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毛主席为何这样说?他有何过人之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5 11:17: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毛主席为何这样说?他有何过人之处?                                    

            

        2023-05-03 22:30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这是毛泽东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由此可见他对学习的态度。虽然这句话最早出现的时间、地点都难以考证,但根据刘少奇之子刘源的回忆,毛泽东肯定说过,而且还不止一次。
那么,毛泽东说这句话的背后深意是什么?刘少奇又是如何回应的?

刘少奇可以说是一个行走的书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刘少奇的遗孀王光美,就一次性给刘少奇纪念馆捐赠了一万册的书籍,这还只是刘少奇阅读过书籍中冰山的一角,由此可见刘少奇是很爱读书的。
刘少奇的启蒙教育和同时期的学生一样,都是从私塾开始的。虽然父亲是一个农民,但或许是曾读过一些书,所以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对从小就喜欢读书的刘少奇,更是寄予厚望,在八岁时就将其送到私塾。
虽然老先生像念经似的,朗读让人听不太明白的四书五经,不少学生觉得很乏味,听不进去,但刘少奇却不同,专心地听先生讲述,恨不得一下子将所有知识都吸收进脑海里。
刘少奇的学习不仅在课堂上,在业余时间更是自己去找书读,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在十里八乡颇有名气,因刘少奇排行第九,所以被送外号“刘九书柜”。

即便是后来担任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工作十分地繁忙,但刘少奇一刻都没有放松过学习。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有枪就是王,干部队伍中,笔杆子不如枪杆子的思想十分盛行,对此刘少奇多次进行批评,并举皖南事变的例子,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没有加强党性的学习才造成的。
进入1948年后,胜利的天平明显地倒向中国共产党这边,但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所以必须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的领导干部,马列学院在这种背景下成立了,刘少奇担任首任院长。
在给第一期学员讲话时他说:一些干部以为革命胜利了,就不用读书了,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以前在山上,事情比较简单,接下去进城后,会出现更多从没有遇到的问题,不读书怎么处理好这些问题?

刘少奇热爱学习的美名,很早就传开了。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韩桂馨回忆,在西柏坡时,“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就已经在青年中流传了。
从1959年开始,刘少奇担任了国家主席,工作更加繁忙,不仅要处理国内的事情,还有许多的外事活动,一天要工作十七八个小时。
即便如此,刘少奇还是没有放松学习,回到寝室后也不马上睡觉,而是看国内外的参考资料,兄弟党的报纸摘要等,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各方面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从毛泽东的嘴里说出后,成为了党内外关于学习的流行语。面对毛泽东的夸奖,刘少奇也曾有过回应:一天不用功,赶不上毛泽东。

毛泽东和刘少奇的这两句话,绝非互相吹捧,更多的是互敬互爱。实际上,毛泽东和刘少奇一样,都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书本一直以来都是他的精神食粮。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搬进了中南海居住。在他的寝室内,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即便是睡觉的床,都要拿出一半来摆放书籍,方便取阅。
虽然党内喜欢读书、会读书的人大有人在,而毛泽东独赞刘少奇,有一个原因,是刘少奇跟他一样,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人,尤其是马列思想。

当时党内有不少同志的思维被禁锢住,对于马列思想只会生搬硬套,不懂得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变通,从而造成湘江战役的教训。
刘少奇对那些“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也非常地反感,所以对马列思想进行了大胆地探索,提出自己的见解,也是他率先提出“学习毛泽东”的口号。
在七大上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的时候,就全面系统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写入了党章。
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所说的“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深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9 20:39 , Processed in 0.00681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