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81年,宋庆龄葬礼原定10点整,邓颖超:马上开始,早一分钟也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 07:03: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81年,宋庆龄葬礼原定10点整,邓颖超:马上开始,早一分钟也好                                              2023-03-31 11:33                                       

          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北京一处寓所内人影攒动,气氛紧张,随着一声哭喊,88岁高龄的宋庆龄先生停止了心跳,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在她去世前,曾对身边人交代过:“我死后,把我葬在上海万国公墓,陪在父母亲身边。”
6月4日,宋庆龄先生的葬礼仪式在上海正式举行。基于尊重宋先生一切从简的原则,这次国葬只有200人左右的规模,其中包括各大机关代表以及妇女、学生等社会代表。
9点半左右,邓颖超女士到达葬礼现场,在看到现场情况后,她立马找到了葬礼负责人李家炽,说道:“葬礼仪式不要等到10点钟了,马上开始吧,早一分钟也好!”于是在邓颖超的安排下,宋庆龄先生的国葬仪式提前了5分钟。

很快,关于这场葬礼的消息出现在了各大报纸上,由于提前5分钟,报社并未刊登具体时间,均以上午举办为准。身为宋先生的好友,邓颖超为何要求提前5分钟举办葬礼?葬礼前后,又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伉俪情深报家国
1981年3月底,时任上海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的李家炽先生前往北京出差。在工作结束后,还没松口气,李家炽的房门便被敲响,一位名叫冯文彬的中央办公厅副厅长找上了门。冯文彬并没有过多客套,开门见山地说道:”李家炽同志,现在中央有一个特殊的任务要交给你,筹备宋庆龄先生的葬礼!你能够做到吗?“
”上次接待宋先生没过太久啊,宋先生已经离世了?“怀着疑惑的心理,李家炽问出了这个问题:”宋先生怎么了?“在接下来的聊天中,李家炽得知,宋庆龄先生身患血癌,如今病情恶化,已经无力回天,随时都可能离开人世。

宋先生曾表达过自己的愿望:”等自己去世后,想要葬在上海,陪在父母身边。“对于这个愿望,党中央给予支持态度。并准备按照国葬礼制为宋先生举办葬礼,这个任务就交到了来北京开会的李家炽身上。而宋庆龄先生之所以能受到如此重视,还要从她的生平讲起。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在上海出生,她的父亲宋嘉树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平日他便常常教导宋庆龄,一定要热爱祖国、独立自强,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宋庆龄很早便接触到了民主进步的新思想,并养成了坚毅、开朗的性格。
在国内读了几年书后,宋庆龄在父亲的帮助下去了美国深造。在那里,她系统学习了先进的思想知识。虽说在校期间,宋庆龄一直接受的都是西式教育,但在骨子里,她却是一位极为传统的中国女性。

在美国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时,她便极为关注国内的局势。此时,宋庆龄心里非常清楚,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危亡之际,而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她也早就多有不满。所以当听到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后,她的表现极为激动,看着父母从国内寄来的书信和简报资料,她也对祖国的未来充满憧憬。
辛亥革命胜利后,远在美国的宋庆龄非常兴奋,当即她就写下了那篇《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在此文中,她毫不吝啬地对孙中山等人的尊敬,同时她也对祖国革命的未来表达了向往。
1913年她顺利从大学毕业,因为父亲的缘故,她很快就成功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成为了其秘书。在孙中山先生身边工作之际,她深深地被这位伟人身上的魅力所吸引。同时,孙中山先生也对这位开朗的女孩产生了好感。不久后,二人便谈起了恋爱。

虽说当时革命条件极为艰苦,但宋庆龄却丝毫没有抱怨,而是一直在孙中山先生身边,默默为他、为革命献力。家中父母在得知二人恋情后,表达了强烈的反对,但宋庆龄却力排众议,义无反顾地选择嫁给了孙先生。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和宋庆龄正式在异国成婚。自此,宋庆龄的命运也和孙中山及中国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此后的数十年中,她一直都任劳任怨的为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事业而奋斗。
1916年,宋庆龄随丈夫从日本回国,开始走上了革命之路。在此期间,她主动参与了讨袁反段、护国护法等爱国运动,并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坚定地站在了孙中山先生身边,同他一起与帝国主义和军阀主义做斗争。

由于宋庆龄文笔极好,所以她也常常为孙中山代拟电文。五四运动爆发后,她毫不犹豫的加入了游行斗争,并接见了诸多学生代表,身体力行的支持此项爱国运动。运动结束后,她还发表了文章,对学生们的斗争精神表达了赞扬之情。
1921年5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参加国会非常会议,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孙先生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宋庆龄深知责任背后潜伏着巨大的危险,但她却丝毫没有想过退却。
第二年,陈炯明因反对孙中山开展北伐战争而公开发动叛乱。趁着夜色的掩护,他率军炮轰总统府。看着眼前这一危局,孙中山要求宋庆龄等人先行撤离,但却遭到了妻子的拒绝。在宋先生的一再坚持下,孙中山先生率先逃离此地,而她自己却留在府内拖延时间。在摆脱追兵的过程中,身怀六甲的宋庆龄不幸小产,从此一生没有亲生子嗣!

1922年8月,孙中山先生离开上海,开始了对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在此期间,宋庆龄始终伴随在丈夫身边,对中国革命和现实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宋先生与我党的交流愈发频繁,对我党的思想有了深入了解。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长辞于世。丈夫的离开,让宋庆龄先生极为悲痛,自此她不仅失去了一位革命伴侣,还失去了一位思想导师。但在悲伤之余,宋先生并没有放弃革命,她肩负起了孙中山先生的意志,坚定地捍卫着孙先生的新三民主义,为百姓和革命的进程无私奉献。
一往无前为革命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参会时,宋庆龄先生先是联合国民党左派人士和我党人士,公开表达了对蒋介石集权行为的不满。

然后,宋先生再次搬出了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宋先生认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已经违背了孙先生的初衷,他们的行为必须立即终止。但蒋介石等人对此却始终未做出改变。
对国民党右派的搜查和恐吓,宋先生丝毫没有畏惧,而是始终站在了第一线同敌人作战,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震慑敌人。她不仅顺利延缓了革命阵营的分裂,还为北伐赢得了诸多时间、为后期的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
1931年,宋庆龄先生从欧洲回国,在听说了邓演达被杀害的消息后,她非常愤怒,当即她就发表了宣言,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发动势力做出讨伐。当时正值东三省被侵略之际,抗日战争迫在眉睫。可蒋介石等反动派却不为所动,他们不仅宣扬不抵抗政策,还对积极抗日的我党人士多有迫害。

对于眼前这一局面,宋庆龄先生心急如焚,她不仅联合我党党员,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还为我党提供了诸多物质帮助。西安事变爆发后,宋庆龄先生以大局为重,联合宋美龄达成“停止内战,国共统一抗日”的合作约定,并促成安全释放蒋介石一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宋庆龄再度回到上海,并组织中国福利基金会,为后期的解放战争提供了巨大物质援助。而宋庆龄先生如此作为,早就遭到了蒋介石的记恨。蒋介石还曾指派毛人凤试图暗杀她,好在宋美龄及时知晓,才制止了这一计划的继续实施。
1949年,面对终于走向和平的新中国,宋庆龄先生发自内心的喜悦。在邓颖超等党内好友的邀请下,宋先生担任共和国副主席等职位,再次树立新的目标:“为祖国和人民更好的生活而奋斗!”
在职期间,宋先生多次代表我国参加了诸多国际活动。她不仅发扬了我国文化、捍卫了世界和平、还为促进我国外交献出了一份力。宋庆龄先生自始至终都同党和人民一条心,她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是难以衡量的!

在世期间,宋先生曾两次向我党提出过入党申请。1950年3月,她给中共中央寄了一封信,表达了渴望加入我党的愿望。中共中央在收到这封来信后,迅速召开会议,对此事做出讨论。但由于宋先生身份实在特殊,当时局势也比较混乱,我党始终没能给出明确答复。
1952年,宋先生再次写信请求入党,这次她还将这信件寄到了毛主席手中。看完信后,毛主席大受触动,他亲自找到宋先生,和她进行了一场谈话。二人见面后,主席便说:
“您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您能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的光荣。在前期作战时,您做出过不少杰出贡献,在政治上您是完全够格的。但是今后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您来做,而这些工作是我们党内人员做不好、不合适做的!所以为大局考虑,您还是留在党外比较好。”
毛主席恳切的话语,得到了宋庆龄先生的理解。虽说战争已经结束,但宋先生却时刻没有松懈,晚年之际,她依旧在为国家默默付出!

伟人长辞动人心
1978年12月,宋庆龄先生的身体出现了严重问题,身患荨麻疹的她,常常要忍受病痛侵扰。由于久病不治,她身体的抵抗力一直在不断下降。1980年12月,宋先生的病情开始恶化,次年3月9日,她突发高烧不退。在被送入医院后,医生诊断宋先生患上了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得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后,年近90岁的宋先生心里清楚自己命不久矣。她向中共中央提交了一份申请书,提出等自己去世后,希望组织将她的遗体葬在上海的万国公墓中,因为那里埋葬着她的父母。
宋先生的这一想法一经提出,便受到了诸多质疑,大家觉得宋先生应该与孙先生合葬。但宋先生却表示,自己生前已经为爱情、为丈夫、为革命做得太多了。早年为了革命,她做出了许多忤逆父母的事,面对父母,她非常愧疚,所以她想在死后陪在父母身边尽孝。

早在父母去世前,宋先生便曾答应过父母,等到自己去世后,一定会同他们葬在一起。宋先生认为,既然已经答应过父母,就必须遵守诺言。
至于丈夫孙中山先生,宋先生自然也是极为思念的。但中山陵里葬的是国父,宋先生觉得以自己的身份葬在这里,是不太符合资格的。而且当时孙先生的陵墓已经建成,若要与他合葬,势必会惊扰到死者安息,这也是宋先生不愿看到的。在清楚了宋先生的具体想法后,组织同意了她的申请。于是李家炽便接到了为宋先生筹备葬礼的任务!
1981年5月29日,在一阵哀悼声中,宋庆龄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虽然宋先生百般交代,追悼会仪式以简单为主,不要劳民伤财。但对于这位为国奉献一生的伟大女性,为表达国民的不舍哀悼,国家决定为其举行国葬!

6月3日,宋先生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次日,葬礼在上海举办。秉持宋先生简单操办的心愿,参加葬礼人数从500人削减为了200人,其中包含了干部、工人、学生等诸多代表,邓颖超便是其中一员。当邓大姐到达现场后,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6月的上海好似蒸笼。可即便如此,附近街道依旧挤满了送别的人群,脸上全都流出了豆大的汗珠,场中参加葬礼的许多老人和儿童,更因为天气过于炎热,出现了身体不适等情况!
秉持宋先生一心为民的想法,为了让参加葬礼的人能早点得到休息,邓颖超女士便让葬礼提前举办。所以原定10点整开始的葬礼仪式,提前到了9点55分举行。当天,各界人士向这位伟大的女性表达了自己最真挚的悼念。

值得一提的是,宋庆龄先生还曾立过一个遗愿,在她去世后,将身边遗留的物件全都低价卖出,所得收益,一律捐给落后地区的人民,让他们日子能够获得进一步改善!而为了让后人了解宋先生的事迹,继承宋先生的奉献精神,上海政府将她的故居修缮整理了一遍,同时回收了部分宋先生的遗物,以供后人瞻仰!
新中国之所以能够越来越强,正是有诸多如宋先生一般的人的无私奉献。如今先辈们的肉体虽然凋零,但精神却并没有消逝。身为后辈,我们也应该秉持这份信念,为中华之强大而努力!为后代之美好而奋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0 12:18 , Processed in 0.00805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