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83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梦的人生》连载第十四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1:34: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十四

一九七六年是个不寻常的年月。在这一年,人们经历了地震、洪水、森林大火、哈雷慧星……又分别送走了三大开国元勋——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革命老英雄朱德总司令、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同年先后逝世,离开了他们呕心沥血为之奋斗终生的国家,离开苦苦期盼他们挽救国家命运并热爱着他们的人民。人们感到瞬间天空乌云密布,不知何去何从。

就在这年的四月弟弟回城了,被分配到沈阳第一制药厂,年底父母也按政策回到市里,三姐夫给找的临时借住的房子。后来三姐夫调到合肥,带着两个孩子先回了安徽,父母和弟弟就住进三姐家。弟弟结婚后父母搬到二姐家,三姐住到单位景兴二校,几个月后三姐也去了合肥。不久父亲被厂里聘为顾问,并分到一套住房,并且一直干到八十二岁才在儿女的劝说下回家养老。哥哥在一九八0年几经上访又重新复职回到原单位工作。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二,我经过一年时间的艰辛困苦终于回到沈阳市电磁铁厂复职,至此总算一家人又都回到了市里,还多带回来几个农村户口的家人。二哥一九七四年结婚,嫂子是中学教师,回城后到市五十二中学任教。他们有两女一男三个孩子,单位分给一室插间房子,暂时挤着住下,不久又调到铁西广场单位宿舍,住上了六楼两室一厅的房子。退休后买了一百三十八平米的半越式住房。二哥曾是铁西房地产局的技术科长,退休后又到过几家开发公司当顾问,直到二00七年得了脑哽塞才正式退下来休息。

二哥志文的一生真可谓多灾多难,从七八岁开始就带着妹妹弟弟分担家里的困难,十六七岁时还得了一次心肌炎,错过了考大学的机会。本来二十几岁时事业有成,也搞上了对象,是一个单位的,条件还不错,正要谈婚论嫁时,一场“文化大革命”把一切全都变了。二哥因株连被迫下乡,开始时不会干农活,生产队让他上城里拉大粪,就是到城里的公共厕所把起出来冻成块的大粪装车拉回农村作肥料。白天不能进城,都是晚上走,摸黑把粪装上车,天还没亮就得出城。两个人,一个赶车,他负责装车的。一次,三姐特意去看他,二哥有意回避,匆匆说了几句话就忙着走了。二哥走后三姐难过了好几天。原来那么漂亮的哥哥,如今穿着开花的棉袄,蓬头垢面,躲闪着过路行人,连亲妹妹家都不好意思去,可见自尊心受到怎样的伤害。

下乡时二哥也是住在老乡家,在父母盖上房子的第二年,他筹钱盖了两小间草房,小得只能容下两三个人。有一次,云和到他那儿去住了一晚,回来对我说:“你二哥那过的叫啥日子?炕不进火,老冒烟,冰凉,我坐了一宿不敢睡,睡着非感冒不可;贴的大饼子用手掰都掰不动,别说用牙咬了。”我听着也很难过:“光棍子的日子还会好吗!”后来云和积极给二哥张罗对象,有大姑娘,也有小媳妇,也有带小孩的,看过几个都没成,听说是嫌他太老实,没能耐……其实二哥去房产局上班之前在兴齐街道临时帮忙,经常组织开会、学习,听别人说:“你哥讲话有个特点,总爱用右手的食指比比划划,面带微笑,爱说‘什么、什么’啊!”他爱打篮球,爱唱歌,在家里爱和我们闹。三姐说他:“姐上济南了,现在家里你是老大,可你的威信就不如姐了;一天活蹦乱跳的没个正形,让人怎么尊敬你!”三姐是刀子嘴豆腐心,情感最充沛的人,她的喜与悲和哭与笑都是最真实的。话虽这样说,其实我们最喜欢二哥了,他心底最善良,待人热情,平易近人,是和蔼可亲的好兄长,在姊妹间他付出了无尽的爱,对他的妻子、孩子也是关心备至,心里就是没有他自己。他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人,只是“文革”对他的冲击太大了,使他变得固执、怪僻、多疑、紧张、胆小怕事。

二哥和嫂子结婚时,他正在张家屯四家子高中当民办教师,嫂子后来也转去教初中。二哥是怎么教的书呢?说来也是遇见了好人。那年实行祖国大地一片红,戴窝堡家大队要办黑板报,有个同情二哥的大队干部叫牛陆臣,对二哥说:“我看你像个文化人,办黑板报会不?”二哥小心地说:“我可以吗?”他说:“干啥不行?谁敢限制你革命?每星期出一板,宣传抓革命促生产啦,农业学大寨啦,咱堡子里的好人好事儿……也有彩笔,把报弄得花哨些,让人爱看就行呗!”

从那时起二哥就不再进城装大粪了,开始在黑板报前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又能画又能写,搞得人们一有空闲就去看黑板报。尤其是二哥正画着时,看的人更多,认字不认字的都去,二哥从此名声大振,人们觉得村里来了个大才子。后来又听说二哥还会点木匠,二哥在房产局和老木匠学过几天钉子活,这事儿被人知道后,经牛陆臣介绍又到四家子高中去修桌椅板凳。有一次在老师办公室修板凳时,无意听到老师们呛呛一句古文的注解,二哥对一个关心过他的一个老师说:“其实这个句子有几种说法,应该这样理解……”他讲完,又有几个老师问了一些词汇,他一一作答。在座的老师都说:“你还修什么凳子,不教书太屈才了!照实说,二哥当年如果不是有病,考大学是没问题的。就这样,经老师们反映,校长同意聘用二哥当民办教师,从此摆脱了体力劳动,并且娶了嫂子这个正式的中学教师。他们的婚礼在当时的农村还算隆重,客人来了不少。二哥结婚是在父母盖的房子里,在房子的东山墙又接出个小偏屋,住下父母、弟弟三口人。两年后,父母弟弟先后回了沈阳,不久哥嫂住进了四家子高中分配的教师住房,原来的房子被父母卖掉了。

弟弟是一九八九年结的婚,弟妹是第一制药厂的印刷厂厂长,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都非常强,婚礼在铁西红光饭店举行。那时三姐还没走,全指望她和父母张罗,从布置房间到联系饭店,把她累得不轻。弟妹对三姐很好,常让她到家里吃饭,不久三姐就回合肥了。一年后,弟弟又添了一对双胞胎女儿,真是幸福满屋。弟弟也在党校大专毕业,夫妻俩都入了党,如今弟弟的两个女儿和二哥家的三个孩子都是大学生,仍保留着葛氏家族书香门第文人世家的传统。

我复职回单位后,领导照顾我的身体情况,让我做收发员工作,每天管理报刊杂志、信件发送、接电话、按电铃等。和原收发室的金师傅倒班,工作轻松愉快,有时趁着倒班还能照顾家。两个孩子经过考试上了和平区第三小学校读书,离家不远,中午回家吃午饭,有时是我给准备好的,有时是云和在二O二医院中午下班赶回来做的。云和的工作是我的同学辛耀茹哥哥给找的,在二O二医院做后勤,冬天烧锅炉,夏天搞维修,干了五六年。女儿一九八八年底高中毕业,由舅妈介绍到第一制药厂。一九八九年三月儿子参军,到北京部队驻保定服役。孩子们终于成人了,不枉费我辛苦这些年。一九八八年六月我因病提前退休,先在二姐她们医大心理教研室刚成立的心理门诊负责挂号、记帐、保管……干了不到两年。那期间我有幸接触到心理学方面的权威人士、专家、教授,有李明杲、丁宝坤、李小白、王琛、王哲等;还有王玉老师、毕老师,还有神经科的朱教授、杨教授……使我学到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学会了心理测试,懂得了生物反馈,心理咨询……使我这原本健康的心理更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真是受益匪浅呀!

然而,人生有时的梦不都是美梦。一九八九年四月我因牙疼高烧住进医大医院,高烧四十多度,急诊化验是金葡菌败血症。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同时医院采取了紧急救治。先用冰袋把我围起来,二姐和小晶用成桶的酒精蘸着毛巾为我搽身,半个月体温居高不下。二姐为我到北京找“万古霉素”药;二姐夫到太原出差特意去了趟保定,一是看看正在新兵训练的德维,二是我如果病情再继续加重,希望部队领导让德维回家;这些都是背着德维和负责人谈的,怕他知道接受不了。那次我在鬼门关前晃了晃,每天不是高烧就是寒颤,二姐和小晶二十四小时换班护理,云和还坚持上班,有时给我送点饭菜、水果什么的,到医院换换二姐。二哥、嫂子、弟弟、弟妹也经常看望、陪护,父母也到床前给我与病魔拼搏的力量。二哥的大女儿葛平含着泪对我说:“老姑啊,我领着我小弟、小妹在家每天都为你跪着向天祈祷,让老天保佑你快快好起来。我们每次都是哭着说的。老姑呀,你一定会好的!”小玲和小利也说:“老姑你快好吧!我妈说‘五.一’节咱上公园去玩。”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啊!看着我的亲人们那期盼的目光,我也不敢不好起来呀!

然而,从住院开始病情始终不见好转。二姐含着眼泪苦苦哀求大夫,请来各科专家会诊,做出治疗方案。四月三十一日许克诚教授做出大胆决定:把所有用过的药全部拿掉,先换一部分血,开创医大历史上最大青霉素用药剂量,给我冲上血管,二十四小时垫底不间断。并让护士两个小时往静脉推一次药。推药时还必须慢。前半夜还行,后半夜小护士困得挺不住,我真是难为她们了。二姐又上院里申请来医大刚研制出的核糖核酸,共六支,大夫亲手往我腹腔注射,一天两支,连打三天。经过专家们努力救治,“五.一”后我的病情明显见好,体温在38、9度左右,把冰袋也撤了。许克诚教授给我复查时兴奋地说:“如果‘五.一’前不改变方案,过完‘五.一’你这个人肯定没了。”我感谢他,可他却说:“感谢你二姐吧,有这样的好姐姐你太幸福了!”在我病重时,心理教研室的全体同志都来看过我,并鼓励我战胜病魔的。心理教研室主任李鸣皋教授看我时问道:“你现在想什么?心里很痛苦吗?”我说:“我就想我还年轻,不能就此倒下,身体上的疾病要挺住,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一定要刚强,没有时间去痛苦。”我真得不能痛苦,那样对治病没有好处,如果活下来就要骄傲,活不下来也要笑着走,对得起我多彩的人生。再说儿子还在部队,不能像他叔叔那样转业回家没看见母亲,我一定要等,相信上天会给我时间的。

我的病不仅连累了我二姐、二姐夫、丈夫、女儿、亲戚、朋友,也惊动了全体心理教研究的人,李老师、丁老师、王老师、毕老师……尤其丁老师的妹妹淑华,每天都送一碗鸡蛋羹,有时还做点粥或小菜什么的,真是辛苦她了。为了退烧,二姐还给我吃了安宫丸,喝了她托人弄来的黄连,每次都喝一二大碗,一口气喝下去苦不堪言,寒颤时同病房的人都给我看时间,二十分、十五分、十分……如果时间短了点,大家觉得有好转,就高兴起来。五床的老大姐对我说:“你什么时候撤了身上的大肠就好了,我们看着都吓人。”她指的是冰袋,可我又何尝喜欢它呢!

有个小护士说:“你高烧这么长时间,头脑还这么清醒,真少见。”我笑着说:“我心里不糊涂,就觉得像孙悟空进了炼丹炉,炼得我火眼金睛。”说得小护士直抹眼泪。我确实很顽强,不然糊涂了明白不过来就麻烦了。后来我问二姐:“护士量完体温为什么不告诉我?只说还那样。”二姐说:“体温计到头儿了,你叫她怎么说?告诉你还怕刺激你呢!”我真是英雄,竟然体温计的温度没拦住我的热度。哈!我冲出去了!

其实我每天很注意女儿小晶的表情,她是个极诚实的孩子,我的病情从她那白净的脸上就能看个大概。如果她心情好,满脸笑容,语言利落,步履轻盈,说明病情有所好转;如果见她愁眉苦脸,目光忧郁,不爱说话,向我硬挤出来无奈的笑,嘴里还说着:“妈呀,今天你多吃点儿,嘴壮点儿,看着又比昨天强了。”可走到走廊没人的地方却捂着脸放声大哭起来。后来我在她的日记里看到她当时的痛苦、无助、期盼、忧虑。她在日记中写到:“妈妈,求求您快好起来吧!我们不能没有您啊!如果没有了妈妈的日子,情感脆弱的爸爸怎么办?在部队的弟弟回来见不到妈妈让我怎么回答呀!这些我真不敢想,不敢想……”这次病了两个半月,抽冷子都不会迈步了,但我还是咬着牙扶着床坚持走下去。我不能总躺着,我还要做很多事情,我还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由于头一年的病太重,身体太虚弱,第二年的五月我又因乏氧住了两个多月的医院,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吸氧。当时也是二姐和小晶换班护理,因为氧气一刻也不能离开,离开了我就胸闷气短,所以离不开人。尤其在夜里,如果大氧气瓶没气了,又找不来护士,小晶就会搬着比自己高许多的氧气瓶噌着去氧气房里换,回来时推不动就请同病房的陪护帮忙。有的陪护同情她主动上前帮忙,还在我面前赞扬她:“这姑娘多孝心,豁出命来救妈妈,你好福气呀!”后来小晶白天上班二姐护理我,晚上小晶给我看氧气,由于睡眠不足,我出院时她却心脏过缓,经过吃药休息才恢复好了,想想这些心里总觉得愧对女儿。

出院回家后我的身体恢复得很慢,什么也干不了,只能在家里做点轻微的家务活,有时也到父母家看看。父亲那时已八十二岁,在我们子女的劝说下才从厂里退下来开始养老。他每天出外买菜,回来和母亲做饭、读书看报、听录音、看电视。父亲说:“谁让咱活的岁数大,都赶上了呢!”父母家的房子由一室换成两室,电视由黑白换成彩电,再由十八寸换成二十九寸的,生活越来越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5-1-18 21:47:09 |只看该作者
赞!

珍贵的回忆,难忘的人生。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18 21:49:19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瀚墨重书平生志,丹青再写夕阳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5-1-19 07:55:15 |只看该作者
赞!好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5-1-19 11:41:14 |只看该作者
可怜的姐姐,坚强的姐姐,重读这篇文章我是含着眼泪细细的品尝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5-1-20 20:52:35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朋友的鼓励和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5-7-7 03:51:10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5-7-8 05:31:07 |只看该作者
阿慧 发表于 2015-1-20 20:52
谢谢朋友的鼓励和关注!

如梦人生更完美!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4:25 , Processed in 0.00990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