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草书怎么产生的?笔法的根源何在?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10 17:35: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草书怎么产生的?笔法的根源何在?
书法入门
2023年03月09日 07:02:51 来自湖南省
   秦汉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变革最大的一段时期。自商周以来流行的古文字系统在这一时期逐步转变为以小篆和隶书为主的今文字系统
书法字体中的篆、隶、楷、行、草都是依托于这一套系统发展起来的。而这种转变的基础,首先是基于书写的实用性
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繁杂且不甚统一,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通行文字。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一个大帝国内部的统一。在这样的背景下,秦朝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文字的规范。其中小篆与隶书因字形简便,方便书写,在社会上被广泛使用。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看出,文字的出现与演变,最初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而草书的诞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从书写意愿出发,草书可以被分为自发性书写与自觉性书写。
自发性书写指的是在书写隶书或篆书时,因实际需要,无暇工整严谨地书写,因此出现了连笔等现象,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即虽然出现连笔等类似于草书的特征,但是大体上仍然是草率的隶书或篆书。
这种情况,只能称之为“隶书或篆书草写”,也可以笼统地称之为“汉代草书”
东汉初期的简牍《神鸟传》(图1)、《永元兵物簿》(图2)中,有许多这种现象。

图1:《神鸟传》,竹简,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

图2:《永元兵物簿》,竹简,台湾中央研究院藏
而自觉性书写,则是书写者有意识的书写行为。在东汉出现了齐相杜操使用草书上奏并得到汉章帝的赞扬,特许使用草书上奏的事例,学者崔瑗也开始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评判草书这一字体。
在杜、崔二人的大力推广下,出现了“西州草书流派”这一专精草书的流派,并被称为“书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流派”。这对于草书发展史来说,是一个空前的转变,并且由此诞生了以张芝为首的东汉草书艺术家。
其中张芝被韦诞称为“芝学杜操,转精其巧,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这段时期,也是草书从自发性书写向自觉性书写的阶段,开始出现“章草”这一称谓。
所以,草书从一种实用性的书写方式升华为一门专门的书写艺术,其过程基于下层人民的实际需要和文人雅士的艺术觉醒,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

在书法艺术诞生的过程之中,“隶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字演化过程。它代表了中国文字从古文字系统转向今文字系统的重大转折。文字隶变的过程,反映了中国文字发展的一个总趋势—简化,并且这个趋势影响了之后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化。
在西汉早期出土的帛书以及简牍(如居延汉简、武威汉简等)之中,出现了文字简化的趋势,改变了篆体的纵长体势,并且对某些偏旁部首进行了简化,为草书、行书、楷书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的来说,草书的变化是基于文字简化这一大趋势下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隶变”将繁复的篆书转化为了相对简易的隶书,但是由于隶书的书写特征, 在书写之时仍不能做到简单、快捷。在实际使用中,这一特点在某些使用场景(如战争等)中严重地影响了使用效果。
于是,文字在实际使用需求的推动下开启了进一步的演化过程,可以将它称为“隶书草化”

张芝《秋凉平善帖》
这一阶段的最大特征是:大部分文字都进行了进一步简化、省略,并且运用了连笔使得书写速度进一步提高,但保留了隶书的波磔等特点。可以说是隶书的进一步演化。
而到了东汉中期,在如杜操、崔瑗等一大批书法家的推动下,草书逐渐脱离了隶书形态,形成了一种独立的字体。而这一时期出现的“章草”,标志着草书作为一门独立的书法艺术而存在,对于草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章草是一种独立于隶书与今草之间的特殊字体。章草相对于其他的“汉代草书”来说,更加规范工整,也具有草书气势连贯的特点,并且笔意方面多用隶意,但并不拘泥,具有“正体化”的趋向。

目前关于“章草”的作品,流传较多且学界认可的作品为皇象《急就章》(上图),我们可以从这一作品中一窥章草书法的特点。
此作品的章草寓变化于不变之中,笔画之间有牵丝,但是各字之间并不牵连,且整体结构布局有序,颇有法度,体现了草书在演变过程中的特点:字体逐渐简化并且多用连笔,但仍保留传统的波磔。
作者:段振祥(原载:《书画世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3 04:46 , Processed in 0.00821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