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人空巷”的典故解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04:09: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万人空巷”的典故解析                  2023-04-24 17:33                                       

  “万人空巷”的最早出处来自于宋朝苏轼的《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天台柱子为谁香,倦听空阶点夜凉。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由苏轼的诗句可以看出“万人空巷”的意思是,杭州城的人们为了看钱塘江大潮,大家都穿的争奇斗艳,倾城而出,城里显得空空荡荡的,没有人迹。这里有一个知识点,就是对“巷”字的争议,在现代汉语中,“巷”指的是“较窄的街道”,但“巷”字的古义里有“住宅”的含义,“万人空巷”这个成语里的“巷”字就有“住宅”的古义,意思是大家都走出了家门,使住宅里空无一人,才形成“空巷”的局面,而不是大家从小巷子里走进家门,致使街巷空无一人。这里的误解是:走出了家门还是走进了家门。显然“万人空巷”的意思是倾城而出,而不是把自己关在家里。

清朝的吴研人写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也提到过“万人空巷”,他是这样写的“此时路旁看的,几于万人空巷,大马路虽宽,却也几乎有人满之患”。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万人空巷”的意思是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住宅都空了。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轰动一时的情景。

“万人空巷”这个成语很容易被误用,一不留神就很有可能会出错。对于这个成语,大家还有什么看法呢?评论区讨论一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7 12:35 , Processed in 0.00851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