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维最美的一首诗,全文仅仅20个字,很多人会背却不理解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1 03:58: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王维最美的一首诗,全文仅仅20个字,很多人会背却不理解                                                         

2023-04-09 11:09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诗的名字是《画》,据说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王维的诗,一直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刻画画面优秀的典型代表,而这首诗的风格非常符合王维的一贯诗风。王维的诗歌有很多都被选入了中小学教材,而《画》是其中最早出现的一首诗。
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画》这首诗几乎人人都会背,但是很多人接触到这首诗的年纪都非常小,所以并不了解这首诗背后的含义。其实这首诗并不算非常深奥的诗词,只是对于背诵诗文,很多人都只求记忆,不求理解,自然也就有很多人都不懂。

《画》会被选作教材中的背诵诗文,而且还是年级比较低的背诵诗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画》的节奏和韵律非常上口。对于年纪尚小的小孩子而言,他们不大可能真正理解诗词中的寓意,而且中国的古诗词非常特殊,很多内容不能完全依靠讲解或学习理解,同时也需要生活阅历或经验的帮助。
既然未必能真正理解,那么对小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方便背诵,否则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编写教材时,编者不可能选择这样的诗词。刚好《画》这首五言绝句符合要求,自然就成了首选。

该诗的突出特点,就是节奏清晰、平仄分明,同时韵味十足,这些都是方便背诵的特征,而且该诗还兼具美感,是难得的佳作。从刻画景色的角度出发,《画》构造出的画面非常容易想象,这和字数较少、用词恰当有很大关系。
除此之外,《画》的用词还非常简单,没有任何生僻字,极为方便小孩子记忆和背诵,短短20个字,就足够小朋友想象出其中的画面。不过该诗并不是只如表面上看起来的这般简单,只要年纪稍长后仔细品读,就会发现其中的特别之处。

表面上看,整首诗都在描绘自然景观,然而实际上,这首诗诗如其名,是在形容一幅画作,而且还是一幅山水花鸟画。诗中最为精妙之处,就是以静写动,处处在描绘静景,实际上却是在形容动态场景。
从第一句话开始,诗人就在描述山的静态状态,其中的“色”,不是普通的颜色之意,而是代表着春色,也可以理解为景色,主要是指山上的景色仍旧春意盎然,颇具生机。同时,诗人看似要描绘水的动态特征,实际上却在突出“无声”的特点。

换而言之,诗人其实是在强调水的流动感非常强,以至于让人以为应该有水声出现,然而靠近之后并不能听到水声,显然这只是画家的技巧高超而已。能够达到如此逼真的效果,可见画作本身之优秀。
这种逼真效果几乎贯穿了整首诗,在之后的诗句中,诗人还在强调这一点。“花还在”并不是指花真的还存在,而是画作中的花尚未凋零,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
最表象的理解,自然就是画作逼真,虽然观画之时并不是春天,但是通过画作,诗人感觉春天仿佛刚刚离去。另一种理解,自然就是画作描绘的并不是单纯的春景,而是春去夏至的一种动态景色,因此才会有盛开的花朵出现。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理解,总归都是在形容画作非常逼真,最后一句更是极力突出画作的逼真。“鸟不惊”的情况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出现,纵使古代生态环境好,但是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也远不至于到如此亲近的地步,诗人只是在利用这种特殊情况强调画作之逼真。
能让诗人将画作中的鸟认作真实的鸟,可见这幅画的精巧逼真。诗人在描述时,巧妙地运用了多组反义词来突出画作逼真,利用这种对比反衬出画作中每一处景色的真实感。

在此基础上,整首诗的对仗非常工整,能够兼具艺术美感和节奏感,这种诗作非常难得。能够创作出这种作品的诗人,自然也被人们视为才子,不过这首诗的作者一直都存在着争议。
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但是学界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没有定论,就连教材书上也没有明确该诗的作者,而是以“佚名”标注作者身份。多数人将这首诗视为王维的作品,主要是因为整首诗的风格和创作特点非常符合王维的个人特色,不过这种观点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管是全唐诗中,还是王维的个人诗集中,都没有指明这首诗是王维所作,王维诗集中甚至根本没有出现过这首诗。目前关于作者的猜测共有三种,大多数人认为这首诗是王维所作,部分人认为这首诗出自南宋一名僧人之手,还有些人坚持这首诗是宋代一位佚名诗人的作品。
认为这首诗出自南宋僧人之手的人觉得这首诗很像是注释佛经的内容。他们认为,这首诗是川禅师在注释《金刚经》时所作的偈颂诗的其中一部分。

如果这首诗真的是偈颂诗的一部分,那么诗中描述的内容很可能并不是画作,而是佛教的思想内容,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毕竟从诗词的具体内容来看,这首诗还是更倾向于描述画作。
其实像《画》这种无法确定作者身份的诗词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唐宋时期非常常见。因为唐宋时期是诗词发展的高峰,诗词数量繁多,出现一些模糊不清的内容并不稀奇,同时年代久远,不管是诗词内容还是作者身份本就容易被人们混淆,且很难找出正确答案,不过只要诗词本身质量够好,作者的身份倒也不必过分较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06:55 , Processed in 0.00864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