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味“东坡肉”的背后:有曲折的故事、有知己红颜、有困苦时的洒脱和励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03:39: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美味“东坡肉”的背后:有曲折的故事、有知己红颜、有困苦时的洒脱和励志                                          2022-12-31 05:24                                       

      东坡肉:一道千古美食,背后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有生死相随的红颜知己,有面对挫折、困苦时的乐观和豪情。吃这道美食,真是赚翻了!

东坡肉和红烧肉 前几日,有朋友来家中做客,雷哥做了一道拿手的红烧肉,他边吃边赞边拽文:黄州好猪肉,价钱比粪土。慢用火,少用水,火候到时它自美。
我笑着回应他:这首诗说的是东坡肉,可不是红烧肉。他非常吃惊:红烧肉不就是东坡肉吗?
尽管红烧肉和东坡肉长得非常相像,但它们确实不是一个东西。

东坡肉是用蒸的方法做出来的,红烧肉是用炒的方法做出来的;
东坡肉的块更大一些,红烧肉的块稍小一点;
红烧肉吃起来有韧性,带着些许微辣和浓香,而东坡肉是肥却不腻,酥而不碎。
不过,即使两者傻傻分不清楚也无所谓,它们都一样的美味好吃。当然,雷哥觉得东坡肉更有内涵,没有哪一道美食比它背后的故事更动人。

故事 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之后,苏轼入狱四个多月,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当一个小官。苏轼自己开荒种地,并且以东坡居士自居,苏东坡这个名字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传说当地百姓因为感激苏轼为民谋福利,送了很多猪肉给他,苏轼的爱妾王朝云尝试各种猪肉烹饪方法,意外蒸煮出酥软红润的肉块,咬一口唇齿留香。
后来,苏轼把这种猪肉做法传授给百姓们,老百姓们非常喜欢,这种做法也渐渐流传到四面八方,人们把它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红颜知己 上文中的王朝云美丽聪慧,是苏轼的红颜知己。初为侍女,后为妾室,陪伴苏轼颠沛流离22年,不离不弃。
据说那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苏轼初见朝云,心生欢喜,有感而作。

《东坡笔记》中记载着一个故事,有一天苏轼吃饱了饭,拍着肚子对身旁的人说:你们说说我的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有人说是满腹文章,其他人说了很多,苏轼都不置可否。
最后,王朝云说:学士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捧腹大笑道:知我者,朝云也。从此对朝云引为知己,更加爱恋。

励志 苏轼确实一肚子不合时宜,虽然才华横溢,政绩出色。但是因为性格刚强,为人正直,一生屡遭磨难和坎坷。
旧党当政时,他被打压贬官;新党掌权时,他又被打击报复。新旧两党都因为他的不迎合、不妥协、不合时宜的性格,而把他视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异己。

经过几次大起大落,苏轼已深知人生祸福无常,对于荣辱和得失已经看得很淡。
在处于人生艰难低潮的黄州时期,苏轼没有消极沉沦,一方面不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兴文事,大长黄州的文风。
另一方面,苏轼在生活中也表现出了坚韧的乐观精神,如此困境,他却依然有闲情雅致琢磨美食,依然可以吃得香甜,睡得安稳。

正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所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者,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大富大贵的人,历朝历代如过江之鲫不稀奇,大部分发家也好,败亡也罢,都没有在历史留下一丝波澜。
真正的强者是那些即使饱受挫折打击,在人生的低谷也不消沉,依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保持对生活的乐观,活出真自我、真潇洒的人。

正如苏轼,在流放被贬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却研究出“东坡肉”这道美食佳肴,流传大江南北,千年不衰,至今仍被人们垂涎欲滴。
又一转手,挥毫泼墨写出名传千古的诗词文章,让后世无数文人学子吟唱不绝,遥想一代文豪斯时斯地是何等的风采,何等的豪情。

小结: 一道东坡肉,却能吃出故事,吃出爱情,吃出励志和豪情。
这也正是美食深层的意义,不仅仅只能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还可以对心灵和思想产生升华和启迪,让我们更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感谢你的阅读,我是雷哥,每日分享美食,传递快乐。大家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想,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00:29 , Processed in 0.00765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