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45年罗荣桓去东北,被他手下的司令员傲慢相待,罗帅如何处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0 03:51: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45年罗荣桓去东北,被他手下的司令员傲慢相待,罗帅如何处理?                                                         2022-12-28 04:00                                       

      1955年,我国进行开国以来的第一次授勋仪式,而被授予功勋的,都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的开国将帅,曾经为战争与革命的胜利,付出了汗马功劳。
在所有被授勋的人当中,有10个人被授予元帅,这无疑是我国最高的军事荣誉,能够得到这项荣誉的,自然也不是一般人物。
在这10个人当中,罗荣桓被认为是战功最少的,甚至于,他的名声也没有其他9个人那么大,这件事还引起了民众的一些议论。
然而,罗荣桓所立下的战功,却绝对无愧于元帅的头衔。

图丨罗荣桓
在所有被授衔的元帅中,他是最早追随毛主席的,也是为革命建设,坚守最久的一位。相比于其他元帅,罗荣桓是唯一一位政工出身的元帅。
但他身上有着独特的魅力,按毛主席的话来说,他是一个老实人,并且可以共事一生。这个评价看似朴实无华,而实际上,却是对一个人的品格与态度,进行了高度肯定。
罗荣桓终生为革命与建设付出,始终脚踏实地,只做实事。可是,就是一个如此温和的元帅,在东北地区却遭到过下级的为难。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而罗荣桓又是怎样应对的呢?

图丨毛主席和罗荣桓
初到东北无人识
1945年,日军宣布投降后,就逐渐开始从我国各地撤军。
而日军刚刚撤出东北,我党和国民党几乎是同时,下达了收复东北的命令,彼时国民党的队伍率先到达了沈阳,为了拿下东北地区,罗荣桓奉命前往东北。
为了不打草惊蛇,引起敌人的注意,同时也是为了赶紧赶到目的地,了解情况,罗荣桓被要求,只能携带少量的人员。
于是,罗荣桓立刻就携500人不到的一支部队,由胶州湾乘船前往东北,一路上旅程十分颠簸,很多人不习惯坐船,都出现了呕吐和腹泻的症状。
而罗荣桓见到战士们如此晕船,就想尽办法让大家得到好的休息环境,把尽可能舒适的位置都让给了战士们。

图丨坐船
担心有些同志不能理解,为何要千里迢迢从山东跑去东北,罗荣桓还多次对大家,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与鼓舞,极大提高了众人的斗志。
好不容易在貔子窝登陆,没有过多的休息时间,为了不耽误战机,他们很快又出发前往沈阳。
而在当时,我国东北地区都是由苏军统一监管,并下达指令,当罗荣桓率领部队与苏军相接,并且表示了来意之后,苏军方面的态度却是反应平平。
他们表示,目前没有多的火车,可以供罗荣桓的部队使用,只能在货车的后面,给他们挂上一节闷罐车。
有些人觉得委屈,认为罗荣桓不应该只是这样的待遇,可罗荣桓自己却毫无怨言,还亲自帮战士们搬运东西,准备启程。

图丨罗荣桓
一进车厢,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原来这节车厢之前是装过马粪的,虽然经过打扫,但那种味道却还没有来得及消散。
在这种密闭的环境里,又如此难闻,实在是很让人遭罪,很多战士因此都感到非常恶心,心情也很不愉快。
可罗荣桓却处之泰然,甚至还安慰大家说,想一想战争时期的枪林弹雨,我们现在的处境已经是享福了。
他的这番话,确实极大鼓励了战士们的心情,大家渐渐也觉得能够忍受,没有之前那样难受了。
后来,当回忆起乘坐这节车厢的经历时,罗荣桓爽朗地笑着,坦言味道确实是不好闻,但当时毕竟有任务在,就不能害怕过程的艰难。

图丨车厢
可以看出,罗荣桓确实是一个有全局意识的优秀将领。关键时刻,他能够充分体谅战士们的心情,而且鼓舞人心。
等好不容易到了辽阳城,罗荣桓没有片刻的休息,就立马去拜访了城内驻扎的程司令,找他商量从这里前往沈阳的事情。
听说有人前来拜访,程司令先是把罗荣桓与参谋处的李处长,晾在外面不管,过了好长时间,才慢悠悠地从自己的办公室里出来。
一见他们俩,这个程司令就打断了罗荣桓正准备开口说的任务,并开始盘问起他的私事,像是多大年龄,家住哪里,这种细微末节的小事,一直问个不停。
李处长在一旁听着,渐渐感觉很不耐烦,可罗荣桓的态度还依然很平静,对方问什么,他就答什么。

图丨程司令
此时的程司令,并不知道罗荣桓的身份,以为自己是长官,觉得有必要多对这个“部下”问问话,彰显一下威信。
而事实上,罗荣桓被任命为东北军的第二政委,在他之上的只有林彪,这个程司令自然也就应该算是罗荣桓的部下。
眼看这些无聊的提问,已经进行了半天了,程司令依然意犹未尽,东扯扯、西问问,就是不给罗荣桓以主动开口的机会。
旁边等待着的李处长,实在觉得忍无可忍,直接打断了他的话,然后说道:“我们罗政委身体不是很好,就不陪您在这闲聊了。”
听到这话,程司令脸色一变,他原以为面前的,不过是一个小的干部,看不出他竟有如此重要的官职。

图丨罗荣桓
李处长接着说:“中央命令我们去沈阳参加相关工作,希望您这边能尽量配合,帮我们安排几辆车送一下。”
李处长的话,已经难掩自己的愤怒了,吓得程司令赶紧站了起来,一改之前的散漫和自大的神态。
他连连答应,然后就动身开始安排,由于害怕,他也没和罗荣桓道歉,甚至一句其他的话,也再没说过。
罗荣桓与李处长一同离开的路上,李处长还担心罗荣桓会感到委屈,就疏解道:“希望罗政委不要介意,程司令确实有时候喜欢啰嗦,但是他这个人心不坏,是诚心投身革命的。”
罗荣桓笑着回答:“他奉命在这里驻守,对每一支经过的部队都严格审问,这说明他工作用心,我当然不会介意的。”

图丨罗荣桓
这让李处长不禁觉得有些感动,换作一般人,早就受不了对方的如此盘问,可罗荣桓考虑问题的方式,却不是如此,他真正能够体察对方。
完成任务后的程司令,内心感觉非常惶恐,他为自己没能认清对方是谁,就如此不尊敬的态度,而感到懊悔。
而在以后,随着罗荣桓的职位越升越高,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程司令的内心更是不安,害怕受到责怪。
但实际上,罗荣桓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任何人,他更是把这件事,看作一件小事,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
那么,罗荣桓又为什么突然接到命令前往东北呢?此次作战究竟有多重要?

图丨罗荣桓(右)
罗荣桓此行有多么重要
早在1927年,罗荣桓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了革命的行列,从那一年开始,罗荣桓就先后多次参加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参与起义。
抗日战争期间,罗荣桓曾奉命率军进入山东,带领部队,与山东当地的抗日武装力量相结合,共同打击日本军队。
罗荣桓到达山东以后,迅速地与当地军民融为了一体,团结了巨大的力量,完成了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与此同时,罗荣桓进一步负责山东地区的抗日相关工作,以及根据地的政治相关事务。
而在与日军的交战过程中,罗荣桓不负众望,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组织与指挥能力,指导当地军民,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极大打击了日军侵略者。

图丨罗荣桓
罗荣桓以优秀的政治和组织能力,不断壮大了我军军事力量,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巩固与扩大,贡献了力量。
1945年,当抗日战争的形势,进入到最后的反击阶段,罗荣桓也收到组织命令,率领部队负责山东地区的反攻行动。
在他的统一指挥下,山东境内的大部分城市,都获得了收复,日军的势力被极大地削减,也振奋了我国其他地区,展开收复行动的信心。
而且不仅如此,在整个战争期间,罗荣桓的军队人数,获得了极大的激增,已经形成了一支30万人的正规军部队,而且还有百万人的民兵力量。

图丨罗荣桓(左二)
这对于我国后来的革命形势非常重要,正是这支军队,成为了后来解放战争的主力军之一,而在全国范围内,山东根据地的军事力量,都是数一数二的。
罗荣桓与东北地区的渊源,也就是从这里展开的。
在解放战争开始之际,东北地区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我军必须首先掌握。
几乎是在日本刚一宣布投降,国民党方面和我党,就都下达了收复东北的命令,国民党更是已经派遣军队,到达了沈阳。
此刻不容有半分的犹豫,为确保这个地方顺利拿下,中央任命罗荣桓,从山东前往东北,并率领自己的部分作战力量,对东北地区展开援助。

图丨罗荣桓
在解放战争期间,我国共设有4个野战军,而先前罗荣桓的军队,如今广布于东北、山东以及其他地方,在4大野战军当中,他的军队遍布了其中的三个。
由此也可以看出,罗荣桓为我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多么巨大,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贡献。
在罗荣桓之前,已经有李运昌的部队进入东北,负责的是守护山海关的任务。但他手下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以新兵居多,而且非常缺乏武器。
对此同样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他们早就达到了人人持有刀枪的水平。从直观的局面来看,我军非常不占优势。
因而,罗荣桓可谓是临危受命,肩上的担子十分重要。

图丨罗荣桓
为解放战争做出突出贡献
终于,在多方配合之下,罗荣桓带着战士们到达了东北,而他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字:乱。
整个城市完全没有秩序,各种管理之间,也不能够有效对接,而且由于这里的复杂形势,百姓更是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这一系列问题都说明,这里需要彻底的整顿与建设。
罗荣桓看到眼前的景象,并没有失去方寸,而是在头脑中,大概有了一个总的计划,并准备循序实施。
首先,他与东北局和东北人民自主军总部取得联系,从他们那里,详细掌握军队地区的实际情况,看看当地人认为都有哪些问题。
在掌握了具体情况以后,罗荣桓独自一人,翻看着很多有关资料,然后一边涂写,一边钻研。他很快就布置好了相关工作,让有关人员能够各司其职。

图丨东北
而接下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采取军事相关策略与行动,准备迎来一场硬仗。
罗荣桓与林彪很快就汇合了,两人协力总理东北军务,他们共同整合了25万人的军队,并对周边的地形地貌,做出了仔细的勘察。
等所有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他们将东北地区的情况,汇报给了毛主席。一直担心东北形势的毛主席,听了他们的报告,终于按下心来。
而此时,罗荣桓与林彪面对的首要对手,就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这个人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就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此次,他作为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保安司令长官,是蒋介石精心挑选的结果。而为了与共产党抗衡,蒋介石更是向美军,寻求在东北地区的帮助。

图丨杜聿明
1945年11月19日,当东北地区的战役正式拉开以后,林彪负责前线的总指挥工作,而罗荣桓则在后方,配合林彪认真完成各项辅助工作。
林彪向来为人充满了威严,看起来也很冷酷,而罗荣桓和他在性格上,正好互补,他对待下级战士们都是和和气气的,大家不敢和林彪讲的话,也可以直接与他沟通。
如此一来,军队里面既保持了严明的军纪,而且也保证了,大家有任何想法,都得以向上汇报。因而,两人的配合可以说是十分互补与默契。
1946年,东北军顺利解放长春,这使我军解放东北的进程,迈出了极大的一步。然而,国民党军队却对四平展开了猛烈的攻击,试图卷土重来。
为了彻底打击敌人在东北地区的力量,毛主席亲自下达指挥,让林彪与罗荣桓势必要打赢在四平的仗,而且一定要打得漂亮。

图丨毛主席
在两人的充分配合之下,四平这个地方被我军顺利拿下。然而,关于下一步该如何走,却面临了不同的争议与看法。
5月19日,东北军围绕着是否要坚守长春,召开了一次会议,这个会议的主要议题,在于林彪与大部分人所持意见的不同。
林彪坚决主张向北撤军,以寻找更好的防守阵地。这个时候,除了罗荣桓,没有其他人赞同他的观点。
林彪本身脾气就大,看到这样的场景,就更是闷闷不乐,如果就这样一直僵持下去,那谁也说服不了谁,而且还会耽误下一步行动。
于是,罗荣桓主动站了出来,帮林彪阐述理由。他一下就切中要害,指出长春作为一个大型城市,是很难作为防守阵地的,而一旦被敌军侵入,还有可能直接危及整个部队的安危。

图丨林彪
不同于林彪的执拗与沉默寡言,罗荣桓很乐意和大家慢慢交谈,并充分陈述理由,于是众人最终同意了他们的观点。
而林彪在会议以外,更是起到了实际的作用,他硬是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将20万左右的军队,带出了松花江。
成功撤离以后,我军的整体实力得到了保留,而且也为之后的战局扭转,提供了基础。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相当正确,而且非常紧要的,当时也多亏了罗荣桓的细细陈述,才让大家看清了局势,并把握好了时机。
而在辽沈战役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点,那就是锦州。毛主席曾亲自下令,要林彪务必先拿下这个地方,之后的仗,就能打得顺利了。

图丨林彪和罗荣桓
可林彪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锦州是块硬骨头,硬啃是啃不下来的。于是他拒绝出兵锦州,甚至还和毛主席,在电报上争论此事。
林彪确实也有他的理由,目前军队的后援物资并不充分,这场仗会打得很艰苦,而且傅作义也有可能赶来支援国民党军队,那我军的胜算可就不大了。
但毛主席的考虑更具高瞻远瞩,这场战役是不容易,可要是不打锦州,别的地方就更别提了。因而,再硬的骨头都只能迎难而上。
正好林彪犹豫不决之际,罗荣桓审时度势,觉得这场仗必须要打,于是他用温和机智的语言,巧妙地说服林彪,最终成功劝说他全力出击。
而在锦州的这场战役,我军也打得十分漂亮,10月15日,国民党12万人的军队被全面歼灭,我军成功切断了,国民党在东北与华北之间的联系。

图丨罗荣桓(右)
锦州战役使得我军的胜利进程大大加快,它在整个解放战争当中的意义,都非同寻常。而当人们都夸赞林彪打仗打的好的时候,也应该记得,罗荣桓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物。
建国以后,罗荣桓也继续为国家的建设,做出持续性贡献,他确实衬得上毛主席的评价,是一个能够终生为党为国,做出奉献的突出人物。
1963年,罗荣桓因病去世,这让很多同志与群众都感到悲痛万分,毛主席更是悲痛万分的说道:“国有疑难可问谁?”
但凡认识罗荣桓的人,都被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打动,而这种精神正是值得我们学习以及传承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1 14:13 , Processed in 0.00850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