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个字被误解了千年!“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原来另有含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28 06:59: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个字被误解了千年!“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原来另有含义                                                         2023-03-24 10:5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想必这句盛唐著名诗人李白所写的《静夜思》中的佳句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学会了背诵这首诗,当时我们都认为诗人是在看到了床前那一片月亮洒下的清辉,于是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提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但其实,这首诗中的“床”在古代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躺着睡觉的床。那李白诗中的“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此“床”非床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很多人看到床前明月光,都以为诗中的“床”是现在我们睡觉休息的床,在古代用法中,“床”这个字并不是指现在睡觉用的床,它在古代其实被赋予了很多种含义。
最初郭沫若先生认为《静夜思》中的床并非是在家中,因为在家中的话地面怎么会“疑是地上霜”呢?后来因为郭沫若先生的质疑, 关于“床”的含义又引申出了众人们的一系列猜想。

有人认为,“床”其实是“窗”的通假字,李白是在床边看到月光洒下的清辉,才勾起了心中的思乡之感;有的人认为在古代,“床”其实是胡床,在古代的胡床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类似于马扎的板凳,一种是躺椅,因为战争的原因文化交融,这种胡床在中原地区也十分流行,因为胡床携带方便,所以很多人在出门时都愿意带上这种轻巧的“床”。 还有人认为诗中的床其实指的是井床,井床即是井台上的围栏,诗人在深秋寂静的夜晚,一个人站在井台上,抬头看到的是一轮皎洁孤月,低头看到凄清的月光洒落在围栏四周,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这三种最常见的解释看起来似乎都很有道理,但根据诗人作诗的兴致,一般更喜欢在空旷的地方感受自然之景,随后触景生情写出诗歌。

根据整首诗的意境来看,翻译成“窗”似乎不太合适,而且根据唐代的建筑风格,那时的门窗都很小,月光几乎照不进房屋内, 诗人又怎么能做到透过窗户看到地上的月辉从而发出感慨呢? 接下来对于胡床和井床,人们在这两者之间争论最大,而且都有自己的道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床”的这两种含义的由来。
“床”的一些含义的由来
首先是胡床,胡床据史料记载是在东汉时期从西域传至中原,还有学名“马扎”,顾名思义就是指游牧民族下马后从马背上取下的可折叠的小板凳,在胡床没有流入中原之前,中原人们大多采取的是席地而坐,后来随着胡床的传入,在中原地区的流行和不断地演变,椅子和躺椅这类坐具开始盛行于世,进入寻常百姓家。

由此观之,躺椅和板凳在唐朝应该是十分常见了,而且胡床携带十分方便,一首诗中所写“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也可以看出,胡床不仅仅是一种坐具,还可以用来赏月, 因此诗人笔下的“床”被解释成胡床也并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 “床”在《辞海》中的一项注释中就被解释为“井上围栏”,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朱东潤先生也认为《静夜思》中的“床”是指院里的井床。而在古人的观念中,“井”代表了家乡,从“背井离乡”这类词语中具可见一斑,甚至在李白所写的诗《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中就有一句“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这其中的“床”,就是井床,也就是井边围栏的意思。
这样看来,诗人站在井边,看到水中明月的倒影的同时也看到了一片月辉,心中升起一股浓浓的思乡愁绪,将“床”翻译为井床似乎也解释得通。

关于“床”的解释, 人们主要一直就胡床和井床两种解释争论不休, 但不管诗人最初笔下的床到底是什么意思,也绝对不会像我们最初根据字面意思理解的那样,是现代意义上用来休息睡觉的床,《静夜思》中“床”这个字,可真称得上是被误读了千年。 精妙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的古典文化堪称精妙,人们对一个字都可以根据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文化背景引申出许多不同的理解和含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的理解,我们在品味这首诗的时候,印象才更加深刻,对这首诗才有了更深的体会。
尽管关于“床”在诗中的解释大家一直都难以统一意见,但在我看来,将“床”翻译为井床似乎更加妥当一些。想象一下,在深秋一个凄清的夜晚,诗人独自在庭院中踱步,当他走到井边,负手而立,抬头看到那一轮孤月,低头看到井边的围栏撒满了月光,“背井离乡”这个词恰到好处地出现在诗人的脑海,他再也控制不住浓浓的思乡之情,吟出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样的千古绝唱。

其实不论怎样翻译,将“床”翻译成什么意思,其实都是紧紧围绕着诗人那一股消散不去的乡愁来解释的,诗人不论是站在井边,还是躺在床上,都是真真切切看到了凄清的月光,真实地抒发了自己那股浓浓的乡愁。 对于“床”的理解,只是文学常识上的争议,并不能真正影响到我们对整首诗抒发的感情的理解,我们不必在理解这首诗的情感时特地为此钻牛角。就像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很多人都对其中的一些细节和隐喻有不同的理解和研究,甚至由此诞生了红学,有了红学家,但尽管如此,我们对整本著作的理解基本上还是相同的。
或许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精妙绝伦,博大精深。但很多内容其实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允许我们在品味,研究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同的理解,但其实我们对整体感情的认识还是相同的。

一个字,一个词,一首诗,一本书,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正是因为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下,中华文化才更加饱满,更加鲜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07:15 , Processed in 0.00789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