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山是山”的人生三大境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1 04:18: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看山是山”的人生三大境界         

2023-04-06 06:01                                       

【题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境遇与发展千差万别,对世界的探索与认知各有高低,对人生的琢磨与拓展彼此不同,对事物的价值与观念迥然相异,这些方方面面的差异与区别,构成我们人生境界的不同。

【境界之源】
关于人生境界,最著名的说法就是“看山是山”一说,禅宗高人提出了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这一说法被广泛引用在人生境界的区分与呈现上,广为传播、流传至极。
“看山是山”源于何人何处,网上有两种说法,差异较大,涉及到唐代高僧青原行思与宋代高僧青原惟信,青原行思是唐朝人,六祖慧能的大弟子,后弘法于吉安市青原山净居寺。而青原惟信是宋朝人,两位高僧同属禅宗六祖一脉,但青原行思是六祖之下第一世,青原惟信是六祖之下第十四世,两人隔了十三个世代,数百年时间。可能是因为青原行思的名气大,被概之以七祖之称,而青原惟信辈分较低,名气较小,所以“看山是山”的说法在刻意混淆之下导致了张冠李戴。
“看山是山”的原文详见《指月录▪卷二十八▪六祖下第十四世》,是青原惟信禅师给弟子们讲课时所说,原文如下:“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境界之说】
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境界都处于第二个层次: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皮与相,是我思我在,是眼见为实。这层境界多是少年人的认知,是普通人的视角,是世俗的观点,也是见闻的层次。处于这个境界的人们,会严重依赖和绝对信任自己的纯真眼睛和直观判断。这一境界的我们深深被外界环境影响,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然而却固执地选择相信,我们孤立自己的见闻,并且坚信自己被命运垂青,这种对世界和命运初级的屈服与膜拜,往往导致我们处处碰壁,自我怀疑。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骨与血,是本质,是规律。当我们开始用眼睛背后的头脑去洞察和体会这个世界,当我们开始用理性思索代替感性触碰,当我们用复杂来参照这个世界的简单,用简单来剥离这个世界的复杂,当我们对一切见闻都加载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我们将发现在眼见为实的知见之下,是令人震撼的崭新世界。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也许是雄奇壮丽,也许是深沉厚重;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也许是奔流复回,也许是润物无声。这个时候,你将抛弃“看山是山”的单一、直白、浅显,簇拥“看山不是山”的丰富、深刻、多维。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是心与魂,是大道至简,是大象无形。看多了山水,参透了繁简,听多了真假,淡定了得失,懂得了取舍,我们的认知可以轻易穿透外在表象,直达本质,我们的思维可以直接超越表面装点,体察规律。看山仍是山,就是通晓世界的本来面目,看水仍是水,就是把握事物的存在规律,这是一种追寻真理后的恍然大悟,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这种至高境界不是每一个人生都能够达到,只有当一段生命拥有足够厚重的积累,历经足够丰富的践行,收获足够深刻的经验,体征足够恳切的反思,才有可能一探究竟,继而登堂入室。

【生命启迪】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这三重境界正好应对人生的少时、成年时和老时三个阶段,正好应对感性、理性、知性的三种认知层次。人们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必然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形态,境界的从始到终实质上是我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继而升华到知性认知的一次次飞跃,这种飞跃是由表及里的、是由浅入深的、是去伪存真的过程。
我们中间大多数人究其一生,只能达到第二个境界,因为不及第三个境界,生命往往就就迎来了终结。我们很多人倾尽其一生忙忙碌碌,最后发现都没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只有极少数人在渡尽劫波后,把人生的高度提升到了第三重境界,纯全,圆满,返璞归真。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人生的三重境界,是人的心智和思想走向成熟,继而升华到极致的必然过程,能坦然迎接绚烂,安然淡定身心,就是看山还是山的最高境界吧!这样的境界也许就像张爱玲所说的:

  当我们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8 13:29 , Processed in 0.01171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