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7-4
- 最后登录
- 2025-8-28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40009
- 精华
- 0
- 帖子
- 11428
  
|
积德行善为什么不见好结果?这些善的标准要牢记!
2023-03-22 05:19
☀ 定期推送传统文化课程信息, 传统文化新闻、 精彩善文, 传统文化用品、礼品, 传统文化修学书籍、音像等诸多优质内容,一站式传统文化学习资讯服务微信平台!构筑您的幸福人生!
![]()
编者按: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尚书》上也讲“作善降之百祥”,为什么很多人也做了善事,但却看不到好的结果呢?很大的原因在于 普通人还弄不清楚,往往善事不知是善,恶事不知是恶。
如何明辨善恶?
第一,善是有标准的。
《弟子规》就是非常好的标准,符合《弟子规》的就是善的。判断一个人、一件事是善还是恶,可以拿《弟子规》去对照一下即可知道。如果善恶不分,是非不辨,将误入歧途。
1.善有真假之分,从存心可以判断是真善还是假善。
◆《勤奋好不好?》
工作勤奋好不好?好多人认为,这还用讨论吗?当然很好,是中华传统美德。其实不一定,关键还是要看存心跟动机。很多人拼死拼活一天干十几个小时,但是你要了解是什么动力让他这么干?
如果是为虚荣为私利,而不是为了孝顺父母,不是为了要让妻儿有好日子过,只希望站在别人面前显摆:我有名牌轿车,我有豪华别墅!这种勤奋好吗?
2.善有是非之分,从对往后的影响性来判断是善还是非善。
◆《孔子评善》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贡,一个叫子路。子贡是大商人,常常到其他国家去做生意。当时鲁国有一个法律规定:只要你在其他的国家,发现我们鲁国人被卖到其他国家当奴隶,这个时候你可以花钱把我们的同胞赎回来,国家再以同样的赎金还给你。这个规定好不好?相当之好,鼓励、带动人民要爱护自己的同胞兄弟。
子贡刚好就赎了人回来,官府要给他钱,因为他太有钱了。他说,不要了就没拿,这个消息传出去,所有的人民说:子贡好清高!你看连钱都不收。此事到了孔夫子的耳里,夫子就跟子贡说:你这样做不恰当。
怎么夫子跟一般人民的看法不一样?夫子分析给子贡听,我们现在鲁国人,穷人占大部分,有钱人占很极少数。假如你今天赎人不拿钱,那很穷的人到了其他国家看到同胞,是赎还是不赎?他救人的时候就会有顾虑、会有迟疑。想到人家子贡都不拿钱,如果我赎回去拿钱好像就比你矮一截了;可是我不拿钱,自己的生活堪忧。
假如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因为迟疑没有赎人,那一个人的背后可能又是一个家庭,他可能有小孩、有妻子。所以因为一个人没赎回来,我们就有过失!
所以夫子跟子贡说:你这么做会有流弊问题(就是往后会有不好的影响),可能就有人因为这样做而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
还有一次,子路走在路上,遇到一个人掉进了水里快要淹死了。子路非常仗义,马上就伸手相助把他救起来。这个人非常感谢子路,高兴得把他的牛牵给子路,说:这个牛送给你了。子路也很欢喜就把牛牵走了。
一般的人觉得子贡不受赎金是优,子路做了好事还牵着牛走,好像比较劣一等。但是孔子看到子路,就跟子路说:你这样做是对的,往后一定有更多的人看到别人危急都会奋不顾身去救人,因为他们都会体会到善有善报。
所以,圣人站得高、看得远,都从大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考虑的是一个动作对长远性的影响,而不是在一个点上而已。
当场好像是好的,但是往后的害处很多,这种事也不能做;当场做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人不认同,可是往后会利益相当多人,这种事要做。
我们现在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洞察得到,做了之后对自己的家人甚至于对整个社会有什么影响?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组成的,当一个人丢垃圾,就可能所有的人都觉得丢垃圾是正常;当一个人捡垃圾,就可能唤醒每个人不要糟蹋这一个大环境。
3.善有偏有正。存心为别人,是正,存心为私,是偏;结果成就好事,是正,结果做了坏事,是偏。
◆《吕文懿公好心办坏事》
有一个宰相叫吕文懿公,辞官回乡,他的名声非常好,受到人民的尊重。刚好在他回乡的路途,遇到了一个喝醉酒的人躺在路中间,他的随从就马上要去把这个喝醉酒的人赶到路旁去。吕文懿公因为存心仁厚,所以说:我们就绕道好了,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结果没过多久,听到了一个讯息,就是这个挡宰相回家路的醉汉因为犯其他罪行被判了死刑。吕文懿公听到这个消息,就想起当初把路让给他是错的。因为这个人明明知道宰相来了,他连宰相都敢挡,胆子大不大?大!宰相还绕路走,连宰相都要让我三分。那他就会肆无忌惮,愈来愈嚣张,所以之后才犯下死刑之罪。
吕文懿公警觉到,当初假如把他送去官府给他稍微处罚处罚,可能他会有所警戒,就不至于会犯下这么大的错。所以,他存心仁厚是正,但是因为姑息了这一个醉汉,所以结果反而不好,这种情况叫正中偏。
4.善有半有满。有半心半意和全心全意之分。
5.善也有大有小。念念为人民大众着想就是大善。
第二,善是具体的行为。
除了《弟子规》列举的113件善事,《了凡四训》也倡导了10件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善事落实到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去。
1.“爱敬存心”。我们的存心应该是爱敬。“爱”就是用我们的心时时处处去感受别人的心;“敬 ”就是恭敬,待人、待事、待物都要恭敬。爱敬存心先爱谁?先敬谁?爱敬存心怎样去落实?照着《弟子规》去力行就可以做到爱敬存心。
2.“敬重尊长”。在家尊敬父母,在校尊敬老师,在单位尊敬上司,在社会尊敬长者、尊敬国家领导人。
3.“与人为善”。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些事我们随手可做,比方说随手捡垃圾、对尊长鞠躬行礼等。
4.“劝人为善”。怎么劝?劝人大半都要用身劝,用立身行道去感化。有一句话很有道理,“在成人的世界里面,人们不会听你说什么,人们会看你做什么”。
5.“成人之美”。当我们看到别人有善行,一定要尽力帮助他、成全他。纵使是一句赞叹的言语,相信对他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鼓舞。
6.“救人危急”。我们要好好用自己的立身行道去回馈所有爱护、所有祝福我们的人。当我们在路上看到有人受伤很严重,赶快拨110、119,这一定要做,因为可能慢了一秒都有危险。我们的言语能够让一些心理忧郁的患者慢慢把心门打开,慢慢把道理搞清楚,那也是救人危急。
7.“兴建大利”。在古代,我们看到很多善心人士都会造桥铺路,以便利益更多的人。现在都是政府在做此事。但是还有很多的空间我们可以去付出,比方说马路上的坑洞很严重,可以主动打电话请政府来处理,因为想到别人可能会遭殃,这样的仁慈之心相当难得;比如你看到路中央有一块大石头,怎么办?在安全、不违法的情况下赶快石头移开,说不定是救了一个家庭。所以处处有这一分善心替人着想,做可以利益别人的事,相信我们也会非常欢喜。
8.“舍财作福”。“财”有内财和外财之分。内财是指我们的体力、劳力、经验、智慧等,外财就是财产、财物。其实舍内财难还是舍外财难?舍内财。捐100块、200块可以,花三小时出来帮人家服务,可能很难做到。所以,好事有难有易,而难行却能行,福德更大。
9.“护持正法”。是指坚持住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观念。比如“行有不得”时不要责怪别人或者别物,应“反求诸己”,从自身上找根源;比如我们工作、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庭、单位、国家的兴旺昌盛。
10.“爱惜物命”。东西要爱惜,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决不可以糟蹋。生命更要爱惜。白居易写过一首诗劝我们要爱惜动物、爱惜生命。“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当我们用这一分同情心去尊重生命,尊重万物,万物定会给人很好的回馈。
◆《澳洲人是如何爱鸟的》
在澳洲,人们常常在修公路时会遇到一些大树,结果他们都会先看树上有没有鸟窝。假如有鸟窝,工程停止,等季节过了,鸟飞走了,再开工。
本文节选自顾文伟老师《<弟子规>与幸福人生》
- END - 文章版权属于作者,文中观点不代表发布方,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