个水平,还有人评论说,李叔同与谢无量的字,不如农村集市上写对联的,甚至有人留言说,他们的书法也就是小学生的水平。

李叔同早期书法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从出生就在汉字文化圈中成长与受教育,所以,人们多多少少对书法知识都有一点了解,很多人对书法也比较感兴趣。在评论名家书法时,都在自已的欣赏能力层面上,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品评艺术,因为欣赏的角度不同,欣赏水平也有高低差异,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完全是正常现象。
对一个人的书法水平的评价存在各种看法,对其到底是好是坏有时拿捏不准,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不要说我们这些普通的书法爱好者,就是对那些在书法艺术领域见多识广的专家学者们而言,对一幅书法作品的评判,有时也会产生争议,也会有认识上的盲区。

郭沫若题《中国银行》当年,在筹备全国第一届书法展时,对谢无量先生的书法是否应当入展,就产生了非常大的争议,有人说看不出谢无量的书法的出处,看不到其有什么传统功力,认为他那歪歪扭扭的字如无源之水,似没有练过字的孩童的信笔涂鸦,如果谢无量真有传言中所说的那么好的书法功底,那应用他的一些临摹之作加以证明。后来,是启功先生力排众议,对谢无量书法中的“碑帖交融,求稚求拙,奇趣盎然”的艺术境界大加赞扬,全国的书法爱好者才能够得以欣赏到谢无量那与众不同的书法艺术。

谢无量书法我们在评论一幅书法作品好不好时所产生的争议,主要是源于我们对美的认识不同,源于我们的衡量标准不一致。当然更与我们自身的欣赏水平有关。在衡量郭沫若、李叔同、谢无量的书法时,如果我们能用一套大致统一的标准加以对照,那我们就不难得出一个让大家都能认可的结论。
其实,在书法艺术中,这样的标准是存在的,我们在衡量一幅书法作品,在评论一个人的书法水平时,无外乎用是否具备较扎实的书法功力,是否对传统经典有所传承,是否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以及是否有创新发展,具有自已的风格等方面来衡量。

谢无量书法我们用这些标准去对照衡量郭沫若、李叔同和谢无量的书法,就应该得出非常清晰的结论。
在对传统经典的学习上,郭沫若与李叔同、谢无量都下过很深的功夫。他们都具备较为扎实的传统书法根基,他们书法自我风格的形成,都是建立在对传统书法精华养分充分吸取之上的。
郭沫若早期对欧阳询、颜真卿的楷本下过功夫,对北碑也有过临习。郭沫若在草书上对孙过庭的《书谱》钻研尤深,这一点在他1940所书的《寺字韵七首》中,可以清楚得见。郭沫若的行书和行草书来自于他对所学楷书与草书的融合,来自于他对书法艺术的自我理解。

郭沫若颜体楷书题名郭沫若的书法能够常常被人提起,不是因为他曾经拥有的地位与影响力。许多年已经过去,早已物是人非,郭沫若的书法因气势与才情而得到认同,其神采与气质,更是令观之者每每感叹他那超群的艺术天赋。古人有云: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
郭沫若的书法正符合此理。
郭沫若是现代文化史上少有的通才,他在文学、历史、考古与文字学等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书立作成果颇丰,被称为一代文豪。他那杰出的文化综合素养在近现代文人学者中,少有比肩者,他的书法得益于此,拥有很深厚的字外功,其艺术水平与豪迈气质,远非什么大衣哥之流能够相提并论的。

郭沫若题《中国书店》谢无量的书法在民国时期曾经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小字行书尤佳。其结字自然天成,用笔如行云流水,不拘于法,融深厚功力和文化修养为一体,其盎然的情趣于自然的挥洒间显露。
谢无量对魏晋六朝的碑帖下过苦功,他的书法中处处都有钟繇、二王的影子,但谢无量却不甘心蛰伏在传统经典之下,他摒弃了二王书法技法中的“熟”和“巧”,以“生”和“拙”取而代之。谢无量还曾对《张玄墓志》与《瘗鹤铭》多有学习,他的书法在广学各家之法后,不甘心做他们的奴隶,于融会贯通之中,创立了自己的风格。

谢无量书法欣赏李叔同的“弘一体”,仅看其表象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弘一体”既没有什么笔法上的高妙之处,在结构上也没有丝毫奇巧,章法上也取顺其自然之势,一切都是文字原生态的样子,但“弘一体”的思想及艺术境界却绝对深邃高远,要想领悟其内涵,就要多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李叔同“弘一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的内涵极为丰富。评价书法作品,绝不仅仅只是单纯从笔法、结字、章法这些纯技术性的方面来衡量。
在中国书法评价体系当中,评价一幅书法作品往往会与书者的时代背景、人生境遇、精神内涵、思想境界、人品学识等很多因素相关联。
所以,我们欣赏“弘一体”时,应当尽量深入一点,因为“弘一体”产生的背景与《兰亭序》、《祭侄文稿》这些经典之作虽然截然不同,但却同样足够精彩,同样令人感叹。如果我们只是从表象进行简单评价,未免失之肤浅。

李叔同书法我们评价别人的书法,一定要对其学书经历多加了解,要谨慎客观,切不可只是看几眼作品就妄下断语,甚至脱口而出某某不如小学生这样轻蔑的评语。因为有可能你认为的人家之短,恰恰却是人家之所长,是人家所努力追求的艺术境界。你的欣赏水平有时会对你做出正确评价产生阻碍。当你说出不过如此,发出“这字我也能写,但因为我没有名气,写了也不被认可”的感概之时,也应当同时记得“一看就会,一写就废”,这个揶揄。

李叔同书法笔者参加过中书协和省书协的书法集训班,切身体验过“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的内涵。在书法界有一句话很流行,这句话就是“用作品说话”。千言万语不如你的作品有说服力。一个人才华横溢,学识深厚,见多识广,在书法艺术上有广泛的实践经验,而另一个人普普通通,甚至很少拿起毛笔,谁更有说服力,不用说也显而易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3 07:45 , Processed in 0.00812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