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正的聪明人,有这四种处世的智慧,活得更高级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0 04:44: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真正的聪明人,有这四种处世的智慧,活得更高级                 2022-12-27 13:14                                       
什么是聪明?
真正的聪明,从来都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
真正的聪明人,有这四种处世的智慧,活得更好。

1
真正的聪明人,不怕吃亏。
古语云“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吗?吃亏或许不能必然带来福报,但是肯吃亏的格局与勇气,却是成事的必要关键。
李叔同曾说:“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单位有两个合同工,分别是王晓东和张孝峰,他们很年轻。
王晓东上学时学的计算机专业。
单位谁的电脑有问题,只要说一声,他都会帮忙解决。
他对交办的事很负责,从来都是很认真地完成。
几乎每次他都会把交待的事办得很漂亮。从未听他抱怨过,推诿拒绝。
相反,同事们对张孝峰的评价是“大滑头”,无论让他干什么,他总是有一堆理由,就算是正常的工作,他也会能少干就少干,更别说份外的活了。
同事们无论有任何事,轻易不找张孝峰去做,有事都找王晓东。他们俩个工资差不多,都说但王晓东比张孝峰多干了将近一半的活。
后来,上级给单位一个针对合同工转为在编人员的名额,工资可以上涨20%。单位举行投票决定,毫无疑问,王晓东当选了。

《菜根谭》里说: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咽得下口中苦,吃得得眼前亏的人,往往有着更强大的心脏,更积极的生活心态,自然也更容易收获成功。
郭德纲如今已经是相声界重量级的人物,而他年少之时,却因为人微言轻,没少吃亏。
那时候,他带着德云社艰难向前,却因为受到同行的打压与刁难,徒弟背叛、舆论风波、负面新闻......
而他是怎么看待这些亏的呢?
万事都有两面性,吃亏,有时候也是一种成长。怀着感恩的心态,用吃亏中收获的经验延长生命的宽度,才能让自己活得明白,活得漂亮。

正是因为一直秉持着这种态度,不恨不怨,默默磨练自己的相声技巧,积极而乐观地经营着相声事业,郭德纲才能走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成为相声界的一代宗师。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人生在世,人人都有吃亏的时候。关键不在于是否吃亏,而是你如何看待吃亏这件事,以及吃过亏之后,能不能吃一堑长一智。
既然亏已经吃了,再不能回头,不如用一种积极地心态看待它,从中汲取养分,砥砺精神。
相信吃亏是福,在吃亏中成长的人,才能真的享到后福。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李嘉诚刚开始创业开玩具厂时,接到过一张美国订单。
然而,玩具都已经运到美国了,这家公司却突遇资金问题,临时反悔,想要取消订单。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呀,李嘉诚却没有向对方索要任何赔偿,默默承担了这个亏损。
那是因为李嘉诚做生意有一个朴实而智慧的原则,那就是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对方吃亏。
后来,这个客户心存愧疚与感激,便介绍了很多的客人到他的工厂,并且成为李嘉诚的长久客户。
一次吃亏,为他积累了人脉,进而为事业打开了大局面。
在谈到“做人”时,李嘉诚说过:心甘情愿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能吃亏的人,人缘必然好,人缘好的人机会自然多,人的一生能抓住一两次机会,足矣!吃亏是福。
不怕吃亏的人,福气终会不期而遇。

2
真正的聪明人,能够低下头。
季羡林先生,有一次和臧克家在小饭馆吃饭。
邻桌是位带孩子用餐的女人,期间,女人去了卫生间,将小孩独自放在凳子上。
小孩伸手去抓桌上的小菜吃时,脚下一滑,摔倒在地,疼得大哭起来。
季羡林看见了,连忙将他扶起来。
恰巧,这时候小孩的妈妈从卫生间出来,误以为季羡林弄哭了自家孩子,张口就骂:
“一个大人欺负小孩,要是我儿子受伤了,我跟你没完!”
季羡林没有反驳,听着小孩妈妈在一边叫骂,安静地回到了位置上。
周围的群众看不下去了,指责小孩的妈妈蛮不讲理:
“是你家孩子自己摔倒了,这位先生好心扶起他,你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开口骂人,你真没良心!”
小孩妈妈灰溜溜地走了。
事后,臧克家问季羡林:“你明明被人误解了,她那样骂你,你为什么不还嘴?”
季羡林笑着说:
“和一个骂你的人还嘴,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争辩,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
在生活中,无论是做事还是与人相处,都要学会低头。

低头并不等于软弱,而是不与烂人烂事计较,少了不少麻烦。
生活总是充满酸甜苦辣,懂得低头,都是有智慧的人。
《史记-准阴侯列传》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当时的秦朝,胡亥上位,赵高纵权后,官吏贪污多,一片腐败。当时没有公正的法律,恶霸们一般都有官府撑腰,欺压百姓,无法无天,随便死几个人,都是常事。
恶霸们料定韩信不敢用剑刺他们,便放话嘲讽,“姓韩的,看你人高马大,老爱拿着破剑瞎转。今天如果你不怕死,就用剑刺我;如果你不敢刺我,就要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韩信看向四周,没有多虑,而是低下头,真的从恶霸胯下爬了过去,整条街的人都笑他。
在一片冷嘲热讽中,韩信忍受了“胯下之辱”。但是,他也因此逃过大劫,之后一步步拜将封侯,叱咤风云,走上人生巅峰。
韩信当时的做法是可取的。韩信是理性之人,能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他当时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怕他的一身抱负付之东流,怕他曾经的努力功亏一篑。死了,一切都没了可能,低下头换来了活的机会。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

3
真正的聪明人,有自知之明。
做人,不能没有自知之明;
做人,又最难有自知之明。
人这辈子,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及时发现和克服自身的弱点。总是太过自以为是、狂妄自大。
多少人的人生,正是毁于此。
《任正非正传》一书里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华为新招了一个北大毕业生。
这个毕业生第一天入职的时候,就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组织架构等各项问题,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

没想到,任正非看完之后说:
“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其实,一个北大的毕业生,本身就已经足够优秀了,但凡他低调一点、谦虚一点,不是这么自以为是,肯定会得到重用。
但若像这样高调炫耀、把自己当作多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反而会招来他人的厌恶和反感,最终丢了面子和工作。
这不是聪明,而是一种无知的蠢。
莎士比亚说过:
“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
真正聪明的人,都会理性地面对自己,有自知之明。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谋略家与外交家苏秦,早年间生活窘迫,穷困潦倒。
他虽拜鬼谷子为师,可却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
苏秦到洛阳游说周显王时,王上不信任他,大臣看不起他;
他西行至秦国,欲游说秦惠王兼并列国,秦惠王讨厌说客,也不理他;赵王也因他没权没势,不采纳他的建议。
甚至是他的家人,也在私下讥笑他做事舍本逐末,不治生产而逞口舌之利。
虽然受到连番羞辱、重重打击,可是苏秦并不自卑、气馁,而是有自知之明,相信自己,坚持理想。
后来,终于在燕国得志,苏秦的谋略得到燕文侯的认同和赏识,成功合众,担任六国国相,佩带着六国印章。
当年看不起他的人全都换了一张面孔,甚至家人也匍匐在地,不敢仰视。
一个人只有认清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走向成功。

“影帝”黄渤是娱乐圈公认的高情商实力派演员,他的演艺路却荆棘丛生、坎坷不平。
成名之前,他唱过7年的歌厅,做过舞蹈老师,开过工厂、玩具店,底层经验丰富。
他遇上过唱完歌了,人家突然不给钱,被逼着喝酒,说好话央求;遭遇过被歌厅观众起哄撵下台;经历过被导演嫌弃“这长相怎么上镜?不配当演员”……
一路走来,黄渤遇到了太多的坏人,也许换做一般人早就崩溃了,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很可能逃之夭夭。
黄渤一度也很尴尬,但是,他一直清晰地了解自我,明白自己的定位。
更难得的是,即便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和地位,黄渤仍旧态度谦逊,待人平和,时时照顾别人的感受。
自身条件并不优秀的黄渤,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仰仗“自知之明”。
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哪些事是自己能驾驭了的,哪些事是自己做不到的,懂得量力而行,不勉强自己。
知道自己是谁,有自知之明,找到自己的位置,能过好一生。

4
真正的聪明人,总是在谈感受,而不是讲道理。
无论做人做事,都逃不过一个“理”字。
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道理。
道理不是三两句就能说清的。
庄子说:夏虫不可语冰。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里,道理讲得越多,越会让听的人堵得慌,不想再沟通下去。
而讲道理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是真的想为对方好,但最后总会被冷落。
这种沟通方式,让别人厌烦,也让他们自己受委屈。原因在于:在沟通中,他们只讲道理,不谈感受。
人是需要适度讲道理的,但你整天满嘴道理的样子,真的让人很厌烦。

聪明的人,总能对人的情绪和感受有着敏锐的感知,并在这种感知的基础上有一系列应付办法,因此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比较有分寸,让人觉得恰当舒服。
笨的人,都喜欢讲道理;真正的聪明人,却懂得谈感受。
所有的说话技巧都基于理解本身,好的沟通永远都不是对方出一招我们套用一个解决话术,而是两个流动的人,在相互理解和感受之中对话,最后达到双赢。
那些大道理往往会用僵硬的方式阻断了理解和感受,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理解和感受,放下道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其中,有一个患者,曾经是一名好老师,后来突然就精神失常了。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她都会蹲在石头或者花草前仔细研究,有时候甚至趴在那里低声地嘀咕。
心理医生在多次企图和她交谈失败后,做了一件事:和她做同样的事。
连续十几天,心理医生没事就跑去假装研究那些花花草草、石头树木,企图引起她的注意。半个月后,这个方法奏效了,她注意到了心理医生,并开始主动和医生交谈。
至此,治疗才得以开展。
以切身感受的方式,去理解一个人,这是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的最好的方式。

比起给别人讲大道理,聪明的人,更懂得先尽力去理解别人的感受,再用让别人舒服的方式,循循诱导。
在和别人沟通的过程中,只讲道理,不讲感受,只会让对方感到厌烦;不讲道理,去讲感受,多考虑对方的情绪,才能让对方卸下防备。
《庄子》里有个叫士成绮的人,倾慕老子学说,于是不远千里,来拜访老子。
到了地方,看到老子其貌不扬,住的也乱七八糟,心中非常失望。
士成绮说:别人说你是圣人,我看是老鼠还差不多。
老子看了他一眼,低头继续读自己的书,完全不理他。
士成绮只好走了。
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太过分了,来找老子道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沟通方式,不管如何,把感受放在第一位,感同身受才能引起积极回应。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谈感受在前,讲道理在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8 17:30 , Processed in 0.00859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